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傳斌
(江西師大附中,江西 南昌 330038)
政治是初中學習階段的一大重要基礎學科,在初中學習階段占據相當高的學習地位,初中政治教學在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方面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初中政治學習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綜合素養能力要求較高,而初中生的身心方面正處于發展的快速階段,其各方面能力尚未成熟。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的教學策略單一、教學內容雜且亂,打消了學生對政治的學習積極性。切實打造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是初中政治教師當前一大重點工作內容。打造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學,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政治素養、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提高初中政治課堂教學效率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受傳統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初中政治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更加注重的是對考試內容的講解,采用的是“填鴨式”教學,一味地將知識內容傳授給學生,忽視了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接受能力,忽視了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錯誤地將自己擺在課堂教學的主體地位,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是被迫接受知識,學生對初中政治學習產生了畏懼心理,逐漸失去了對政治的學習興趣,學生學習效率不高,學習水平低下。
當前初中政治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所采用的是灌輸式教學,教學方式死板且低效,教學內容枯燥乏味,課堂教學氛圍低沉。且在傳統課本教材的束縛下,學生的學習素材較少,知識接收途徑有限,對知識的理解力度不夠,而初中政治知識體系原本就相對較廣,知識前后聯系較為緊密,一旦學生對某一知識點的理解不到位,對后續的學習有著很重要的影響。學生知識掌握能力不足,課堂教學效率也隨著降低[1]。
生活化教學是將教學活動置于現實的生活背景之中,從而激發學生作為生活主體參與課堂學習的強烈愿望,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更好地生活,從而獲得有活力的知識,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生活化教學將學生的生活與課堂學習緊密結合,豐富了教學內容,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與興趣,強化學生對社會生活的認知[2]。
在初中政治課堂教學過程中,開展生活化教學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一方面,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豐富學生的知識面。初中政治學習與實際生活息息相關,打造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學,將知識內容與生活聯系起來,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掌握知識點,有效培養學生的政治思維,讓學生切身感受到政治學習的魅力,從而提高學習效率,深化知識體系。
另一方面,有利于教師優化教學策略,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教師初中政治課堂教學過程中在實施生活化教學,正確掌握學生的學習理解接受能力,切實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生活化,摒棄傳統教學觀念,不斷優化調整教學策略,豐富自身的專業知識能力。在此過程中,教師自身的專業素養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對教師的教學效率有著積極的推進作用。
政治教學的最終目標就是理論聯系實際,引導學生運用學到的知識來指導行為實踐,以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與道德水平[3]。初中政治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設計相對應的實踐活動,如在講解《學會拒絕》這一課時,教師可以設計相關的生活誘惑,讓學生進行自主選擇,再對學生的選擇結果進行深入的講解分析,告訴學生應當如何辨別、拒絕生活中的誘惑,從而掌握此知識點,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在初中政治教學過程中充分融入生活想象,能夠增強學生對政治學習中所涉及到的知識內容有更全面的了解。但由于初中政治學習具有一定的枯燥乏味,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對于枯燥難懂的知識難以利用生活現象來進行體現。因此,教師可以切實聯系生活,根據學習內容創造相關情景教學[4]。如在《友好交往禮為先》一課講解時,教師可以分別設置幾個生活中常見的情景如家庭聚餐、公司團建、會見客戶等,讓學生分別代入角色,進行情景學習。在此過程中,學生能夠切身處地地感受到禮儀的魅力,直觀地感受到政治學習的魅力,有效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養。
初中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決定了其對枯燥乏味的政治教學課堂存在著一定的抗拒心理,注意力難以長時間集中在課堂學習上,使得學生學習效率不高。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導入生活元素,創建趣味性課堂。如在《做意志堅強的人》一課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在課堂上播放相關視頻內容,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將抽象的知識內容形象化、具體化,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一個生動有趣的課堂教學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綜上所述,在初中政治課堂教學過程中,實行生活化教學,切實將知識內容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在課堂教學中導入生活元素,化抽象為具體、化枯燥為有趣。同時,教師也要積極引導學生去發現生活中的政治元素,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感受生活帶來的魅力。從而能夠有效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點,為后續的學習生活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