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迎華
(莊河市大鄭鎮中心小學,遼寧 莊河 116419)
在我國《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在數學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數據分析觀等十個方面的核心素養。同時在《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以下簡稱《標準》)中還明確提出要讓受教育者“初步學會通過數學思維方式的運用來對現實社會進行觀察和分析,對日常生活里以及其他科學學習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解決,增強對數學進行應用的意識。”基于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作為數學教師來說,應該將數學的應用意識作為教育教學中的重點,重視對學生應用意識的培養。
數學在生活當中處處都存在,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具有對數學的美以及價值發現的能力。我們需要一雙具有智慧的眼睛,對數學世界進行認識。不管是超市中的貨架,還是超市里豐富多樣的商品,都包括著小數、整數,克與千克,以及毫升與升等數學單位,以及加減與乘法的相關運算。甚至是我們最為熟悉的大自然,實際上也是一本天然的教科書,例如從向日葵的花盤我們能想到圓,從蝴蝶等昆蟲我們可以看到軸對稱………,這表明數學和生活本為一體,因此如果數學教學和生活之間相脫離必然是不正確的?;诖?,作為數學教師來說,應該善于把生活里的數學融入課堂教學中,通過各種實踐活動的開展對學生的生活體驗進行豐富,讓學生深刻的感知到生活中數學應用的廣泛性,進而增強學生對數學應用價值的感受,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彼栽诮虒W過程中,作為教師來說應該重視對于學生加以引導,使其可以進行仔細的觀察、思考和比較,進而提出具有價值的數學問題。基于此,作為數學教師而言,要對學生給予充分的尊重,使其可以對自己的想法自由的表達。只有這樣才可以營造出真正有效的課堂,也才能夠讓學生在其中真正有效的學習。比如,在進行“方程的初步認識”這一內容教學時,當學生對“含有未知數的等式是方程”這一概念已經明確,并能夠在一組式子中對方程進行分辨后,突然有學生提問能否使用不同的字母對未知數進行代表,不同的符號以及圖形能否代表未知數?含有符號或是圖形的等式是否也是方程?從這一問題中,我深刻的意識到學生已經學會了觸類旁通,理解得較為深刻,對于數學的應用已經有了相應的意識。
練習,是掌握知識較為重要的途徑。學了知識,如果不常做練習,不進行復習,就不會很牢固或是靈活的對所學的知識掌握和運用。作為課堂教學的補充,課堂練習是不能為了練習而練習,而是要基于學生的生活實際以及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把理論和生活相聯系,基于生活發現數學問題。基于此,作為數學教師來說,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情境教學法營造生活化的場景,基于學生的興趣,采取開放式的問題,對學生加以引導,可以與生活情境相結合進行思考并進行解答,進而對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進行培養,強化其對數學知識應用的能力。例如,在進行數字大小比較有關知識的學習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對自己家庭的成員的年齡進行調查,比如爺爺是68歲,奶奶是66歲,爸爸是35歲,為了使學生的知識水平得到拓展,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對彼此間的年齡大小進行討論,對家人年齡一共多少歲,以及年齡相差多少等問題進行研究,進而使學生增強對生活問題的觀察和思考,培養學生基于不同角度對問題進行思考和解決,促進其數學運用能力的提高。
只有當學生產生了主動思考和愿意嘗試的心理傾向,同時相應的伴隨積極的行為,才可以認定其學生具有了真正的數學應用意識。因此說只有通過應用行為才可以使應用意識得到表現。所以,要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就要和學生的應用能力進行密切的結合,這是《標準》對數學課程重要構成部分的強調。作為教師而言,不能單獨的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一定要將數學知識的教學和數學能力的培養相結合作為載體,通過綜合實踐課促進學生應用意識的提升。此外,作為學生知識鞏固的重要方式,作業也是對學生應用意識進行培養的良好平臺。對具有生活氣息的數學問題進行挖掘,給學生布置作業,能夠做到理論和實踐的結合,強化學生的應用意識。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后對自己家中的開支問題進行計算,計算家中的水電費以及存款的利率等方面,這不但可以促進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同時還會慢慢的使學生養成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诖?,作為教師來說,應該讓學生在不斷的嘗試和探索過程中培養對問題的解決能力,將課堂所學的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情境中應用,使學生真正的對所學知識掌握,進而使學生通過作業對所學知識真正的鞏固,真正的體驗到作業所具有的價值,感悟到數學學習的價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