初媛
(吉林省德惠市第二十一中學,吉林 德惠 130300)
英語翻譯能力就是指學生將英語語言轉化為我們熟悉的漢語表達出來,其分為口譯和筆譯兩種。培養學生的翻譯能力能幫助學生加深對英語語言的認知,了解英語語言的組織結構和用法,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往往忽視了對學生翻譯能力的培養,過于注重學生的讀寫能力,從而限制了學生英語能力的提升。對此,初中英語教師需要在教學中改變這種本末倒置的觀念,以培養學生翻譯能力為基礎,使學生認識到翻譯能力的重要性,從而積極地調整教學策略,培養學生成為新時期社會所需的人才。
初中英語作為一門語言類學科,與語文教學大體相同,都需要注重對學生聽、說、讀、寫等能力進行培養,但又存在一個不同點,就是英語能力培養中多了一個“譯”。學生學習英語不僅需要會聽、會說、會讀、會寫,同時還需要會譯,但在當前實際的教學中我們不難發現,大部分英語教師都過于注重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而忽視了翻譯能力的培養,其根本原因就是,教師普遍認為學生掌握了前四種能力,那么自然而然的就能進行翻譯,因此,選擇性的忽視了翻譯教學,對學生的翻譯能力也沒有過多的要求,這樣其實就限制了學生翻譯能力的培養[1]。在當前新課改背景下,培養學生翻譯能力已經成為一項重點工作,這就使得教師的教學理念發生了轉變,開始注重學生聽、說、讀、寫、譯綜合能力的培養,有效的提升了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由于翻譯能力分為筆譯和口譯,這就促進了學生聽力能力和寫作能力的進一步提升,并且在翻譯過程中,學生對語言、文體、結構等信息進行相互轉化,使學生對英語文化有更加深入的認知和了解,通過與我國文化相比較,發現其中的差異性,能有效的培養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同時,培養學生的翻譯能力還能加強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這為學生今后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減少出現翻譯不正確情況的發生。
要想實現對學生翻譯能力的培養,首先就需要教師更新自身的教學理念,認識培養學生翻譯能力的重要性,從而結合初中英語教學的特點,完成預期的教學目標。當然,課堂教學時間是十分有限的,教師不可能占用大量的課堂時間,這就需要教師將其靈活的融入到教學之中,并且鼓勵學生積極開展課下翻譯訓練,通過自主學習來了解更多關于翻譯的知識,并經過實踐的訓練來提升自身的翻譯能力[2]。例如:教師可為學生收集一些名著的經典片段,某些政客的演講稿,或者是一些電影的配音等,讓學生在課后進行翻譯訓練,這樣能有效的提升學生的翻譯能力。
初中英語教師在轉變教學理念后,就需要在日常教學中幫助學生了解匯總英文之間存在的差異,如遣詞造句、問題結構、語序等方面的差異,使學生深刻的認識到這種差異,從而在進行翻譯時能及時的注意,避免出現錯誤。如,在某些句子中,漢語表達時常常會運用較多的名詞,其結構主要是動賓結構,連動式語法,而英語則只運用一個謂語動詞,因此,學生在進行翻譯時,就需要注意詞類的轉換,將一些形容詞、介詞短語等合理的運用中文表達出來。
此外,英語語句中倒裝句是十分常見的,定語的位置也與漢語不同,學生翻譯時需要注意定于位置的變化。而且英語中常常出現較長的句子,與漢語中長句不同,這也是學生翻譯時的重難點,對此,學生需要了解句子的組織思維,關注語法點,從而準確的對句子進行翻譯[3]。
興趣是推動學生不斷學習的內動力,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對此,初中英語教師需要加強對學生翻譯興趣的培養,是學生感受到翻譯的樂趣,從而提高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實現學生翻譯能力的提升。翻譯是一項實踐活動,能有效的鍛煉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創造能力,這就需要學生經過不斷的實踐訓練才能提高自身的翻譯水平,因此,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為學生設計翻譯文本,并傳授學生翻譯的技巧,從而通過學生的親身實踐感受翻譯的美妙,進而將自身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
教師在培養學生翻譯能力時,可為學生創設豐富的翻譯情境,從而提升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使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提高翻譯能力。例如:教師在進行翻譯課時,可以與學生通過設計漢語對話,可將其設計成相聲、小品等形式,提升學生的參與度,然后讓學生分小組進行翻譯表演,其他學生在觀看和傾聽后對其進行點評,提出各自的意見,指出精彩的地方以及存在不足的地方,使學生能及時的進行改進,從而促進整體學生翻譯能力的提升。對在課堂上未能進行實踐的學生,教師可要求其課下進行,將表演拍攝成視頻發到交流群中,教師對學生做出正確的評價和及時的反饋,從而提高學生的翻譯能力。
總之,培養學生的翻譯能力已經成為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重點內容,也是新時期社會對人才的必然需求,對此,教師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強學生翻譯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為學生今后的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