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巍
(江西省宜豐縣棠浦鎮小學,江西 宜春 336304)
所謂的信息技術教學就是利用現代的教學設備和網上的各類信息,將其融合進課堂教學中,成為教師教學的輔助工具,進而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最大限度的達到預期學習效果。信息技術的融入給小學英語課堂帶來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能從多感官調動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此之前,教師要找到自身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對癥下藥,才能充分地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為小學英語課堂增添更多的亮點。
小學生在小學才開始系統的學習英語,教師在教學時一定是從基礎知識入手進行教學。由于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大部分教師在教學時都過于注重對學生進行基礎知識的講解,卻忽略對學生進行知識拓展。但其實適當的知識拓展能幫助小學生更好地理解英語知識,能逐漸的提高小學生對于英語知識的應用能力[1]。
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得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充滿了局限性,“填鴨式”的教學方法給小學英語課堂帶來的是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學生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往往會產生對英語學習的厭惡,學習效率自然會下降。另一方面,枯燥的學習氛圍在一定程度上也讓學生失去了學習的動力。教師在教學時一定要注重對學習氛圍的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可以極大地促進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師生之間不只是教師和學生的關系,更是成長路上的同伴。但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和學生的關系卻在一步步的惡化。師生之間缺少互動,教師對學生的管束過于嚴厲,甚至發展到懲罰的地步。這就導致了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關系處于對彼此發展不利的狀態。而且,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很少給予學生表現自我的機會和舞臺,學生無法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不利于自身的學習發展。
信息技術將學習方面的信息進行了整合,教師在網絡上可以在短時間內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在教學中,教師可以輕松地給學生進行知識面的拓展,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充分講解,使得學生能夠開闊眼界、增長見識,學到課堂以外的其他知識。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在教學時要注重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只有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才有動力去學習探究,才能充分地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信息技術的應用不僅能給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帶來內容上的豐富多樣,還能活躍課堂氛圍,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從而幫助教師達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2]。
信息技術的應用是當下教育的趨勢所趨。因為我國處于信息化時代,科學技術迅速發展,只有跟上時代的潮流才能不斷進步,學生亦是如此。只有在時代發展的大背景下進行知識學習,才能不斷發展,提升自我,實現全面化的進步。
教學背景是根據教學內容來選擇創設的。創設教學背景的目的是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教學內容,從而激發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興趣,促使學生產生學習的欲望。教學背景可以通過多種方式進行創設,圖片、視頻等都可以用來創設教學背景。教師調動學生的多感官進行學習,加大的促進學生的學習效率[3]。
例如,在學習My classroom這一章的課文時,學生對于課文中主人公對教室擺設的方位不太熟悉。教師可以將課文中描述的教室通過圖片展現出來,學生在閱讀時可以根據圖片中教室的樣貌與課文進行對應。將英文轉化為圖片中的具體事物,這樣一來,學生就能更好地進行課文內容的理解,促進自身學習的積極性。
信息技術的發展給幫助教師更輕松地整合資料,為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提供充分的保障。由于小學生在學習某些內容后無法將知識進行系統地梳理,教師就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整合知識點中的重難點,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記憶。讓學生在做題時能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靈活的應用,從而提高自身的英語綜合能力[4]。
例如,在做題時有根據語境選擇答語的題目。學生在做題時就很難理解,教師就可以對這類題目進行整體梳理。如,在回答How are you?時,有以下集中回答方式:Fine,thank you./Fine,thank you.And you?/Not so good./Not bad.Thank you.教師在整合這些答語后,就要對學生進行具體語境的講解,學生就能更輕松的掌握知識,從而更好地應用。
綜上所述,小學英語教學還存在著許多問題,教師要根據自身的情況,找到問題所在,并積極尋求解決方案。在信息技術的大背景下,積極響應新課改的號召,將信息技術應用到小學英語教學中去。在教學時,教師要利用好多媒體等教學設備創設教學背景,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教學后,要進行知識點的整合,將重難點集中進行講解。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對知識點有更阿基充分的了解,也就能靈活的進行應用。希望教師具有不斷探索,勇于創新的精神,探索出適宜的教學模式,使得信息技術的優勢能得到充分發揮,最終達到提高小學生英語綜合實力,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的最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