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平涼市涇川縣東街小學 李永花
傳統的語文教學基本是由教師采用灌輸的方法進行授課,在語文課堂識字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采用逐個分析的老方法,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這種方式會導致小學生的積極性漸漸消失。因此,現代語文教師要從小學生的角度來考慮,合理運用一些有趣味性的教學手段,使小學生漸漸改變他們對語文識字教學的認識,主動參與到語文識字教學課程當中。例如,在語文教學課堂上,語文教師可以利用游戲形式來對小學生進行識字教學,生字、怪字可以采用圖片和動畫形式來給小學生提示,這樣有利于小學生們觀察能力的提升,小學生可以通過圖片和動畫所表達的意思進行猜字。語文教師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給出答案。因為他們喜歡采用圖形記憶,這樣就會對漢字記憶產生非常明顯效果。通過這種方法既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讓其學習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教學形式生活化,就是課堂教學要與小學生的學習生活相聯系,使他們感受到識字教學的重要性,并且把日常生活與學習聯系起來。語文教師可以給小學生舉出具體的例子,從而讓他們真正地接受,在大腦里進行聯想,這樣記憶效果才能得到鞏固。例如,語文教師在上課給小學生們講解漢字的由來,字是怎樣造出來的?“體”的意思是什么?從字的表面上可以看出來,是一個人靠在木頭上休息。通過這種形式教學,讓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特別的字也會產生聯想,如此既能提高他們的應用能力,其自身的知識面也得到了相應的拓展,真正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語文漢字教學是一個枯燥的過程,傳統的語文教師會采用多次書寫的練習方法,來加深對漢字的記憶。小學生對這種教學方法會產生排斥,不利于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會有反感的情緒產生。對于這種狀況,語文教師要運用形象化教學手段,我們國家很多文字起源于象形文字,語文教師可以用這種方式增強小學生的記憶,記憶的效果也會更好。例如,小學生在學習“磊”的時候,語文教師可以告訴小學生,這個字由三個“石”字組成,因為要表現石頭很多,這樣就可以用“磊”來表示。
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語文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通過各種互動來幫助小學生進行情境創設。在課堂之外也可以進行識字教學,組織班級的小學生參加多樣性的活動來完成一些學習字詞的任務。例如,語文教師能夠在教學課堂上,組織小學生進行講故事比賽,每個小學生都可以參加比賽,上臺向全體同學講述自己經歷過的事情及學過的成語故事,這樣同學們就會積極參與,從中得到知識的積累,小學生的知識面也得到了拓展。又如,語文教師還能在教學課堂上舉行一些知識類的小型比賽,這樣能夠讓小學生的知識的儲備更加豐富,還能讓他們有展示自我的空間,這會使他們能夠充分展現自我的特長,從而挖掘出學習的潛能。
通過以上敘述,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一定要對以前的教學方式進行分析與研究,在這個基礎上來改革與創新,科學合理地運用情境化教學手段,語文教師可以給小學生提供多樣的課堂情境,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提高小學生的識字興趣,從而培養小學生積極主動去學習語文知識,全神貫注地投入地學習當中,在語文教學課堂上,小學生從字詞的積累開始,刻苦鉆研,通過師生兩方面的努力,小學語文教學質量一定會得到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