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平和縣寶豐小學 蔡文云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行,涌現出了許多新型教學方法,改變了傳統“填鴨式”的教學,致力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語文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方法的應用,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拓展思維、提升學習興趣,樹立團隊合作意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積極響應課程改革的號召,在語文教學中開展小組學習,引導學生在討論過程中互相激勵、取長補短,幫助學生取得更大的進步。
傳統的語文教學中,教師是課堂的主體,講課方式為“教師主講,學生主聽”,二者之間的交流不多,學生的積極性不高,教師講課的興致也不強,教學效果總是不能令人滿意。而小組學習合作學習的開展,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們的積極性,營造了一種自由的課堂學習氛圍,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在課堂學習中擁有主要發言權,教師只是在旁邊給予適時的指導。這種教學方法符合以人為本的原則,有利于學生探究能力和創新思維的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高,課堂教學的效果也更好。
在課堂學習中,小組的劃分不是隨機的,而是應該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性格特點進行分組,通過小組的合理劃分,讓組內成員優勢互補,共同促進。例如,兩人一組的話,性格開朗的和比較文靜的一組,學習好的和學習差的一組,善于交際的和不善言談的一組,幫助同學之間相互了解,共同促進。如果是四人一組,可以按照學習成績“中優差中”的規律,并讓成績中等的兩名同學做同桌在另外兩名同學前面。
在進行小組學習時首先要明確學習目標,帶著具體的學習目標展開學習,可以有效避免成員之間聊天,討論與課堂無關話題等問題。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根據所學內容進行教學方法的選擇,以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為原則,向同學們發問,帶動學生積極地交流,讓小組合作不再停留于表面形式,真正地發揮作用。幫助學生強化語文知識學習,提升語文素養。就課文《花的學校》來說,在進行這篇文章的學習時,教師可以帶領同學通讀課文,幫助同學畫出重點字詞,然后要求小組討論,“找到文章中作者運用的修辭手法,畫出來,并寫一個運用相同修辭手法的句子”,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學習。討論分步進行,和同學們一起總結常用的修辭手法“比喻、擬人、夸張、排比、反問”等,去文中尋找相應句型,討論它們所用的修辭手法,然后小組成員一起造句。有明確的學習目標,根據目標進行合理安排,讓學習計劃更明確,確保全員參與,保證全體學生的共同進步。
在進行學習小組的劃分過程中,教師還需要根據學生的個人能力、學習成績等因素選出一個小組長,要求小組長充分發揮其管理作用,針對具體的任務,選擇恰當的合作方式,從而更好地完成學習要求。例如,在學習課文《荷花》之前,教師安排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課前預習。由于是課后作業,同學們需要回家完成,小組長就要組織小組成員進行分工合作,甲同學負責收集荷花的圖片或者荷花的畫作;乙同學負責找到文中用的比較好的字、詞或者句子;丙同學負責找到文章中陌生的字詞,并查出它們的讀音和字義;丁同學負責回答課后的思考問題:為什么說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畫”呢?然后小組成員在上課之前將每個人的任務進行匯總,通過交流討論加深對文章的理解認識。
雖然在新課改的背景之下,學生成了課堂的主體,但是教師的引導作用依然很重要。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全面地觀察小組同學的表現,根據課堂討論的實際情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對于討論方向偏移的小組,及時進行引導,保證每個小組的討論都能不跑題、不偏題。教師自身也要積極地參與討論,恰當地提問,創造良好課堂學習氛圍。例如,在學習文章《蟋蟀的住宅》時,要求學生開展課堂討論。個別調皮的成員可能有過捉蟋蟀的經歷,難免在課堂討論的時候跑題,給同學講自己的故事。對于這種情況,教師不應該急于批評,而應予以正確的引導,向這名同學發問,“作者所描述的蟋蟀住宅有什么特點啊”?引導同學主動進行文章的閱讀。此外,如果課堂時間充裕,還可以讓這名學生面向大家講述自己的經歷,調動課堂活躍性,同時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
適當的獎勵可以有效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恰當的應用,對于教學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獎勵形式可以分為物質上和精神上兩種。在小組合作學習任務完成后,對于表現出色,且每個成員都積極參與的小組實施獎勵。可以是口頭提出表揚,肯定他們的努力,也可以發一些本子、文具、小貼畫之類的獎品,或者做一面“最佳小組”的流動紅旗,作為獎勵。需注意的是,提醒同學們雖然要有競爭的意識但是必須保證友誼第一。此外,獎品的選擇也要與時俱進,和學生的年齡和興趣相符,以促進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團隊精神,創新思維等,促進同學之間的互相幫助、互相學習,有效地調動了學生們的積極性,有助于學生良好性格和行為習慣的養成,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