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少芬
伴隨著網絡技術的日臻成熟,教學的網絡化成為現代教育的一大特征,代表了現代教育的一個發展方向。網絡環境下的課堂不是簡單的教師對課程內容的講授,而是動態的教與學的過程。教師要面對現實,迎接挑戰,轉變觀念,積極投身于網絡教學中。網絡教學優勢的突出體現在: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有利于學生認知主體作用的發揮。
網絡環境下的課堂教學是計算機技術在教學領域的應用。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網絡教學以其獨特的魅力進入課堂,悄然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在這種全新的教學環境中,教學工作該如何開展呢?通過近幾年的研究與實踐,作了一些初步的探討。
對教師而言,教師傳統的“傳道、授業、解惑”的角色在網絡環境下將發生深刻變化,其中的“傳道、授業”角色將變得不像以前那么重要,而教師作為“解惑者”“指導者”“協作者”以及“朋友”的角色將會更加突出。對學生而言,他們由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轉而成為學習的主人,在教師的指導下,應當學會計劃、組織、管理和評價自己的學習。因此,教師應該先提高自身素質,轉變觀念。教師不再是主要的信息來源,而是通過網絡環境下的課堂教學模式讓學生充分利用所提供的網絡信息資源,進行獨立學習。通過教師建立的在線教學環境,有利于最大程度上的激發學生學習動機,促進學生學習興趣。
傳統的教學觀念,存在著“重機械記憶、輕理解”“重結論、輕過程”,由于教科書中的信息量是有限的,有的已經過時與實際的生產生活相脫離。然而現在網絡大環境下的在線課堂側重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培養學生的道德素質和態度。教學方面則側重于學生的自我需求,自我發展;網絡大環境下的在線課堂旨在建立和重建學生自我認知結構的能力和意圖。學習本身就是一種創新與探索的過程。例如,教五年級數學“圖形運動(2)”-七巧板,通過構建各種圖形的傳統直觀演示,既耗費時間又要花費很大力氣,并很難對所有拼接可能進行一一展示。然而,現在網絡大環境下的在線課堂通過制作課件并讓學生在計算機上拼接各種圖形,教師可以方便地展示學生在大屏幕上放置的圖形。教師與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還可以一起探索更多的構建圖形的規律。讓他們的主動學習、獨立學習和協作學習同步和交錯,以產生更好的教學效果。
網絡環境下的教學所提供的交互式學習方式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有利于學生認知主體作用的發揮,是網絡教學優勢的突出體現。
網絡技術的使用,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在學習任務的推動下,他們最直觀地感受到了網絡技術在解決問題中的作用。學生學到了更多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提高了學生的自我探索能力,并培養了創新思維的能力。學生在網絡環境中學習,獲得的知識的傳遞是多方位的,形成了個性化學習的互動環境。例如,在教授“圓柱體和立方體的表面區域”之后,在本課程的“基本應用程序”部分中,在“數學超市”中,我們為不同難度的學生準備了三套練習。可自行點擊一套適合自己的題目進入。在練習過程中,計算機會及時準確地向學生反饋信息,給予相關的評價和提示、指導、建議等信息。在教學屏幕上,允許學生幫助學生并進行師生互動。這樣不僅可以快速了解他們的學習情況,加深他們的學習體驗,而且教師也會收到學生學習效果的反饋。
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網絡的文本、圖形、動畫等內容,甚至可以使用計算機模擬技術來創建問題情境,將教學內容轉化為更具體、更明智的事物,讓學生發現隱藏在情境中的問題。從而擴展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興趣和發現問題的能力,并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在課堂上,教師引導學生觀察物理標本、模型和圖表,掌握事物的本質,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啟發和引導學生在問題情境中“走出去”。例如,在教學中,教師使用“Flash”來設計有趣的動畫角色和情節來介紹新的課程。有趣的人物表達,幽默的人物對話為學生提供身臨其境的感覺,及時的引導和啟發可以自然地創造最佳的學習情境。利用多媒體創建的“探索領域”,學生在發現問題的過程中,激發了學生對知識的渴望。
學習資源是學習過程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提供什么樣的資源以及如何提供這些資源是實現探索性學習的最重要策略。我們可以直接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為學生提供一個網站,引導學生在網絡上進行探索,分享和瀏覽有價值的學習資料。因此,在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網絡的獨特優勢,提供大量與教材相關的信息,供學生學習時免費訪問。通過這種方式,有利于擴展學生的知識,培養學生搜索信息的能力。
實踐證明,網絡環境下的教學是一種高水平的、高效的現代教育模式,為學生插上了“網絡”的翅膀。當學生在知識的海洋中暢游時,我們很高興看到他們的思維方式、處理和應用信息技術的能力、合作和溝通技巧都得到了極大的提高。21世紀是信息的世紀,讓學生從小在網絡環境下進行學習,有利于使他們適應未來信息社會建設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