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溧陽市實驗小學 汪 冰
“立德樹人”這個詞寫出來非常簡單,但是想要在教學過程中真正做到卻非常困難。而語文課本中包含著我國的傳統文化和名人傳記,還包括很多的寓言故事和小說,是很好的“立德樹人”教材。因此,“立德樹人”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將具備更加有利的條件。同時“立德樹人”和語文教學目的不謀而合,更加具備現實意義。因此,小學語文老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滲透“立德樹人”勢在必行。
1.“立德樹人”和語文的教學目的非常相近。語文教學可以說從學生的幼兒教育開始,將會伴隨著學生到高等教育,即使未來繼續進行深造,語文也是必修的課程之一。為什么語文會那么重要呢?因為語文課程中不僅包含著中國的傳統文化,是傳統文化傳承和發展的重要途徑。也包含著眾多優秀作家的重要作品。這些作品無一不表露作家的心聲,無一不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通過語文課程的教學,不僅能夠培養學生們文學素養,還能夠通過這些優秀的文化作品來引導學生們積極向上的心態。通過作品中蘊含的思想和意義來熏陶學生們的內心,進而培養學生的道德素養,幫助學生們正面的成長。
2.“立德樹人”是教育的重要目標。教育的目標是什么?培養優秀的人才。那么對優秀的人才的定義是什么呢?是具備高學歷、高文化素質、高專業技能?這些素質作為優秀的人才當然都應該具備。但是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應該要具備優秀的道德品質。只有具備優秀道德品質的人才才是真正的人才,才是社會發展真正需要的。但是現代社會的浮躁氛圍讓學校的教育環境也變得越加功利,讓學生們不再擁有純粹的學習環境。學生們每天都在為了考試成績而努力學習,這本來是非常好的現象,但是卻讓學生們失去了學習的初心,失去了細細品味優秀作品的時間和機會。在功利的教學環境中,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顯然是非常吃力的。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和實踐“立德樹人“的教學理念顯然是非常有必要的。
3.“立德樹人”是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中國是一個講究誠信講究道德品質的國家,但是反而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好轉,道德誠信等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被遺失了。社會想要繼續發展,還需要提高國人的綜合素質和道德品質。而小學生作為祖國的未來,在思想道德等方面發育還不成熟,在這個階段進行道德品質的培養是最合適不過的。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和實踐“立德樹人”是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
1.充分挖掘課本知識。語文課程之所以是實現“立德樹人”滲透的最主要原因還是語文教材的特殊性。語文教材包括傳統的古詩詞,這些古詩詞都是由作者在特定的時代背景下創作的。并且語文教材選擇的古詩詞和文章都是符合學生心理發展需求,并且能夠幫助學生建立正確三觀的內容。老師要充分挖掘課本知識,作為滲透“立德樹人”的媒介。比如《尊嚴》一文中,通過對石油大王哈默逃難過程中依舊保持著尊嚴和對自我的尊重,最終成為一個成功的人。這種故事作為學生心理發育過程中的教材,能夠很好的幫助學生們建立正確的道德觀念。語文課本中還是很多類似的文章,值得去挖掘。
2.要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以身作則影響學生道德觀念。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師生關系是不對等的,老師作為課堂的主體,學生往往是被動學習的。但是這樣的教學方式對于學生而言是比較壓抑的,學生的思想沒有辦法得到表達。面對一篇優秀的文章,往往只能夠聽老師的講解,缺乏學生自我思考的機會。這樣的師生關系下是不利于學生道德品質的培養的。所以,要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讓老師和學生處于平等的狀態下。老師積極聽取學生們對于文章的看法和意見,也給予學生們充分的機會去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比如《媽媽睡了》一文中,作者細致地描寫了母親睡著的樣子,實則是在表達對母親的愛。這種文章作為媒介,能夠幫助師生增加互動,進而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素養。
3.尊重學生,平等對待。很多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因為學生的過錯發脾氣,甚至是進行不恰當的懲罰行為。雖然老師這樣做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確實有的時候方式不當,對學生的內心造成了非常負面的影響。所以,老師要充分的尊重學生,尊重學生們對于文章的看法,寬容學生們的小錯誤。比如像是《夜書所見》這類古詩。學生們因為基礎不好,難免會出現解讀失誤的情況。作為老師要耐心的講解,尊重學生們和教材不同的看法,鼓勵學生們通過自己的思路來分析文章。通過這種教學方式能夠很好的滲透中華民族的道德觀念,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道德品質發展。
教師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自己不單單是一個傳授知識的教師,而應是一個教育家,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是一個偉大的職業,是能夠影響人一生的職業。作為語文老師,不僅需要傳授學生們豐富的文學知識,還應該要利用語文課本中豐富的素材來提升學生們的道德素養。通過語文教學,培養出道德品質一流的優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