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玉 王然 胡競丹 于麗靜 蔡勇 王梓桐
摘 ? 要: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工合成的化學品種類和數量日益增加,其產生的激素樣物質對環境產生了嚴重污染,影響了人類健康和生態平衡。目前,環境激素污染已經成為一個全球性的生態問題而備受社會的普遍關注。研究表明環境激素(環境荷爾蒙或環境內分泌)干擾物質是一類穩定性高、持久性高,難以被生物降解的有機化合物,因此它的危害是巨大而深遠的。本文主要介紹了環境激素的由來、含義、特性、種類、作用機理以及環境激素污染對環境生態造成的影響,以及環境激素污染可能的應對措施。
關鍵詞:環境激素 ?污染 ?應對策略
中圖分類號:X52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098X(2019)08(c)-0114-02
1 ?環境激素
1.1 環境激素的由來和含義
歷史上聞名的19世紀中葉發生的工業革命推動了工業化進程的快速發展,各種人造化學物質不斷被排放到環境中,它們在環境中的累積對生態系統造成了污染。全球新的化學物質以1500~2000種/年的數量遞增,這使日趨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日更加惡化。20世紀30年代出現了關于“雌激素效應事件”的報道,日本學者在1977年首先提出了“ 環境激素”這一名詞,后來的研究發現環境激素污染事件逐年遞增,“環境激素”這個名詞在《被奪去的未來》(由美國環境記者戴安·達瑪諾斯于1999年著)這本書中再次被提及, 戴安·達瑪諾斯提出了“少量的環境激素就可以對生物體產生異常的影響”這一新的認識,引起了全球學者普遍關注[1]。近幾年來,“環境激素”更是一個公眾視野中的高頻詞匯,2010年“奶粉致嬰兒性早熟”事件的發生讓中國的民眾知道了“環境激素”這一名詞;同年中國的長江野生魚體內也被檢測出含有壬基酚(Nonylphenol,NP)和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 Sulphonate,PFOS)等環境激素;2011年環境激素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onylphenolEthoxylates,NPEOs)又被在化妝品種檢出;同年中國臺灣的“塑化劑”事件讓民眾再次認識到生活中尤其是兒童玩具含有超量塑化劑鄰苯二甲酸酯(DiethylhexylPhthalate,DEHP),對兒童存在極大的潛在危害。由此可見,環境激素污染已經完全影響了我們的日常生活[2-4],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環境激素本身是指人類在進行生產和生活活動的過程中釋放到環境中的一類污染性很強的化學物質,這些化學物質能夠與食物和空氣相混合經過呼吸系統、消化系統進入人和動物的體內, 對他們的內分泌系統產生了明顯的干擾作用,研究證實這些化學物質進入生物體內發揮的作用與于體內內源性激素的作用相類似,因此將這些化學物質稱為環境激素[5-47]。
1.2 環境激素的種類
眾多的環境激素來源、作用機制及化學結構均不同,因此,對于環境激素的分類也有多種方法。(1)根據其不同的作用機制,環境激素被分為以下幾種:干擾雌激素、干擾甲狀腺素以及干擾睪酮的環境化學物等;根據其不同的來源,環境激素被分為真菌性激素、植物性激素、環境中的激素樣物質和人工合成激素;根據其不同的化學結構,環境激素被分為鄰苯二甲酸酯類、聯苯酚類、氯代烴類、有機錫類、以及呋喃類等[8]。
1.3 環境激素的特性
環境激素在環境中廣泛存在,如在大氣、水體和土壤等我們周圍的環境介質中都能檢測到其蹤跡,這是由于環境激素具有穩定的化學結構,能夠強烈地吸附在空氣、水和土壤中的顆粒上,很難被降解,因此可以長期滯留于環境中。在生態系統的運行中,環境激素就是借助于食物鏈的不斷富集,在生態系統中得以施展其作用,對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9]。
1.4 環境激素的作用機理
環境激素干擾生物體的內分泌作用主要有以下三種方式:
1.4.1 依靠受體介導反應進行干擾
(1)這種干擾主要有以下兩種方式。
①模擬內源性的激素進行干擾:研究發現的環境激素經常具有與天然激素相類似的化學結構,有些環境激素就可以增強內源性的激素作用,擴大內源性激素的作用效果;
②拮抗內源性的激素進行干擾:有些環境激素與內源性激素競爭同一類受體,由于環境激素的結合就使內源性激素不能結合到相應的受體上,因此就抑制了內源性激素的作用。
1.4.2 依靠非受體介導反應進行干擾
環境激素能夠破壞內源性激素的生成及其代謝和運輸,從而干擾和破壞了動物和人類常規的內分泌的活動。
1.4.3 依靠對內分泌系統、神經系統和免疫系統進行干擾
由于環境激素可以干擾內分泌系統的功能,因此就可能會間接干擾免疫系統與神經系統的功能;同理,神經系統和免疫系統也可能被環境激素所干擾,反之又影響內分泌系統的功能。從而對生物體乃至種群的生態平衡產生影響[10-11]。
2 ?環境激素污染對環境的影響
2.1 環境激素污染對環境中水體的影響
水體中的環境雌激素污染物主要是壬基酚,它可以使雄性生物發生雌性化作用。有些地區的水體中壬基酚的濃度普遍較低,如夏季珠江三角洲河流及珠江口表層水中的壬基酚濃度最高為0.16μg/L,還達不到使野生生物雌化的程度[12]。
2.2 環境激素污染對環境中土壤的影響
土壤中的環境激素通過食物鏈的作用間接影響人體健康。環境激素在土壤中被蓄積,然后通過土壤影響植物,植物種植在土壤中吸收了環境激素,以植物為食的野生動物和人類食用了含有被環境激素污染的植物后將會對動物和人類造成影響,野生生物的數量減少,區域分布受此影響也發生了改變,生態系統中的物種平衡也遭到了嚴重破壞,對生態系統的遠期影響都是不可估量的[13]。
2.3 環境激素污染對環境中生物的影響
環境激素污染可以對生物體如昆蟲、魚類、爬行動物鳥類和人類的生殖機能產生不同程度的危害,如昆蟲的成蟲生殖盤的發育相關的體內試驗顯示, 一定濃度的環境激素可以導致雌性幼蟲的生殖盤的發育呈現明顯放緩的趨勢,雄性幼蟲的發育速度則呈現顯著加快的趨勢;人類生殖機能受環境激素的事件影響也是屢見不鮮,國外學者的研究表明:1940—1990年期間,來自于幾十個國家的上萬男性在受到環境激素污染后,他們精子的質量和密度、數量均呈現下降的趨勢[14]。
3 ?環境激素污染的應對策略
環境激素污染對環境生態的影響已經被研究明確證實,因此治理環境激素污染呈現出勢必在行的趨勢。研究表明主要采用以下措施進行治理:(1)利用微生物降解環境雌激素,這種是最環保的治理方法,這也是未來的發展趨勢。(2)消除環境激素的污染源頭,這種屬于完全理想化的治理手段。(3)政府出臺政策將環境激素的污染途徑降低到最小化,這是一種強制的手段[15]。
綜上,環境激素污染已經成為影響生物鏈的頭號污染物之一,對環境生態和人類的飲食和生命健康的危害已經不容忽視,消除環境激素污染已經刻不容緩。
參考文獻
[1] 戴安·達瑪諾斯基.我們的未來[ M].唐艷鴻譯.湖南: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
[2] 《“毒”隱于江——長江魚體內有毒有害物質調查》http://www.greenpeace.org/china/zh/publications/reports/toxics/2010/fish2010-rpt
[3] 《時尚之毒2:毒隱于衣——全球品牌服裝的有毒有害物質殘留調查》http://www.greenpeace.org/china/zh/publications/reports/toxics/2011/dirty-laundry2.
[4] 《玩具鴨之憂——對幼兒用品中環境激素類物質含量的調查》http://www.greenpeace.org/china/zh/publications/reports/toxics/2011/baby_product_testing.
[5] 鄒國輝.環境荷爾蒙[J].環境導報,2001(4):48-49.
[6] 袁思平.鄭州市社區科普大學系列教材環保與生活[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7.
[7] 郭艷英,段昌群,楊良.環境激素研究進展探討[J].云南環境科學,2004,23(3):12-15.
[8] 周少奇,林云琴.環境激素污染研究進展[J].論環境污染與防治,2004(1):25-27.
[9] 全斌,朱鶴健,陳松林,等.遙感技術在區域土地利用/覆被變化中的應用——以福建省為例[J].中國土地科學,2006,20(2):39-43.
[10]余虹.環境激素—人類的新殺手[J].杭州科技, 2004(1):53-55.
[11]丁小東,朱明華.環境激素污染研究[J].能源環境保護,2006,20(4):14.
[12]段菁春,陳兵,麥碧嫻,等.洪季珠江三角洲水系烷基酚污染狀況研究[J].環境科學,2004,25(3):48-52.
[13]鄒國輝.環境荷爾蒙[J].環境導報, 2001(4):48-49.
[14]方昌閣,張才喬,喬惠理,等.環境激素生殖毒性作用的研究進展[J].國外畜牧科技,2000,27(2):31-34.
[15]鞠勇明,鄧東陽.環境激素污染應嚴防嚴控[N].中國環境報,2016(0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