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敏芳
摘 要:當前,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成長,教師應注重落實家校合作模式,運用這一模式時,教師要做到定期召開家長會,并且教師與家長要相互合作,在共同合作中共同教導學生,共同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同時,教師在與家長合作的過程中,要告訴家長落實教育目標,運用恰當教育方式,如果始終運用嚴厲的教育方法難免會適得其反,進而使家長懂得如何教育和引導孩子,如此一來,在家校合作中推動學生更好地發展和成長。
關鍵詞:推進;家校;合作;學生;成長
當前,教師要意識到要想取得最佳教育效果,必須在教育過程中與家長多交流多合作,在合作中教師引導家長教導孩子,同時教師與家長共同落實教育目標。為了實現教育目標教師與家長應做到密切合作、相互配合,這樣能夠在合作中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三觀,同時引導學生規范自己的行為舉止。家校合作是一種有效的教育方式,將這一教育方式落到實處,有利于促進學生快樂健康成長。
一 教師與家長合作教導學生
教學在學校中,而教育在家庭中,因此,應將學校教學與家庭教育結合起來,兩者相融合,能夠提升教育教學效果。所以說,教師在進行教學工作的同時,還應注重與家長合作,并在合作過程中教師要告訴家長在教育孩子時,要注意言辭和教育方式,如果言辭不得當,或者教育方式非常嚴苛將導致孩子叛逆,致使孩子不聽從教導,并且還會因為教育方式不當而傷害孩子幼小的心靈。因而,家長在教育過程中遇到問題應多與教師溝通,進而使教師與家長共同商討教育學生最佳的方式,在合作中共同運用恰當的教育方法,使學生明白不良的行為習慣不利于日后發展和成長,應在生活中和學習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進而使學生在教師與家長耐心的教導下,積極改正錯誤。這樣有利于促進學生成長。由此得知,教師與家長合作教導學生,必然能夠獲取顯著的教育效果。
二 教師引導家長教育孩子
教師在與家長交流時,發現部分家長只盯著孩子的考試分數,而不注重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并且,不重視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觀念。對此,教師在與家長合作教導學生時,應引導家長改變傳統的教育觀念,還應告訴家長應根據孩子的性格特點,落實教育方法,使家長能意識到傳統的教育方式已經不適用,從而在與教師合作的過程中積極運用正確的教育方法。同時,教師與家長在合作中要共同為學生樹立起榜樣,成為學生學習和效仿的對象,如此一來,在潛移默化中約束學生的言行舉止,從而使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懂得講文明、懂禮貌,有利于培養出彬彬有禮、落落大方的學生,并能提高學生道德素養。
三 教師定期開家長會
教師在開展教育工作時,要結合家校合作模式的含義定期召開家長會,會議中教師提出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并表述教育學生的過程中家長應多與教師配合、溝通,在共同的交流合作中能夠提出教育學生的最佳方式方法,從而更好地教導學生,有利于使學生更好地發展,進而使家長意識到家校合作非常重要,從而主動與教師合作交流。相互交流中教師應向家長反映學生在校的表現和需要改進的地方,之后要提出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應多與孩子交流,并注意觀察孩子的行為舉止,這樣能夠及時發現孩子不文明的舉止和不好的行為習慣。這樣,家長與教師共同教導學生,教導過程中教師與家長相互合作,能夠引導學生改掉很多不好的習慣,逐漸使學生在家校合作下養成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這對于促進學生成長十分有利。
四 教師與家長共同落實教育目標
教師在與家長溝通時,應落實一致的教育目標,在教育目標明確后,教師要告訴家長生活中應為子女樹立榜樣,還應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使家長做到舉止文明有禮,以此影響孩子的行為舉止,能使孩子彬彬有禮。此外,教師與家長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要做到密切合作、相互交流,溝通中教師要告訴家長學生的優缺點和恰當的教育方式,使家長懂得如何教導孩子,進而運用恰當的教育方法教導孩子,取得較好的教育效果。此外,教師與家長合作期間,不僅加強了彼此之間的互動,還在配合中更好地教育了學生,有利于實現共同的教育目標,同時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這說明教育中落實家校合作模式的必要性。
結語:
綜上所述,教師明確家校合作的意義后要注重與家長合作,在合作的過程中教師要告訴家長不應過于關注孩子成績,而忽視引導學生改正不足之處,一定要做到及時糾正孩子不好的行為習慣,并運用恰當的教育方法,進而使家長懂得如何教育和引導孩子。此外,家長與教師相互配合教導學生,不僅落實了家校合作的教育模式,還能夠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促使學生全面發展、更好地成長。
參考文獻:
[1]林玲.家校合作關系的檢視——一種批判的視角[J].教育科學研究,2013(06)
[2]楊永芳.淺談素質教育中的家校合作[J].學周刊,2013(05)
[3]田貴辰,劉學軍,魏喜鳳.中小學家校合作現狀與對策[J].石家莊學院學報,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