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平涼市崇信縣城區第二小學 王小剛
隨著時代的發展,小學教育問題逐漸引發重視,這不僅是國家教育部的重視,同時還包括社會以及學生家長的重視,但是最后的執行者卻又是落在了學校和教師的肩膀之上。針對知識教育而言,學校教育的職責主要在于各科教師,而對于學生關愛角度而言,學校教育的重點在于班主任。小學班主任不僅要管理好課堂紀律以及學生們的學習成績,還要注意給予真誠的關愛,特別是留守兒童,班主任的關愛足以影響他們一生。我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針對關愛留守兒童的方法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總結,認為做好留守兒童關愛工作,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由于留守兒童較為缺乏父母關愛,所以班主任在開展兒童教育工作時,不僅要給予學生師者關懷,還要更努力地填補父母關愛的缺失。雖然二者同為對留守兒童的關懷,但是其間依然存在區別。師者關懷是所有學生都能共同體會的,而且其主要還是根據班主任的性格特點而定,但是慈母嚴父般的關愛則不同,其是班主任經過對自身的性格特點加以轉換之后形成,并非本性所為,而且其也是給予部分學生的。具體而言,班主任在彌補留守兒童對父母關愛的缺失時,其要以慈母嚴父般關愛的方式關愛學生。一般而言,母親是慈祥的,父親是嚴厲的,所以班主任對待留守兒童,要給予其慈母嚴父般的關愛。
當然,此處所指的慈母嚴父,并不是根據班主任的性別而定,而是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而定。比如,學生的父親常年在外打工,那么便要以父親的身份出現在學生面前,加強對學生的嚴格管理,盡管班主任的身份是一名女性。其次,給予留守兒童以慈母嚴父般的關愛并不是要讓班主任對學生區分對待,而是要適當地轉換自身的師者身份,要讓學生在感受到教師教育管理的同時,還能夠體會到父愛或者母愛的味道,以此彌補學生心靈上的缺憾。
留守兒童,相比于其他學生可能會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這一點不僅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還會影響到學習、交際、成功等多個方面。因此,樹立留守兒童的自信心對其未來的成長與發展至關重要。對此,小學班主任需要在給予留守兒童以慈母嚴父般關愛的同時,還要注意樹立留守兒童的自信心,以保證留守兒童身心的健康成長。具體而言,小學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級管理過程中,要多給予留守兒童鼓勵,幫助他們從內心深處樹立自信心。
比如夸獎、贊美等,但是也要注意切合實際,切不可為了贊美而贊美,這樣不僅不能樹立留守兒童的自信心,而且也不會得到其他學生的支持與認可。留守兒童自信心的樹立并不是一件短期內就能夠見到成效的事情,對此,班主任要具備足夠的耐心,不斷修正留守兒童內心的自卑心理,持之以恒,留守兒童的自信心必然能夠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復。
班主任除了通過語言暗示的方式幫助留守兒童樹立自信心之外,還要通過一定的行為方式幫助留守兒童樹立自信心。比如,給予表現機會,當然這種表現的機會不要設置太高的要求,以防留守兒童因為達不到要求反而起到相反的作用。只要留守兒童能夠見證自己的成功,其自信心便會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
班主任還可以通過思維引導的方式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即經常性地對學生開展思想教育,而且明確告知留守兒童自信心對于自身未來成長的重要性,并且告訴學生樹立自信心的有效方法,使留守兒童能夠認識到自信心的重要作用與價值,并且不斷樹立自己的自信心。此外,在培養留守兒童的自信心時,班主任還要注意使學生明白如何正確看待自信心,既不使其妄自尊大,又不另其妄自菲薄,真正做到不卑不亢,自信心的樹立便不再困難。
班主任在給予留守兒童以慈母嚴父般關愛的同時,還要注意加強其對班級所有的學生的集體引導,不僅是要讓其他學生關愛留守兒童,而且還要促進學生之間相互關愛良好氛圍的形成。此處值得注意的是,班主任不能以直接或者間接的方式告知或者誘導其他學生“關愛”留守兒童,這種故意性質的關愛會傷害留守兒童的自尊心,反而不利于留守兒童身心的健康成長。班主任重點要培養其他學生的自覺性,這種自覺性并不需要班主任的明確或者暗示,而是類似于一種不成文的規定,這主要取決于班主任對全班學生德育素質的培育與提高。
具體而言,班主任在引導其他學生關愛留守兒童時,其要站在集體的高度對全班學生進行教育和管理。比如,班主任可以通過培養全班學生互相尊重和互相關愛的方式給予留守兒童以集體關愛,切忌不可讓其他學生以己之長攻擊留守兒童之短,避免其他同學對留守兒童施以人身攻擊等行為事件的發生。班主任要不斷引導留守兒童對其他學生施以關愛,這既是為了教給留守兒童懂得付出與收獲之間的統一關系,同時又是為了堵住其他學生對留守兒童進行攻擊的機會。
總而言之,關愛留守兒童的工作并不輕松,因為這涉及留守兒童的內心感觸。針對一些內心較為強大的留守兒童而言,或許對此并不以為意,但是對于內心較為敏感或者脆弱的留守兒童而言,班主任則要特別小心,不僅要注意自身對其的管理與教育,同時更要注重對其思維認知的疏通和引導,不僅要讓其體會到教師和學生集體的關愛,而且還要幫助其樹立自信心,如此才能保證自身做好留守兒童關愛工作的效果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