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寧 王卓識
摘 ? 要:現階段,國內外在地震監測預報方面仍然存在較多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及時性不足和準確性不夠兩方面。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對地震數據的處理更為全面與精確,相對于小數據的處理分析技術,大數據能夠提供更為全面、精確以及多方位的處理技術。對于地震監測預報而言,大數據處理技術更具有優勢。因此,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為了提升地震監測預報的準確性和及時性,我們必須將地震數據和大數據處理分析技術結合起來,對其存在的問題進行思考和分析,找出解決的方案,從而能夠提供更為精準和及時的地震預報工具,保護公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關鍵詞:大數據時代 ?地震 ?監測預報
中圖分類號:P315.7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098X(2019)08(c)-0117-02
當地球內部運動激烈,形成巨大的能量時,就產生了不同方向的地震。根據調查顯示,現階段下國內外對于地震數據的處理不夠全面、對地震的預測不夠精準、對地震的監報不夠及時,這是目前我們對于地震監報預測現狀。大數據時代下,數據的獲取更加全面和容易,而大數據處理分析技術則是將這些存在在我們生活工作中的數據以特殊的方式集中分析,找出其存在的關系,并基于此種分析來預測事物未來的發展趨勢。將大數據處理分析技術和地震數據結合起來,能夠有效的提高地震預測監報的準確性和科學性。但是,由于大數據處理技術在地震預測監報的實踐時間較短,因此相關研究人員也需要對地震預測監報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和研究,以提升準確性。
1 ?大數據的特點及意義
大數據的特點主要呈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數據容量巨大;數據獲取渠道多、速度快;數據的類型多種多樣;數據的價值高。具體表現為:基于時間背景下,數據呈現倍增或激烈增長的趨勢,在大數據下需要使用性能良好的數據分析工具才能完整合理的進行數據分析,這是其數據容量大的表現;數據類型和價值兩方面主要體現在,不同背景、不同類型的數據是大數據時代下數據的特點,而價值在于其不論是有效無效、還是正確錯誤的數據,都可以通過大數據來鑒別分析有效線索;數據獲取的渠道多,大數據背景下數據的獲取速度呈倍增的趨勢成長,而且在獲取的基礎上其處理和再應用的速度也有著明顯的提升趨勢。另外,大數據的意義在于通過有效的手段和工具,對所獲取的信息數據進行處理分析,能夠發現其中的聯系和規律,從而發現事物發展的趨勢,從而提高數據的應用價值。
2 ?大數據對于地震預測監報的作用
2.1 大數據為地震預測監報提供更為有效的依據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受到規律的影響,地震的背后反映著自然規律的變化和發展。地震監測預報作為一種研究地震規律的方式,它必須具備科學完善的研究理論作為支撐,才能確保它的科學性,才能確保地震監報預測的準確性。但是,根據國內外地震預測監報的方式研究發現,現行的地震預測監報方式都不具備科學性,其主要原因在于:現行的地震預測監報依托于地震科研人員主觀分析研究地震數據,綜合對比從中發掘聯系,并以此作為依據來監報預測地震,而這種方式由于人的主觀性和數據容量的限制,不具備理論意義上的科學性,而且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效率極其低下。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新型數據處理技術綜合全世界的有效地震數據,并采用新型的模式識別算法技術對其進行分析,這種方式取代了地震科研人員的主觀分析,將極大的推進地震預測監報技術的發展。
2.2 大數據為地震預測監報數據庫提供更多的素材
基于地震這一特殊的自然現象,在發生地震前和地震后,地區內的自然環境有著非常大的變化。綜合調查全球范圍內的地震情況,可以發現處于地震帶的區域,它所發生地震的時間間隔較長,地震數據的差異性也非常大,但是地震預測監報則是依托于不同區域不同時間的地震數據來進行研究分析。而大數據時代背景下,將全球范圍內的不同時期內的地震數據有效綜合起來,對其進行分析研究,是能夠促進全球地震數據的融合,為地震數據庫提供更加巨大且全面的有效數據,是有利于地震預測監報的發展的。
2.3 大數據更新地震監測預報的方式
區別于傳統模式下的地震預測監報分析地震數據的方式,大數據的處理分析技術更為全面和有效。具體表現為:以往的地震數據分析,依托于地震科研人員,由于人力和工具的局限性,地震科研人員所采取的實驗數據是眾多地震數據的一部分,此種研究方式由于研究對象的單一性和片面性,導致結果只能反映這一數據所反映的自然現象。但是,大數據地震數據研究是綜合全球范圍內的地震數據,從中發現規律和聯系,從而找出地震這一自然現象的運行規律,它更加全面和準確,這也為地震監測預報提供了更為有效的理論依據,基于此種研究結果下,地震監測預報的方式也必然有所改進。
3 ?大數據時代下地震預測監報的發展
3.1 改變傳統的地震預測機制
大數據時代下,地震預測監報方式發展是必然的。基于大數據的影響,要想充分發揮大數據對于地震預測監報的積極作用,就必須從大數據庫建設以及地震監測預報機制兩方面來進行改革。具體來講:對地震的監測方式、地震數據的采集方式、地震數據分析的方式這些內容進行地區之間的合作交流,并創建相關的制度進行約束規范,這種合作交流機制的建立是有利于地區之間地震數據的共享,有利于地震監測預報的進步。
3.2 加強地震科研專業人才隊伍的建設
地震監測預報模式下,大數據的處理流程是有一定的流程標準的,具體表現為:首先采集多種多樣的大量地震數據,通過模式識別算法等方式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對比,在此基礎上得出的結論需要相關的人員進行整理和總結。大數據作為21世紀的一大社會熱點,從事大數據行業的人員會越來越多,基于地震監測預報的特殊性,對地震數據的處理和分析,更加需要專業的研究人員,因此,加大大數據地震科研專業人才隊伍的建設勢在必行。
3.3 對地震數據的分析要更為深入和全面
自從進入互聯網時代,全球逐漸步入信息化社會,技術的發展、網絡的普及為我們的社會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此種時代背景下,信息獲取、數據收集相對于以往有了跨越式的發展。地震監測預報的科學性和準確性依賴于地震數據分析和處理的準確性,相對于地震數據的獲取而言,地震科研人員應當將重點更加放在對地震數據的處理和分析方面上,從這些大量的數據中找到關聯性,就需要地震科研人員對數據的分析要更加地深入和全面,不僅對近現代的地震數據進行分析,對以往而古老的地震數據也需要進行分析,才能更好發現數據之間的關聯性,從而為地震監測預報提供更為有效的依據。
4 ?結語
每年全球范圍內地震災害頻發,對全世界人民都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損失和傷害。有效的、及時的地震監測預報可以極大的減少地震所帶來的損失和傷害。大數據為我們的社會提供了巨大的便利,對于地震研究而言,大數據為其提供了更為全面的數據庫作為研究對象,提供了更為便捷的技術手段作為研究方式,極大的提高了地震監測預報的科學性,是有利于地震監測預報的發展的。因此,我們也需要從機制、人才和實踐三方面來落實跟進,為地震監測預報提供更為有力的支撐,促進其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莉.大數據時代的新型防震減災工作[J].防災博覽,2019(2):26-31.
[2] 高翠珍,王曉霞,安凱杰,等.地震預報中數據挖掘技術的應用探究[J].信息技術與信息化,2019(3):168-169.
[3] 謝磊,楊濤.大數據背景下的地震工作創新[J].高原地震,2018,30(4):53-57,62.
[4] 孫靜,李亞龍,萬杰,等.大數據在地震科研中的應用探討[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8,14(3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