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會超
(河北省廊坊市第十四小學,河北 廊坊 065000)
在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追求創新和生活化,從而不斷創新教育觀念和改革教學方式,從教學觀念上進行創新,用教學方式實現創新改革,創建新的教學思維,科學合理高效地進行教學課堂講解,合理安排學生的學習時間,真正實現生活化課堂教育。小學數學生活化課堂,不僅需要教師的引導,還需要學生的積極配合。學生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技能和學習習慣,在有限的課堂學習時間內,高質量的掌握所學知識,積極應用到實踐生活。
在生活化的數學課堂模式下,很好地回避了傳統數學教育模式的弊端,改善了課堂死板的教學氛圍,可以為學生創造一個有效并且輕松的學習氛圍,讓孩子們在輕松有效地學習環境中提高學習質量,將知識應用于生活,讓數學知識活起來,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1]。
生活化的數學課堂讓學生對于數學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也對理論知識有了鞏固和強化。同時,也提高了學生日常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的能力,如利用算術幫助父母算菜錢,在鍛煉孩子數學基礎的同時也幫助孩子解決了數學應用問題。在這個學習應用的過程中,學生不僅思辨能力、學習主動性、邏輯思維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還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教師由課堂的主導者變成課堂的引導著,這樣通過教師的引導使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學習能力都有了有效地發展,在這樣的生活化課堂中學生沒有了以前固定思維模式套取而是活躍思維,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增加學習數學的興趣,探索屬于自己的學習思維和學習習慣,幫助學生更好地思考和應用數學,并且活躍了課堂,促進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的提升。
在我們生活中到處都可以發現數學問題。從理論上來說數學源于生活,數學用于生活,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師要合理了解和掌握學生的生活體驗,并且將生活和數學通過課堂的形式表達和應用,通過引導學生發現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的方式,然后通過數學的生活化課堂講解重新應用到生活中,實現對數學知識的新認知和知識鞏固。學生對于日常生活中的場景比生硬的課本知識更加熟悉和了解,所以,教師要合理地運用這種生活化的場景使學生意識到數學知識和生活的密切相關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理解課本知識。如教師在進行正負數講解時,可以適當的引進生活元素進行解析,“爸爸今天拿了媽媽20元,幫助媽媽買菜花了25元,媽媽還應該給爸爸多少錢?媽媽欠爸爸5元即為-5元”通過生活中的元素的課堂,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在自己的身邊,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在生活化的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方式,針對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構建多元化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模式,以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具體來說,可充分利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在具體應用的過程中,應對翻轉課堂教學中學生反饋的疑惑點,教師可對全班學生進行分組,使其采用多種方式,對疑惑點進行探究。小組合作學習完畢之后,每一個小組選派一個代表對學習的結果進行討論。例如,在進行小學數學圖形認知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充分利用小組學習的方式,讓學生通過了解在生活中相似物品的形狀和自己查詢的圖形形狀的理解和應用方法進行思考和討論,學生經過討論之后,教師對其學習的結果進行分析和點評,進而加深了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和掌握[2]。
首先,增加表達類作業的數量減少抄寫類作業數量,學生通過與家人的有效溝通互動將學到的知識傳達給家長,可以當父母、爺爺奶奶的小小講解員,給他們講一講今天學到的知識,在講解的過程中鞏固知識掌握知識。而家人也要和孩子進行有效的反饋和互動,提升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也使得家長加強對孩子學習情況的關注。其次,對于操作類的作業,學生可以通過用心觀察身邊的日常情況,收集與數學相關的生活事例,然后進行分析整理,從中發現問題和相關點總結出數學結論,從而建立自己的數學學習思維和學習習慣。最后,針對創造類的作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一些趣味性的數學游戲或者數學活動,生活化的數學課堂不是一張紙一個筆而是一種數學思維的鍛煉和一種數學空間的拓展,教師通過這些活動增加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促進每一位學生的全面發展。
數學課堂氛圍對于小學數學學習來說是保證數學教學效果和質量的重要前提和保障。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綜合素質教育,不僅可以加強學生的理解能力還可以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用輕松的態度投身于良好的課堂氛圍中,教師可以將學習難點和重點化難為簡,把握學生學習興趣點和關注點,高效的進行數學學習。對于紀律較差、綜合素質不合格、學習能力不好的學生,教師需要進行單獨的教育以及輔導,避免學生產生抵觸心理。因此,教師需要給予學生更多的機會和包容,鼓勵學生去完善自己并建立自己的學習自信心,做學生的良師益友[3]。
生活化的課堂教學是一種教學改革更是一種教學創新,它的實施符合新課改的教學要求也大大提高了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我們應該積極推進生活化數學課堂的實施,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促進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