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淑杰
摘 要:隨著我國新一輪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情感教育逐漸成了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策略,語文課堂也逐漸成為實施情感教育的主要基地。情感因素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將情感教育應用在初中語文教學中,能夠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同時也符合我國新課程教學改革背景下素質教育的要求和目標。本文簡要探究初中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作用,并深入研究如何有效地將情感教育應用于初中語文教學中。
關鍵詞:情感教育;初中語文;應用策略
情感教育就是指在具體的教育過程中,將情感帶入到教學過程當中,打動學生,從而使學生產生情感共鳴,啟迪學生的想象,通過情景再現引導學生進入意境中,從而實現以情感人、以情育人的教學目的。我國新課程語文教學的改革與創新使得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發揮的作用得以充分體現。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沒有一條富有詩意的情感和美的清泉,那么不可能有學生全面的智力發展” 由此可見,只有激發學生內心的情感體驗,調動學生自身的情感參與,才能夠進一步培養和提升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語文教學不僅是一個傳道授業解惑的過程,而且是一個培養學生形成積極的審美情趣、形成良好藝術修養的情感教育過程。因此,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發揮情感教育的作用才是當前廣大初中語文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研究和解決的問題。
一 初中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重要作用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是一項十分重要的教育工作,對于促進語文教學的順利開展、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及開發學生的思想感情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據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實際應用效果可知,情感教育對于初中語文教學的作用主要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方面,將情感教育應用在初中語文教學中,不僅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熱情,還能夠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使學生自然而然地融入語文課堂當中。另一方面,應用情感教育法還有助于激發學生內心的真實情感,從而拓寬學生在學習中的思維意識,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通過自主思考和獨立探究,自主地完成對于知識的獲取和應用,從而提升自身的語文綜合素質。除此之外,將情感教育應用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還有助于促進學生智力素質與非智力素質這兩者之間的協調發展,從而使中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能夠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得到全方位提升,從而為學生日后的學習與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由此可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用情感教育,對于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
二 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通過情感傳遞,產生情感共鳴
我國現代大思想家、教育學家梁啟超先生曾說:“用情感教育人,好像是磁力吸鐵一樣,磁的份量與吸引的鐵的分量是成正比的。” 在初中語文教學階段,貫徹情感教育內容是必不可少的教學任務。教師的情感就像肥沃的土壤,而學生的情感就像是散播在土地中的種子,教師只有應用情感教學才能夠與學生之間產生情感共鳴,進而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收獲豐碩的情感果實。通常教師的情感包含多個方面:其一,就是教師對于教學工作的熱愛情感。我國古話說得好,“干一行,愛一行”。對于教師來講,教師對這份工作的情感就源于對這份職業的熱愛。語文教師只有熱愛語文學科,才能夠以更加飽滿的激情激發學生的語文情感,才能夠將當一名語文教師作為榮耀,以這種自豪感激發學生熱愛學習語文的意識。
其次,就是教師對學生的關心和體貼。愛是教育的主線條,沒有愛的教育也就是失敗的教育。教師只有真心地熱愛學生,學生才能真實地感受到教師的關心和體貼,此時學生才會向教師敞開心扉,推心置腹地進行交流溝通。這種建立在平等、和諧基礎上的教學,才能夠真正觸動學生的心靈,從而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
(二)深入挖掘教材,探尋情感點
眾所周知,語文教材是個體情感的“倉庫”,語文教材中無論是絢麗的文辭還是樸實的話語都散發著情感的氣息,語文教材以委婉或者豪邁的語言充分詮釋著多姿多彩的感情,時刻向學生傳遞著豐富的情感信息。因此,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語文教師如果要想與學生產生情感共鳴,使學生受到熏陶和感染,教師就一定要在備課時用心挖掘課文深處的情感契合點,正確、完整地探尋和把握作者的情感脈絡,深入地感受文章中傾瀉奔騰的感情思想,從而領悟文章中字里行間跳動的情感脈搏。
所謂“文章不是無情物”,每篇文章自身都飽含著豐富的情感。比如《海燕》的文章情感是激情澎湃的,《過零丁洋》的情感就是豪情壯志,而《相見歡》則是愁情滿懷······總而言之,文學作品就是情感的產物,教師只有帶領學生用心地去感受和琢磨,探尋文章中體現的情感點,才能引導學生更深入地理解課文情感內容,最終領略到文章獨特的情感魅力。
再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課文中有一段關于“我的樂園”的描寫內容:“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云霄里去了······” 這種妙趣橫生、活潑可愛的表現手法能夠立刻吸引學生的興趣,同時勾起學生對于自己童年的回憶,從而迅速地與學生的內心情感有了契合之處。在這之后,教師可以結合感情點帶領學生細細地品味文章的情感內容,進而啟發學生深入地感受作者對于百草園的喜愛之情,體會作者對于童年自由的無限向往之感。
(三)通過以情引情,促進情感內化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用情感教育不僅僅是為了讓學生感受到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領悟作者情感的同時,能夠將這種情感自如地轉移到現實生活當中。比如,在分析朱自清先生的《背影》這篇文章時,教師在引導學生體味字字是淚、句句是情的文辭之后,需要進一步引領學生走出課文“背影”,走近各自的父親,讓學生回憶日常生活中忽略的一些有關自己父親的細節,而加深學生對于文章情感的認識。
再如,教師在講解《在山的那邊》這篇文章時,不僅要讓學生領會文章中吐露出來的排除萬難,最終獲得成功的堅定意志,而且要讓學生形成這種堅韌不拔的精神,并將這種精神意志發揚到日常生活當中。引導學生在深入分析文章的過程中,使文章的情感內化為自身的意識和行為,進而增強文章的感染力。
總而言之,在初中語文教學階段,語文教師要注重情感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發揮的作用和價值。新課改背景下的語文教學要求語文教師必須用真誠的心引導學生求知的心靈,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通過打動學生來影響學生,進而感染學生形成健全的情感道德,從而促進學生個性的全面發展,最終實現情感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何桂香.試論初中語文新課程課堂教學,中學生情感世界的構建[J].時代教育,2013(06):23-24.
[2]邱志紅.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教育探究,2017(02):12-13.
[3]童淑芳.淺析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素質教育,2013(08):101-102.
[4]魏婷梅.淺談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素質教育,2013(09):32-33.
[5]吉訓旺.初中語文教育中的情感體驗[J].素質教育論壇,2008(02):12-13.
[6]李希英.淺談情感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8(02):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