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世曉


我們的生活正處于被微信、微博、微視頻、手機APP包圍的“微時代”。通過微信訂閱號推送微課,通過推送有微課鏈接的微博,通過上傳微視頻到資源網站,通過手機APP進行微課視頻的觀看和學習,我們可以通過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方便的學習線上、線下課程。本課題探討“微時代”背景下高校微課建設的創新應用研究,以新的媒體工具輔助高校微課的建設推進,探討新的教學模式和新的教學工具給課堂教學帶來的一系列變革。
一、國內外研究現狀述評
(一)微課在國外的研究及實踐現狀
在國外的研究中,與“微課程”有關的名詞有Minicourse、Microlecture、Microlesson等,但其對“微型課程”的研究取向不完全相同。如美國阿依華大學附屬學校于1960年首先提出微型課程(Minicourse),也可稱為短期課程或課程單元;新加坡教育部于1998年實施的MicroLESSONS研究項目,涉及多門課程領域,其主要目的是培訓教師可以構建微型課程,其課程一般為30分鐘至1個小時,教學目標單純集中,重視學習情境、資源、活動的創設,為學生提供有效的學習支架,同時也為教師提供一系列支架幫助其進行具體的教學設計;2004年7月,英國啟動教師電視頻道(www.teacher.tv),每個節目視頻時長15分鐘,頻道開播后得到教師的普遍認可,資源的積累最達到35萬分鐘的微課視頻節目;2008年秋,美國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學院的“一分鐘教授”戴維·彭羅斯(David Penrose)因首創了影響廣泛的“一分鐘的微視頻”的“微課程”(Microlecture)而聲名遠播,其核心理念是要求教師把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緊密地聯系起來,以產生一種“更加聚焦的學習體驗”。
可以看出:國外越來越重視“微課程”、“微視頻”的研究,但其核心組成資源不統一,有的是教案式,有的是視頻式;課程結構較為松散,主要用于學習及培訓等方面,應用領域有待擴充;課程資源的自我生長、擴充性不夠。
(二)微課在國內的研究及實踐現狀
2012年11月20日,教育部全國高校教師網絡培訓中心發出《關于舉辦首屆全國高校微課教學比賽的通知》, 同時公布比賽方案和評審規則,截止2013年3月初, 300多所高校已啟動微課教學比賽或選手選拔推薦工作, 98所高校已完成賬戶注冊。江西,北京,浙江,廈門,安徽,南京,浙江,福建等都先后發布了微課教學比賽的通知。
2013年,華南師范大學的張一川,錢揚義,比較了微課與傳統教學方式的區別,認為微課的授課內容一般是單個知識點,比較適用于立刻或其他不需要持續講解探討的內容,授課方式是多媒體,授課時長在15-20分鐘,可在任何教學場地舉行,設備支持可以是計算機,智能手機、平板。
2014年,北京師范大學教育技術學院教授余勝泉針對微課“小而散”的特點,提出了基于學習元的微課設計思路,該學習元包括學習內容、學習活動和評價、社會認知網絡、語義描述等。電腦,知識點針對性強,對教師和網絡環境要求較高。中山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副所長王竹立認為,必須通過發展網路教育與在線學習才能取得突破。
2015年,劉小晶、張劍平、杜衛鋒等提出了基于五星教學原理的微課教學設計模式。通過激活舊知、示證新知、嘗試應用、總結歸納、融會貫通5個階段來組織微課教學。
2016年,廣西師范學院的鄭小軍認為,微課培訓的設計應該遵循“四位一體”的原則,即“制作技術+教學設計+教學應用+項目研究”,不能走純理論或純技術的極端。
2017年,武漢體育學院的蔣立兵等提出了微客用戶體驗的概念模型,黑龍江中醫藥大學的郭宏偉提出了以“互聯網+”高等教育為背景, 以中醫學專業系列微課為例, 提出了微課資源建設挑戰和策略,
2018年,廣西師范學院提出了基于微課可持續發展之“道”建構的“五環互動”微課理論體系基本框架,包括微課理念環、微課理論基礎環、微課基本理論環、微課相關理論環和外圍理論環五層。
新的時代背景下,應用新的教學工具輔助微課的開發和制作將推進教學模式的進一步改革。微信、微博、微視頻、手機APP等新的教學輔助工具出現,可隨時隨地的為學生提供線上學習,并且具有方式靈活,樣式多變,功能強大的特點。我們將在第二部分介紹。
二、“微工具”怎樣助力微課
我們將通過一個組織結構圖清晰明了的為大家講解微信、微博、微視頻、手機APP等作為教學輔助工具如何助力微課,如圖2-1:
圖 2-1 微信、微博、微視頻、手機APP四位一體助力微課
(一)微信
微信最普遍使用的功能是通訊錄、公眾號和小程序。通過通訊錄里的群組功能,可以隨時隨地發布語音信息和視頻鏈接。在公眾號里面可以提供語言文字的講解和微課小視頻的播放。通過微信小程序,可以完成與學生的互動。
(二)微博
微博里可以有教師和學生之間互相@對方,教師可以發布與課程有關的信息,還可以發送微課的鏈接,可以進行宣傳,同學們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問老師,還可以進行評論。
(三)微視頻
目前有很多專門播放小視頻的網站,教師可以把上課視頻上傳到網站上去,學生進行播放,下載,評論,轉發,新形勢的互動可以增進師生之間的感情,還可以激起學生上課的興趣。
(四)手機APP
相比較前三種方式來說,手機APP是功能最為強大的方式,但是缺點就是還需要有專門的人開發這個軟件。教師和學生都需要下載APP,把微課放進APP里面,教師可以通過APP與學生互動。微課APP可以提供點名功能,下發作業,上傳作業,播放微課視頻,學生可以對微課進行發帖討論,由老師和其他同學回復。另外,還可以開發教學專用APP,以動畫的方式,不但可以播放,還可以在播放的同時要學生回答問題進行互動。
三、總結與討論
中國微課的研發從2012年開始興起,中間許多學者給出了自己的設計方案和設計思路,本文給出的方式靈活多樣,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四位一體助力微課,不失為一種比較有效的微課設計方案。(作者單位:武漢商學院)
該項目由武漢市教育研究項目 “微時代”背景下高校教育模式多樣化研究提供支持,項目編號:2017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