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偉華
(河北省唐縣雹水鄉南大洋小學,河北 唐縣 842000)
提起教學,在大家的印象中無非就是教師、學生、教學內容等要素,智慧課堂也具備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和方法等要素。但是,智慧課堂的要素又和傳統的課堂有很大的去區別,最重要的區別就是它對每個包含在課堂之內的要素都有自己比較高標準的要求,因此,要打造智慧的小學語文課堂,首先要擁有智慧的教師,還要有追求智慧的學生,然后再實施智慧的教學,這樣,具有智慧的小學語文課堂也就生成了。
無論是以“傳到授業解惑”為主還是新課改后教師的指導為主,教師始終都是課堂教學過程中無法取代且相當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并且在具體課堂教學中,如果沒能把“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理解透徹,就有可能變成放任學生自由的課堂,或者成了甩手教師的課堂,這樣的教師不能稱之為智慧型的教師,也不屬于智慧課堂要素中包含的教師。智慧課堂的終極目標是智慧的教師在智慧的環境中,以培養學生的思維、創新、辨析等方面的能力的發展。那么要培養智慧的人除了跟學生追求自主、創新、思維活躍有關,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學生在形成智慧過程的指路人。智慧教師不在于其有多淵博的知識、豐富的經驗,而在于他首先要思維能力活躍、創造能力強、感性和理性調控的適中,還具有高情商等等。這樣的教師能夠將自己所學轉化成自己的智慧,并依此影響學生、培養學生,最終形成學生自己的智慧。智慧的教師對教育本質有獨到的見解和洞察,并在實踐中不斷地修繕和完備;智慧教師要對學生在課堂中適時的呵護和關愛,懂得換位思考,深入探索孩子的內心體驗,設身處地從孩子的角度出發解決問題,給予孩子切實需要的來自己教師的關愛、指引,在具體情境具體處理的原則下,幫助孩子學會知識,學會學習,學會轉化,塑造孩子自己的人生智慧;智慧的老師善于學習、勤于體驗和反思,教師不僅要不斷學習專業理論知識,而且要學習如何利用自己所見、所學、所想、所得來更好的引導學生全面發展、使他們在獲得知識的同時更能形成智慧,還要隨著科技的進步熟練掌握智慧課堂要求的一系列通信設備的使用方法及教案、教具的制作,如:微課制作、學習資源推送等。還要善于反思自己的教學,對教學現象做更深入的研究,使得自己能夠走向教育更加理想的境界。
孔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智慧的課堂要讓學生自己從心性上有想要學習的主動性,要具備極強的學習自主性和獨立性。不管是傳統的知識課堂還是智慧課堂,學生都是客觀存在的,有可能孩子是聰明伶俐,積極好學的;也有可能學生是消極懈怠,習慣不良的。但是不管是怎么樣的課堂,都不可能對孩子進行篩選和分等級,因為從個體或者從身份上來說他們都是平等的,他們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的身份都是學生,只是在傳統課堂上學生是獨立存在的,但是自我效能感欠缺,更多的是從老師那里被動的吸取知識;在智慧課堂則是由智慧的老師帶領下,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上進心,并且有自我追求,自我發展的意識,主動積極的參與到課堂上來,和同學探究、合作,讓學生智慧學習成為他們的新常態。
智慧課堂的最終目標是要形成獨特的個人智慧,包括學生的思維能力、創造能力等等。因此,應選擇能夠為學生形成智慧做鋪墊打基礎的內容,除了課標、教材、教參、教輔等等一系列文本知識之外,還包括生活場景,實踐活動等等一系列和生活實踐緊密相關的內容,給學生自主學習和動手實踐操作的機會,和學生一起對教學內容進行探討、發現、演繹和創新。引導學生更好的進行自我發現問題,自我解決問題,最后形成自我的能力和智慧。比如,在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時,教師設計的原教學思路是引導學生抓住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后出現幻景來理解內容。但是,當學生討論到小女孩擦燃火柴看到奶奶時,一位女同學站起來說:“課文為什么說奶奶是唯一疼愛她的親人,我想應該是媽媽最疼愛自己的女兒了,小女孩的媽媽去了哪里呀?”問題的提出,出乎老師的意料,因為課文對媽媽的描寫很少,只在課文開始部分“小女孩穿著媽媽的拖鞋”時出現了一次。女同學乍提出這樣的問題,課堂有些失序,但教師馬上意識到:“媽媽”的問題閃現著學生的思維火花,千萬不能放過這個機會。于是教師拋開了預設的教路,引導學生關注這一“題外”話題:“是呀,小姑娘的媽媽哪兒去了呢?小女孩為什么看不到媽媽呢?”同學們在教師的引導下,展開合理的想象,有的說“小女孩的媽媽外出給富人打工去了”,有的說“小女孩剛出生不久,她媽媽就病死了”,還有的說“她媽媽因不能忍受爸爸的臭脾氣而遠走他鄉了”等等。孩子們的想象道出了當今社會各家庭中所存在的一些問題和矛盾。課堂上雖然造成了暫時的失序,但學生在討論中對課文的理解更深透了,從某種意義上講,課堂卻因失序而變得更加精彩了。
結語:語文教學研究認為:“語文教學內容,既包括在教學中現成教材內容的沿用,也包括教師對教材內容的‘重構’——處理、加工、改編乃至增刪、更換;既包括對課程內容的執行,也包括在課程實施中教師對課程內容(正的或負的)創生。”正所謂“年年歲歲讀一文,歲歲年年有創新。”小學語文課堂要改變過去以記憶和掌握知識為核心目標的傳統課堂,使課堂教學成為為學生個人人格發展、終身發展奠定基礎并最終形成學生個人的智慧為最終目標的智慧課堂。不僅使課堂傳授的知識內容發生質變,還要對學校授課老師的能力、素質要求,學校的設施設備,以及對學生的要求都要有很大的改變,只有構建出和諧統一的智慧課堂教學體系,方能有建構智慧課堂的可能,才能生成高效率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