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內容。新課程改革的實施,給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語文閱讀教學迫切需要借助個性化閱讀拓寬教學路徑,強化教學成效。為此,本文結合小學語文教學內容和特點,就教師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上實施個性化閱讀教學提出幾點建議,希望能通過個性化閱讀優化語文閱讀教學。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個性化閱讀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34-0024-02
引 ? ?言
個性化閱讀是與傳統的以教師為主體的閱讀模式相對而言的教學模式,其主張尊重學生的主體性,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促使學生獨立思考、創造思維,使學生真正體會到閱讀的樂趣。個性化閱讀教學是語文新課程改革關注的熱門話題。不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個性化閱讀還是一個新生事物。那么,教師如何在小學語文課堂上實施個性化閱讀教學呢?
一、精彩導入,激發學生的閱讀期待
閱讀期待是指讀者進行文本閱讀前,自己對文本內容、意境做出的預想以及在預想驅使下產生的閱讀需求[1]。閱讀期待是閱讀興趣、知識水平的體現。在閱讀和閱讀教學中,讓學生產生強烈的閱讀期待,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小學生的身心發展還不成熟,許多學生缺少閱讀的內驅力。受電子產品的影響,許多小學生也缺少閱讀興趣。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想要讓學生主動參與到閱讀中去,教師必須想方設法激活學生的閱讀期待,讓學生對閱讀充滿想象。導入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良好的導入是成功的一半。教師可以抓住導入這個環節,借助故事、歌曲、多媒體或生動的語言等有效導入新課,以激發學生的閱讀期待,使學生的主動性在閱讀中得到充分體現。這是個性化閱讀教學必須關注的一個問題。
例如,在教學《盤古開天地》這一課時,在導入環節,為了激發學生對文本的閱讀興趣,教師可以借助網絡上的一段話導入新課:中西方都有自成一格的神話體系,但是中西方價值觀和世界觀不同,這在神話中得到了生動的體現。在西方神話里,火是上帝賜予的,是普羅米修斯偷來的;面對末日洪水,西方神話里出現了用以逃生的諾亞方舟。但是在中國神話里,火是燧人氏鉆木取來的。面對洪災,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終于戰勝洪水。在西方神話中,人們選擇逃避或者相信天神,選擇聽天由命。但中國神話本身就是一部抗爭史,它告訴我們斗爭、努力才是創造神話的源動力。《盤古開天地》是中國的一個經典神話,希望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大家能深刻感受到中國神話中蘊含的不屈不撓、積極向上的抗爭精神。然后,教師將話題自然而然地引到課文上去,讓學生閱讀課文,學習新課。這樣巧妙地導入新課,可以促使學生對新課產生心理期待和需求,使其容易被課堂教學所吸引。這也為個性化閱讀打好了基礎。
二、創設情境,營造有趣的課堂氛圍
大多數小學生不具備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能力,他們在課堂學習中對教師有著較強的依賴性,心情、注意力很容易受到教師的影響[2]。作為教學的組織者,教師必須根據小學生的身心特點,采取有效方法引導學生快樂學習。但教學模式單一,教學理念落后,是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一個共性問題。新課改要求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教學方法的多樣性,以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使學生有更多的收獲。教學實踐證明,良好的閱讀情境在激發興趣、深化認識等方面有著積極的作用。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重視教學情境的創設,以期活躍課堂氛圍,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個性化閱讀中去。
例如,在《小英雄雨來》一課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以“抗日小英雄”為主題,讓學生說說自己了解的抗日小英雄都有誰,并讓口才好的學生上臺講一個抗日小英雄的故事,用自己的語言對“抗日小英雄”的形象做一個大致描述。然后,教師以“了解抗日小英雄雨來”為教學出發點,讓學生找出文中描寫人物的重點詞語、重要細節,并說一說“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祖國”這句話在課文中的意思,作者為何兩次提到這句話,有什么特殊的用意……從而借助問題讓學生開展更深層次的思考活動。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結合課文編創情景劇、課堂劇,并進行課堂表演,引導學生通過閱讀、表演與文本進行深層對話,了解文本內容,體會雨來的優秀品質。這樣借助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和問題構建具有啟智作用的教學情境,可以讓學生開動腦筋,大膽表達,從而促使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并重發展。
三、拓展教學,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閱讀教學的意義在于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使學生深刻感悟文本的內在美,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3]。但是,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課堂教學時間有限、學生只能與課文簡單打個照面的情況下,想要僅僅通過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具有一定的難度。這就需要教師拓展教學空間,給正處在知識積累階段和成長階段的小學生以積極的引導,使學生開展課外閱讀,可以組織一系列的閱讀實踐活動,以開闊學生視野,增加學生的知識積累,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4]。
例如,在教學《手不釋卷》一課時,我們知道這是關于勤學的成語故事。在中國歷史上,關于勤學的成語故事有很多,如懸梁刺股、負薪掛角、鑿壁偷光、囊螢映雪、以荻畫地等。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課外時間利用網絡收集一些關于勤學的成語故事,開展閱讀活動,進行拓展閱讀,并讓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拓展閱讀中找出和記下生字詞,畫出自己不懂的地方,收獲更多的課外知識。如教師讓學生在課外閱讀時弄清這些問題:“這些關于勤學的成語故事各出自哪里?以荻畫地中的‘荻字指什么,為什么一些漢字逐漸退出歷史舞臺,不經常使用?勤學與成才是不是呈正相關的關系?通過閱讀這些關于勤學的成語故事,你獲得了什么?我們應該向古代先賢學者學習什么?”在此基礎上,讓學生交流和討論,尋找問題的答案,使閱讀活動變成學生共同參與的尋寶探險之旅。與此同時,教師要階段性抽查學生的學習成果,檢驗學生是否通過課外閱讀真正有所收獲。借助課外閱讀讓學生獨立思考、合作學習,可以促使其到達閱讀秘境,感受閱讀的快樂。
結 ? ?語
綜上所述,個性化閱讀教學主張以促進和滿足學生個性發展為目的開展教學,其實施離不開廣大師生的共同努力。小學語文教師要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從導入環節入手,借助情境教學、課外閱讀引導學生開展個性化閱讀,這樣才能解決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真正實現個性化閱讀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劉明功.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策略探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7.
文萍.實施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探討[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8(10):50.
糜麗英.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的價值取向[J].蘇州教育學院學報,2010,27(3):121-124.
卞紅艷.引導個性閱讀 “活化”語文課堂[J].名師在線,2018(28):60-61.
作者簡介:亓文杰(1985.6—),女,山東萊城人,本科學歷,小學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