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建芬
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是一種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的復雜活動。真正的小學語文課堂應該是高效的課堂,有趣的課堂。美好的課堂要流動著孩子靈氣,飄散著文學香味,飛揚著思維火花。教師要給孩子創造一片更為廣闊的天地,讓他們在美好的課堂中馳騁、遨游。打造美好課堂,是每一個語文老師努力的方向。
語文是學生學習的基本工具,是為今后的學習打下基礎的重要學科。因此,打造小學語文高效課堂非常重要。高效課堂則要求在有限的時間內最完美地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教學效果。特級教師周益民老師說過:美好的課堂讓學生的學習更高效,更有趣。作為一名老師,就是要潛心研究教材,打造美好課堂,給孩子一片更廣闊的天地。但是這種美好課堂如何打造,是現今擺在語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最嚴峻的問題。本文圍繞這一問題,進行了如下研究。
美好的課堂是流動著孩子靈氣的課堂,是詩意的歡聚。語文學習首先要給孩子樂趣,要讓孩子在語文中找尋到歡欣的元素。語文課堂不光要有淚光閃爍,也應有笑聲飄飛。
記得教學《植物媽媽有辦法》這首兒童詩時,為了讓學生直觀了解蒲公英媽媽是如何傳播種子的,我事先采集了一大把蒲公英,在課堂上,孩子們對著窗外吹著蒲公英,課堂里洋溢著愉快的氣息,學生切實地感悟到蒲公英媽媽傳播種子有著奇妙的辦法。再請學生說一說還有哪些植物媽媽有神奇的辦法傳播種子,學生紛紛發言,椰子樹靠水來傳播種子;葡萄靠鳥兒來傳播種子……然后,我再請學生仿照課文來說一說,孩子們閃動著眼眸,討論片刻,一個孩子說:石榴媽媽的膽子真大,她不怕小鳥吃掉娃娃。娃娃在鳥肚子里睡上一覺,醒來就能落戶安家。另一個孩子說:柳樹媽媽有辦法,她請風婆婆來幫忙。孩子們乘著風紛紛出發,處處都能來安家。孩子們的想象能力真夠豐富的,他們有著小孩子獨有的語言,把石榴媽媽和柳樹媽媽如何傳播種子說得太有詩意了,太形象生動了。此時,孩子們笑臉盈盈,課堂氣氛活躍,達到了高潮。
再如教學古詩《小兒垂釣》時,第一步先組織學生對“遙招手”中的“遙”這個詞意的理解進行了一場有趣的辯論賽,學生唇槍舌劍地據理力爭,最后通過爭論,得出這樣的結論:這里的“遙”是指“遠遠地”意思,小孩怕驚動魚兒不上鉤,所以遠遠地向過路人招手,讓他走近些,然后告訴他路該怎么走。第二步讓學生來演唱這首詩,孩子們的表演惟妙惟肖,引得大家哈哈大笑,學生在笑聲中悟得了詩意,起到一舉兩得的效果。
兒童是情感的王子,想象是兒童生命和兒童文化的魂魄。讓課堂流動孩子靈氣,就要注重為孩子的情感釋放、想象放飛創造空間。
教師在解讀《詠柳》時獲得了意蘊生成,在解讀《望廬山瀑布》時獲得了詩意享受,同樣重要的,我們還要思索如何也讓這種美好的情愫如水一般浸潤孩子的心田。
教師要努力讓課堂飄散起文學的香味。你可以不是詩人,但不能沒有詩意。海德格爾認為,文學在大地和天空之間創造了嶄新的詩意的世界,創造了詩意生存的生命。文學就好像一盞燈,照耀著人們的心房。
讓課堂飄散文學香味,就要以“文學的方式”把握教材。強調“文學的方式”,教師要幫助學生一起走進文本,體會文本言與意的統一。
教學《望廬山瀑布》這首古詩,教師要著重引導孩子想象文字描繪的畫面與作者遣詞造句的精美,在誦讀與描述中感受廬山瀑布的雄壯美麗。在理解“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句名句時,先讓學生討論:三千尺到底有多長?銀河到底有多高?通過討論,學生明白作者采用了夸張的手法,形象生動地寫出了瀑布從高聳入云的陡崖上一瀉而下,再配上視頻,學生感受到了廬山瀑布的雄壯美麗,也感受到了詩仙李白遣詞用句的精妙之處。
再如教學識字1的《場景歌》,要引導學生欣賞美麗的景色,感受生活如詩般的美好。這首詩歌一共有4個片段,每一個片段都是一首詩、一幅畫,引人入勝。“一只海鷗,一片沙灘。一艘軍艦,一條帆船”展示的是一幅大海沙灘風景圖,學生邊誦讀腦海中邊浮現這樣的畫面:蔚藍色的大海上,翱翔著白色的海鷗,遠處行駛著著龐大的軍艦,近處飄著小巧的帆船,海浪拍打著沙灘。從他們優美的朗讀聲中感受到大海的魅力,真是美不勝收。“一面紅旗,一把銅號,一隊紅領巾,一片歡笑”描繪的是少先隊員活動的場景。一群少先隊員舉著隊旗,吹著銅號,去郊外開展豐富多彩的少先隊活動,清脆的歡笑聲撒了一路。從孩子們的笑臉中可以知道他們已經感受到生活的美好與詩意。
語文課不僅要有詩意的流淌,還應該有思維火花的飛揚。語言思維能力培養是當前小學語文核心素養培養的關鍵,它可以實現課堂教學的高效化,提升學生在真實教學情境中的語言實踐能力,獲得更優質的思維能力與思維品質。
在教學《黃山奇石》一課中,要求學生邊讀課文邊思考:“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這4塊奇石名字的由來。通過交流,學生感知這4塊奇石是根據它們的樣子而得名的。再讓思考一下:作者是如何介紹這4塊奇石的,通過觀察比較,學生概括出:每塊石頭都介紹清楚名字、樣子、石頭在什么位置,只是表達的順序不一樣。學生談到寫作方法了,此時,我覺得學生仿寫的火候已到,便出示一些奇石圖片,讓學生用語言進行具體描述,學生思維火花飛揚,想象豐富。有的學生交流道:遠處的山崖上有一塊石頭,好像一只“天狗”,他兩只前爪伏在地上,后腿微蹲,昂著頭,望著月亮,尾巴還高高翹起。這就是有趣的“天狗望月”。有的學生說道:“僧人采藥”就更有趣了!遠遠望去,高高的群山之間,有一塊直立的怪石,真像一個身披袈裟的僧人背著籮筐在山間采藥。此時,學生思維火花飛揚,想象豐富,語言表達流暢,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在教學中,加強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是提升語文教學的核心素養的重要環節,是打開學生心靈與視野的重要途徑。
總之,打造美好課堂是每個老師努力的方向。所以,教師要在課前、課中、課后做好精心安排,這樣才能使語文課堂更加美好,語文教學更加有效,讓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更高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