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翔
本文將對小學數學游戲性教學策略設計原則進行闡述,并探究其具體應用,希望可以為相關工作者的研究提供一些幫助。
隨著新課改的推進,人們對小學數學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游戲性教學則是一種新型課堂教學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因此,必須了解小學數學游戲性教學策略的設計原則,并通過相關措施的實施,加強其在數學教學中的運用,從而為學生日后學習提供幫助。
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游戲化策略的運用并不意味著要完全摒棄以往的教學方法,并且不是所有數學知識都可以用游戲化方式教學。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結合具體教學內容,加強游戲化方式與多種教學策略的融合,以此來提高教學效果。
在課堂教學中,教學活動發揮著核心作用,教學流程是以此為依據開展的。因此,在對游戲化策略進行設計時,應該從教學活動入手,在綜合考慮活動各個環節與知識點特點的基礎上,設計出具有生動性、直觀性以及形象性的教學活動。
作為當前教師青睞的一種教學方法,游戲化教學必須重視教學目標,保證策略設計的針對性,以此來提高教學時效性與趣味性。同時,教師還應該提高自身素質與能力,有效應對游戲中出現的突發事件。
小學階段的學生雖然自制力較差,但其對陌生事物存在較強好奇心。數學知識比較枯燥,在具體學習過程中,學生經常會出現抵觸心理,而加強游戲性教學的運用,則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積極性,讓其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并在潛移默化中學會相應的數學知識。同時,游戲性教學還可以減弱數學抽象性,營造活躍的教學氛圍,有利于學生在游戲過程中進一步理解數學知識。以分類教學為例,若使用傳統教學方式,那么就無法有效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因此,數學教師可以加強對學生玩具的利用,以此來完成課堂教學。首先,教師可以讓學生把自身喜歡的三種玩具帶到課堂,并將全班學生的玩具集中在一起,之后引導學生對玩具進行分類,并讓其初步認識各種玩具的使用功能或相同屬性。通過這一方式,學生可以有效了解不同玩具的屬性,并加強對分類知識的理解與運用。同時,將玩具帶到課堂中,還可以將學生注意力有效集中在課堂活動上,能夠調動其參與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有利于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
新課改明確指出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要求教師給予學生足夠思考時間與活動時間,鼓勵學生個性發展。因此,在游戲性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并為其留出足夠的發揮時間,充分發揮出游戲教學的優勢。小學階段的學生處在玩耍年齡段,其思想有著較強可塑性,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必然會向教師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面對這一情況,教師應該及時對其問題進行回應,并給予學生滿意答案,不能采取不耐煩或冷漠態度,否則會扼殺學生想象的天性。例如,在講解三角形知識時,教師應該培養學生的自覺學習能力,讓其主動對三角形圖紙進行剪切,并通過直尺、量角器等工具的運用,測量出自己制作的三角形的邊長、周長以及角度,并引導其對三角形面積進行計算。通過這種游戲性的教學方式,可以加強學生對三角形知識的理解與運用,有利于學習效果的提升。又如,在講解計量單位時,如米、千米等,教師可以讓學生對操場或教室等進行實際測量,有效結合日常生活與數學知識,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作用與獨特魅力,以此來激發其主動學習精神。
在小學數學游戲化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該加強對先進設備的運用,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在具體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可以提高教學的趣味性,同時,在課件、音樂以及有聲影片等形式的作用下,小學生注意力會長時間集中在教學活動中,有利于教學質量的提升。因此,教師必須合理利用多媒體設備,減少數學學習的枯燥性。例如,在對立體幾何圖形進行講解時,由于學生立體空間感不足,在學習三維圖形時會存在較大困難。這時,教師可以對三維圖形進行模擬展示,讓學生進入三維數學學習空間,深入認識立體結構圖形的長寬高、面、體積以及表面積等參數。同時,教師還可以積極開展相應的制作活動,讓學生用紙張制作出具體幾何圖形,并通過相關公式的運用,求出具體數值。
在當今社會,智能手機得到了普及,部分游戲公司還對專業數學教學游戲進行了開發,將這些游戲引入教學中也可以發揮較好的效果。因此,教師要將軟件使用方法教授給學生,并讓其在課余時間玩游戲。例如,數字游戲主要有認識數字、猜最小數、數花朵、加減法練習等,在游戲過程中,學生不但可以鞏固基礎數學知識,還能夠提高自身記憶力、想象力與創造力。需要注意的是,教師要對學生游戲時間進行合理控制,避免其過于沉迷游戲。
綜上所述,加強游戲性教學策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已經成為一項重要工作。因此,必須遵循不完全否定傳統教學、將教學活動與目標當作設計對象和宗旨等設計原則,并通過改變教學方式、尊重學生主體性以及運用先進設備等措施,加強對這一教學策略的運用,從而為學生更好的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