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職教育,是為了給社會培養更多的實踐型人才。語文學科,是中職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中職語文教師,一定要努力創新不同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提高其實踐能力。本文就如何進行中職學生的實踐教學進行研究
關鍵詞:中職教育;語文教學;教學手段;教學陣地;教學實踐
對于中職學生來說,他們的學習必須以實踐性為主,以就業為主要目的。所以,中職語文教學一定要注重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能力,讓學生自己動手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與課堂的教學效率。作為中職語文教師,則要將多種教學方式滲透在教學過程之中,讓學生在交流與討論中不斷探索,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力,從而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本文就實際教學經歷從中職語文教學實踐策略進行研究。
一 創新教學手段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科技在逐漸影響著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網絡技術給我們帶了許許多多的好處,在好處的同時也伴隨著很多的問題。然而,任何一個事物都有著其雙面性,我們不能要求其只存在有利的一面。在這種情況下,關鍵是看是否能夠正確的使用網絡。作為中職語文教師,可以運用網絡多彩多樣有清楚明了的形式幫助學生了解文章的思想內涵,提高課堂的趣味性與創造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金黃的稻束》一課中,詩歌通過稻田、路上、遠山等意象表達了對母親的歌頌以及對時光流逝的感傷。教師可以在課件上展示鄭敏的相關人生經歷、主要思想以及詩歌風格,讓學生體會九葉詩派主張以血肉的情感書寫思想的精神。然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聽詩歌的優秀音頻,并且在多媒體上展示金黃的稻田的圖片,讓學生體會作者當時的心境并且感受詩歌本身所蘊含的內在意蘊。金黃的稻束,不僅僅是指代我們所常見的生長在土地上的稻束,也展示了勞動人民勞作的形象,更是詩人內在情感的象征。教師要讓學生在朗讀中感受詩歌的音樂美,體會文章中三個“靜默”的感情。通過這樣生動有趣的形式,讓學生身處于詩人所營造的環境之中,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審美感知力。
二 拓展教學陣地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之下,教師與學生只是在課堂上進行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教學的靈活性,這在一定程度上就導致課堂缺乏必要的活力。現如今,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變得多種多樣,而不再僅僅局限在課堂之中。作為中職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們走出課堂,拓展學生的視野,從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課外閱讀課,引導學生在圖書館進行自主學習。另外,教師也可以在上課之前讓學生提前在網上查閱相關的知識與內容,課堂上讓學生進行交流與互動,從而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例如,在《尋夢者》一課中,教師要讓學生體會詩歌一唱三嘆的美感,把握作者真摯的思想感情。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前了解郭沫若的生平經歷和詩歌的時代背景,并且讓學生自己感受文章的音韻美。通過這樣的形式,把有限的課堂進行了延伸,拓寬了學生的知識視野。在上課之時,教師可以以“我是小老師”的形式讓學生扮演教師站在講臺上講述自己搜集到的信息,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三 強化教學實踐
語文教材中所編寫的文章,都是世界文化的優秀成果,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其中蘊含了深刻的思想內容,對我們今天的發展依然有著很大的啟示。學生在閱讀文學作品時,不能僅僅局限在之前的時代框架中,而應該跳出固有的思維模式而探索文章的現實意義。作為中職語文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結合當下的社會環境以及自身經歷去感悟作品的內涵,在感悟中摸索自己前行的方向,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例如在《記念劉和珍君》一課中,課文描寫了革命者劉和珍為了追求民主與和平不惜犧牲自己生命的英雄氣概。教師可以讓學生先了解魯迅的生平與其思想內涵,感受當時的社會背景與革命形勢。然后,教師要讓學生自主的閱讀文章的內容,并且體會魯迅對于政府的憤懣以及對于劉和珍等革命勇士的敬佩之情。在課文講解完之后,教師要讓學生思考“當學習完這篇文章之后,我們能夠從劉和珍君身上學到什么樣的品質呢?這種革命的精神在現代社會中又有什么意義呢?”等問題。學生在思考之后會懂得這樣的道理:要為了心中的理想而不斷奮斗。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把課本內容與生活實際聯系在一起,能夠激發學生不斷探求新知的欲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綜上所述,學生的發展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一個動態的發展過程。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常常只重視理論知識的教學,而忽略了對于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這是一種錯誤的教學方式。現如今,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是當前教育必不可少的一個要素。中職語文教師一定要深入了解學生的工作與其實際生活,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促進每一位學生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王勇權.職業精神滲透法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策略問題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7,4(30):263-264+267.
作者簡介:郎翠巍(1970.1-), 女,黑龍江呼蘭人, 高級講師,研究方向:語文教學實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