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東 劉挺
摘 ?要:本文運用問卷調查法、文獻資料法等方法對兩所學校體育場館時間的有償和無償開放、場館的服務對象以及服務時間進行比較分析,調查結果表明:兩所學校無償開放的程度不高,說明兩所學校的無償開放程度不高。通過本文分析研究對場館的開發利用提出幾點建議,對以后高校體育場館的開發利用提供可靠的參考資料。
關鍵詞:仙林地區 ?體育場館 ?開發 ?利用
中圖分類號:G818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11(c)-0185-02
據調查顯示:兩所學校體育場館開放程度比較低,對其體育場館開發利用進行研究有一定的現實意義。本文運用問卷調查法、數理統計、實地訪談等方法反映出兩所學校的現狀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一些可以提高體育場館利用率的及增加學校收入的粗淺建議。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南京師范大學、南京財經大學、南京郵電大學、南京審計大學金審學院、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等仙林地區高校體育場館。
1.2 研究內容
仙林地區高校體育場館的利用現狀。
1.3 研究方法
運用問卷調查法、數理統計法、實地訪談法等,并實地訪淡高校體育部主任、教師和場地管理人員15人,基本了解掌握體育場館資源情況。
2 ?南京仙林地區及高校體育場館設施情況
仙林大學城是以高等學校和居民住宅區有機融合的綜合性社區,其主要職能為高等教育和居住功能。目前有12所高校落地仙林地區,周圍有若干商業和居民小區,擁有大量的人員基礎,并且周圍少有面積大、器材全的健身場所。
仙林地區高校擁有室內體育館、田徑場、籃球場、排球場、足球場、網球場、乒乓球館、羽毛球館、健身房等各種運動場地,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仙林地區高校擁有的體育設施資源較為充足,為實現與社會資源的共享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3 ?南京仙林地區高校體育場館人員職別的現狀分析
體育場館的管理主體中,從總體上看,干部占7.8%,一般為場館的管理負責人或技術人員;工人占13.3%,一般為專業維護和管理人員;臨時工比重大,占78.9%,一般為日常維護及清掃衛生或場館值班管理人員。
上述現象對體育場館的運行管理影響非常大,主要表現為:一是管理效率低,文化水平、尤其是專業管理水平不高的管理團隊在體育場館的綜合利用上缺乏理論研究,不能及時為上級領導提供最優化的體育場館管理方案致使體育場館的利用率低以及場館設備損壞率高;二是器材的完好率不高,管理團隊多為臨時工,很少有人具有體育建筑及器材維護的理論知識和熟練的保養技術,很多體育器材缺乏正確的科學的維護和保養,以至出現目前體育器材的完好率不高現象;三是不能為學校體育教學、體育訓練提供良好到位的服務。
4 ?構成現狀原因的分析
4.1 社會環境與管理理念
據走訪調查得知,多數學校人力資源管理部門認為體育場館的管理無非就是看管體育場館大門、維護秩序和清掃場館衛生,沒必要在這方面聘用高學歷和高職稱的專門管理人才。人力資源管理部門的這種消極的體育場館管理理念是體育場館管理部門缺乏專業管理人才主要原因之一。
4.2 管理體制與勞動報酬
受管理體制的影響,學校希望以最少的人力、最小的支出來完成體育場館的管理工作。因此,各高校較多采用體育場館管理“包干制”,同時為滿足學校體育比賽、日常管理等需大量人員參與管理的需要,被迫大量聘用臨時工、季節工。以至造成體育場館管理團隊的整體文化素質不高、年齡趨于“老齡化”、人員變化快、流動性大等現象。與此同時,體育場館管理一直被看作是屬于簡單社會勞動的范疇,低廉的工資不能引起當代高層次管理者和青年人的注意。資歷較深的或擁有豐富管理經驗的高級管理者認為低廉報酬的體育場館管理工作是對他學識和資歷的浪費或是一種玷污。因此,勞動報酬和勞動觀念是造成場館管理人員配備現狀的重要原因之一。
5 ?結論和建議
5.1 結論
目前,高等院校體育場館管理主體大部分是由非專業、非學歷、非培訓的人員以及臨時工組成。從他們的年齡結構、學歷結構、職稱結構、專業結構、職別結構的角度經行分析,體育場館管理部門人員的受教育程度不高、文化水平較低、年齡趨于“老齡化”。一方面場館的門衛、負責器材管理的人員和衛生保潔人員,學歷主要是專科以下,這些職位確實沒有必要任用本科或研究生學歷的高學歷人才;另一方面對于體育場館高層管理人員,本科學歷又很少,并且缺少對體育建筑管理專業知識方面的學習或培訓。因此,聘用體育管理及體育建筑管理方向的專業人才擔任體育場館管理職務還是很有必要的。
5.2 建議
5.2.1 管理觀念的轉變
體育場館管理是一項綜合性與技術性很強的領域,“看管體育場館”的管理理念顯然達不到場館高效率使用的要求,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它的管理復雜性,轉變對體育場館的管理觀念,才能實現體育場館管理的規范化、高效率。
5.2.2 建立良好的用人制度
改變目前在體育場館管理部門用人過于隨意的現象,建立起管理專業化、多元化、差異化的、以能力為評價核心的體育場館管理人員的選聘機制。 使管理人員結構合理化、科學化。體育場館的管理機構可劃分為高層管理、中層管理、一般管理3個階層,每個階層的管理人員可按照個人能力知識水平、經驗的豐富程度以1∶5∶15的比例來確定,以構建“金字塔”式的管理體系。
5.2.3 加快體育建筑管理人員的培養
一是學歷培養,高校加強本專業本科生、研究生教育力度,不僅要求數量上供給,更重視質量上的達標;二是專業培養,開設體育建筑管理專業學習班,從體育、建筑、管理3個方面入手培養更多的復合型專業人才。
5.2.4 觀念改變
打破舊的傳統觀念,建立嶄新的經濟觀念,學校部門應該把場館權利下放,放開創新管理機制,這樣才能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才能更好地保護資源,減輕學校負擔。利用管理體育管理工作人員,多組織比賽用來提高場館的利用率,場館要用優質的服務來吸引大量的顧客來參加健身,來看比賽。
參考文獻
[1] 曹建承.高校體育館對外開放的利弊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4(36):152.
[2] 田魁園.河南省高校體育館的管理問題[J].湖北體育科技,2015,34(5):466-468.
[3] 盧東升,余新麗.高校體育館管理模式存在問題及解決對策[J].商,2015(3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