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寶淞
(廣西南寧市上林縣西燕鎮西燕中心學校塘昶教學點,廣西 上林 530504)
《語文課程標準》上明確指出,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時,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和社會道德品質,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與其他學科相比,語文學科的教學優勢就在于它是以優美的文章和作品為主開展教學的,從小學到大學,每一本語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能夠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從而將學生的愛國情懷、堅強勇敢、努力奮斗等優秀品質有效的進行引導和建立,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的情感、價值觀等會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這為學生建立良好的思想品質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要想在語文教學中更好地滲透育人理念,還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在開展語文教學時,首先要加強教學第一關的把控,在教學的初始階段,教師可以將課堂教學藝術進行大肆渲染,從而讓德育教育以一種潛在的形式呈現給學生。而想要做到這一點,教師需要進行生動形象的課堂設計以及恰當的情景創立,在課堂導語階段就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達到感染學生的目的。例如,在對學生開展《七律·長征》這篇文章的教學時,教師可以首先借助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播放紅軍長征時的短暫紀錄片和圖像資料,讓學生身臨其境的感受一下紅軍在進行長征時的艱苦條件。通過這種情景創立,讓學生在導語階段就能夠對語文學習產生大量的興趣,讓學生對紅軍老前輩產生敬佩之心,并將艱苦奮斗、永不屈服的精神有一個深刻的把握,培養其優秀的精神。
對于語文課程來說,由于其廣泛化、內涵化的特點,使得語文課的育人方式也有了一定的確定,即語文課程在進行育人時,不能進行口頭說教,而是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借助語言文字來進行滲透,具體來說,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滲透:
從古至今,我國教育學家就十分推崇通過朗讀來對語文課文的內涵進行理解和學習。對于語文課文來說,其內涵豐富,意境優美,因此采用多讀書的方法能夠有效達到育人的目的。只有將語文課文讀順、讀熟了,才能夠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地了解文章的內涵和所表達的人物思想感情。通過反復的朗讀,學生也能夠更加融入到文章所描繪的情景當中,感受到人物思想帶來的感染熏陶。
為了讓學生充分理解課文中的人物形象,在進行具體的閱讀時需要借助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讓學生不僅能夠熟練掌握描述人物形象的方法, 還能夠將人物所蘊含的崇高思想以及優秀品質得以體會。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在這幾千年的歷史當中有大量品德優秀的人才,這些人才可以成為學生的榜樣,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這些人物形象的道德號召力。
在進行語文課程的課堂練習后,學生對課堂所學知識有一個深刻的理解和體會,能夠有效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同時,通過課堂練習的反饋,教師能夠對教學難點有一個更清楚的定位和認識,從而將教學重心進行適度的傾斜,苦下功夫,從而更好的滲透育人理念。
我國語文教材在編寫的過程中有其獨特的思想內涵,因此可以將其應用于德育教育當中。因此,在進行教學時,教師應當對課本內容進行總結,并對學習內容進行延伸,從而將總結性的育人理念滲透到教學過程中。例如,在進行《圓明園》這一課程的學習時,通過向學生展示圓明園內的諸多文化瑰寶以及其價值,將其和當下圓明園的殘垣斷壁進行對比,深刻的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引導學生將努力奮斗、建設祖國作為學習奮斗的目標。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需要加強學生的寫作,而在加強學生的寫作時,需要鼓勵學生敢于說真話、說心里話,避免“假大空”的寫作方式,這不僅是對于學生寫作的要求,也是對于學生做人的要求,在進行寫作時,需要努力將寫作和生活有效地融合起來,讓學生通過寫作明白做人的道理。
寫作教學是語文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寫作教學能夠對學生的心靈進行塑造。通過寫作,能夠幫助學生對社會的現象進行更加細致、深入的調查,感悟社會中存在的真善美的同時,對社會的丑惡現象進行抨擊。這對于學生良好價值觀、道德觀的樹立是大有益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