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萍
(四川省雅安市漢源縣安樂鄉中心小學,四川 雅安 625300)
小學語文是教學的主流課程,其中閱讀屬于基礎性的學習內容,新課程改革之后學校更加關注閱讀教學。教師在新時期關注學生的個人能力和個人素質,因此也需要使用多種方式方法完善語文閱讀教學,其中體驗式教學方法是一種全新的閱讀方式,給學生們帶去不同的感知和體驗,由此本文對體驗式教學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有效運用進行分析研究,爭取能夠給相關教學工作者帶去一定的參考和建議。
體驗式教學理論來自于教育學家杜威的教學理論思想,在做中學,還有心理學家大衛庫博的體驗式學習圈理論。體驗式學習是從啟發式教學基礎上發展起來,注重對學生思維的啟迪和引導,也關注學生的體驗精神,在做中學讓學生不斷的去發現和創造,通過個人或者團體的經驗與感受,形成學習成果,并且將這種學習成果運用在實踐當中,有效的強化學習效率。小學語文是學生學習的基礎學科,也是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的前提,只有學好語文才可以讓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認知能力得到提升,小學語文教師使用體驗式教學方法主要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之下可以自己主動學習、合作探究和親自體驗的一種學習方式,關注學生的感悟和體驗。
傳統的語文教學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學習結果,但是忽視了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體驗,這與當前新課程教學改革的初衷是不符合的,小學生若是進行機械的學習只能是片面的理解文本的表層含義,內部深層次知識未被吸收和理解,也無法激發起學生語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還需要教師們共同的努力和研究給學生打造一個體驗式的學習環境,以學生為主體,促進彼此的交流與合作,讓體驗式教學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得到更有價值的運用。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枯燥的教學方式無法激發起學生的學習樂趣,也難以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為此教師為了更好的給學生體驗,還需要創設情境,給學生帶去學習樂趣,避免學習過于單調。教師在上課之初,可以給學生創辦一些課前小游戲,還可以使用多媒體圖片等方式讓課堂更加活躍,聲情并茂,課本知識也十分的形象化,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就會獲得較多的體驗,產生心靈愉悅感,讓學生的學習需求得到滿足,此種效果十分顯著,可以增強學生的語文學習核心素養。
例如,教師在教授學生閱讀“樹和喜鵲”的過程中,為了給學生更多的愉快學習體驗,讓學生領悟其中的思想情感。教師讓同學們一起唱歌“團結友愛拍手歌”讓學生感受團結有愛唱歌的樂趣,還可以運用故事進行導入“故事導入,了解課文內容。師:同學們,你喜歡做游戲嗎?生:喜歡。師:今天我們一起來做個游戲“幫小伙伴找家”,小魚、小狗、喜鵲的家在哪里?”學生“小魚的家在海里;小狗的家在人類的家里,喜鵲的家在樹上”由此開啟全篇閱讀,更能夠讓學生去理解文章中喜鵲和樹的關系,也對兩者的情感有深刻的體驗。創設良好的語文教學情境能夠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樂趣和學習興趣,讓學生自己深入其中,參與其中,感受其中。
在以往的應試教育過程中,教師強制性的給學生灌輸知識,學生們會感覺十分的壓抑、機械和反感,小學時期正是學生探索新鮮事物的時期,也愿意接觸和接受新的事物。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要給學生更多正確的引導,讓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師生之間生生之間進行多方面的互動,有效提升教學效果。關于獨立實踐方面教師要給學生獨立動手操作的機會,給學生自我發展的空間。
例如,學生閱讀“荷葉圓圓”的過程中,就可以讓學生一邊閱讀一邊發揮想象,在記憶中,夏天是怎樣的?教師提示你用耳朵聽到了夏天,你用眼睛看到了夏天,還是用心感受到了夏天?讓學生閱讀課文,然后說出自己看到了怎樣的荷葉?喜歡荷葉嗎?為什么?在這樣的閱讀實踐當中,學生才可以更好的獲得學習的體驗,也能夠不斷的感知新鮮的事物,提升學生自我學習能力和想象能力發揮出小學生的特長。還有一些閱讀課教師可以讓學生去飾演其中的角色,感受和體驗課文的內容,讓學生獲得初步的感知能力,也可以對課本中的內容做進一步的消化,懂得課文引申義。
學生閱讀和寫作是不分家的,兩者相輔相成,在閱讀之后學生勤于動筆摘抄、記錄或者寫出讀后感,才是對課文學習最好的體驗。在教學中教師督導學生去觀察生活、閱讀文章,將閱讀和生活結合在一起,并且記錄下自己的所見所聞。學生寫作之后記錄之后教師要對其進行點評,鼓勵學生,也指出學生存在哪些不足,之后需要在哪些方面進行強化,逐步養成學生喜歡閱讀,喜歡寫作的優良學習習慣。
例如,學生閱讀“朱德的扁擔”學生閱讀后進行總結“朱德愿意與同事們同甘共苦。這就讓大家更加敬愛朱德同志了”學生在其中看到朱德同志怎樣的品質并且記錄下來。
綜上所述,本文對體驗式教學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有效運用進行了分析和研究,小學語文教學中體驗式教學方法非常直接有效的增強了學生的學習感知,因此教師以后在此方面還需要加強學習,爭取更好的讓此方法發揮作用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