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凡
(北京師范大學新余附屬學校,江西 新余 338000)
英語是世界通用語言,在促進學生的語言交際和人際交往方面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育學家布魯姆曾說過:“成功的外語課堂教學應當在課內創設更多的情境,讓學生有機會運用已學到的語言材料。”因此,教育工作者要跟緊時代發展的步伐,在英語教學課堂上,引用情境教學法,打造更加高效的課堂。
情境教學法就是教師通過已有的教學條件,根據教學內容、學生心理特點以及對英語知識的掌握和理解能力,有目的的創設生動形象的英語學習情境,讓學生能夠身臨其境學習并理解掌握英語知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英語知識能力的一種科學的英語教學方法。具有直觀形象、便于理解的特點,受到學生的喜愛。
長期以來,我國的教育依舊被禁錮在傳統教育思想的枷鎖里,初中階段英語課程教學,始終無法與時代接軌,處于封建落后的時代里,嚴重阻礙了英語教學效果的提高。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開始全面深化教育體制改革,但是傳統應試教育思想根深蒂固,導致很多的教育工作者在開展初中英語課堂教學過程當中還在延續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始終保持自己在課堂上的主導地位,老師站在講臺上講,學生坐在底下聽,沒有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長期下來,導致學生對于英語課堂的興趣下降,英語成績難以提高[1]。
英語是初中課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學生未來的交際生活當中十分重要,自然也成了當今社會初中階段的重點教學內容。然而,我國的英語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法與手段過于單一,不夠靈活多變,課堂乏味單調,導致學生注意力無法集中。實踐證明,這樣的課堂教學已經無法適應于當代學生發展的需求。因此,創新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多元化已經勢在必行。
隨著計算機科學技術的發展,多媒體等其他信息技術設備逐漸步入生活和教育領域,為英語知識的學習帶來了便利。但也正因如此,學生的注意力被新鮮事物吸引,從而忘記了英語的學習。如果學生在學習英語課程方面不具備積極性,就無法提高英語知識技能。很多時候,教師也不注重對學生自主學習習慣和能力的培養,導致英語教學效果無法得到提升[2]。
為提高初中階段英語教學質量,打造初中英語高效課堂,改革英語教學方法成了教育工作者優先考量的,而情境教學法越來越受到初中英語教師的關注,并因此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玩”應該是每一個人的天性,尤其對于學生來說。初中階段的學生要面臨升學考試,繁重的課程和家長的施壓使學生渴望有放松身心的機會。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一特點,創設游戲情境來吸引學生的課堂興趣。例如,教師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然后將二十六個英文字母做成卡片,每個小組的同學依次抽取兩張,自己代表兩張卡片上的字母。小組內的同學根據自己代表的字母按照順序組成單詞,并在講臺上演示。哪一組組合成的單詞多,哪一組就可以獲得勝利。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了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更激發了學生的課堂興趣,鍛煉了學生的單詞認知能力[3]。
巴班斯基認為:“創設必要的教學物質基礎,顯然是有效地和高質量地發揮教育教學過程的條件。”隨著信息化時代的發展,計算機多媒體技術不斷應用于初中階段英語課堂教學過程當中,為開展英語教學帶來了很大的便利。它集聲音文字、圖畫視頻于一體,將英語知識直觀立體、生動形象的呈現在課堂上,極大的提升了學生英語課堂體驗。例如,教師在開展語法教學過程當中,可以在課前導入環節,通過播放小動畫來吸引學生的興趣,在觀看之前向學生提出簡單的問題,引導學生在觀看視頻的過程當中尋找問題的答案。這樣的教學方法能帶給學生視覺和聽覺上的強烈感受,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通過觀看視頻實現聽讀一體,進一步加深對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節省了教師的時間,為開展英語課堂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紙上得來終覺淺,想要學好英語,不能僅憑書本上理論知識,還要多多親身體會。只有不斷實踐、探索,才能提高對英語的理解和掌握能力。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聽一些英文歌曲,或者看一些相關的英文勵志電影,了解英語的歷史背景和人文文化來進一步的體會英語的魅力。在日常生活當中,鼓勵學生與外教老師通過英語進行交流,促進學生養成自覺學習的好習慣,來鍛煉自己的口語交際能力,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打下基礎。事實證明,這樣的教學活動對于提高學生語言掌握能力十分有效[4]。
綜上所述,情境教學法的應用為開展初中階段英語課堂教學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它打破了我國以往枯燥乏味、單調呆板的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使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得到體現,充分的調動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因此,教師應該合理的應用情境教學法來開展初中階段的英語課堂教學,進一步讓學生掌握英語知識理論,提高英語知識技能,為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屬于自己的一份努力和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