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煒
(彭州航空動力園區實驗中學,四川 彭州 611900)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在素質教育中又提出一個核心素養的新概念,也是一個極大的挑戰,核心素養教育教學與時俱進的新要求,初中英語教師在教學中進行很多嘗試與探索,比如引導學生導引英語話劇、聽力訓練、口語表達訓練,逐步走向成熟,但是由于英語學科知識與現代核心素養沒有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效果有待于進一步優化。我從事初中英語教學以來,潛心于英語教學中核心素養的實施,收集很多教案與學案,分析其中得與失,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優化教學結構,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本文談談在英語教學中核心素養的實施的具體做法,旨在與同仁共同磋商,進一步在英語教學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什么是核心素養呢?[1]核心素養指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突出強調個人修養、社會關愛、家國情懷,更加注重自主發展、合作參與、創新實踐。核心素養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一個新概念,它不僅包含了新課標提出三維目標,還包括了學生終生的學習生活與工作發展的理念,具有很強的前瞻性。
具體到初中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就是掌握基礎知識;掌握基本技能(聽說讀寫技能);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包括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學習能力,英語是世界普及率比較高的語言,學生將來的發展不能只是局限在一國之內,隨著世界的各個國家和地區經濟、文化、科技的不斷發展,國際交流日益頻繁,英語是通向世界的窗口。思維是學生智力的核心,我們教學就是要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培養能力,養成英語學科素養,用英語思維方式分析句子的正誤,欣賞英語美文的行文風格和獨到的藝術特色,感悟英語的語言魅力,品味母語與英語表達上的差異。通過英語的學習,了解風俗習慣,拓展自己的視野,認識中西方文化的異同,認識西方文化的價值觀,追溯西方文化的淵源,有效地進行中西文化的交流與溝通,弘揚中華文化,讓中華文化走向世界,讓世界走向中國。學習能力學生樹立終生學習的理念,養成用英語思考問題的習慣,提高英語聽說讀寫的能力,提高英語的交流能力,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提高自己的合作與競爭能力。
我們學習英語是為了更好學習西方文化,在學習和今后的工作中提高英語交流能力,放眼世界,更好弘揚我們中華文化,吸收外來文化的精髓,豐富我們本國文化,如果停留在為學英語而學英語的層面,就失去學習英語的意義,我們不能以過去的以分數去評價一個學生優劣,不能以分數去評價一個教師的業績。
我們的英語教學不能僅僅局限在課堂內,應該把目光從課堂內擴展到課外,提高英語的社會運用實踐能力,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在活動中養成學生的團隊意識,活化、深化、強化課堂知識,提高英語的運用能力,樹立正確的合作與競爭意識,樹立責任意識,與大局為重的胸懷,敢于勇于承擔責任。
我們祖國文化具有燦爛悠久的文化意識,我們對祖國文化有種自豪感,對世界文化起著很大的影響,是世界文化瑰寶,我們有著高度文化自信意識。世界上文化多元化,絢麗多彩,每個民族文化都有著自己特點,文化無所謂優與劣,對外來文化不能采取排除,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我們學習英語要服務于社會,不能僅僅局限學校這個范圍,提高學生社會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了解英語在社會生活中重要作用及廣泛用途,感悟世界交往的頻繁,增加學習英語的緊迫感和時代感,樹立國家、社會、民族的主人翁意識。為了讓學生參與社會實踐,在實踐深化課堂知識,我與公交公司、旅游局聯系,參與公交公司雙語廣播員(英漢雙語廣播),給涉外人員輔助做英語導游,學生通過實踐發現自己不足,學習英語更加努力。
讓學生深入課本情境,為了激發學生的朗讀和表演興趣,我叫學生自編自演課文劇本,學生非常感興趣,仔細揣摩劇中人物的性格、思想的發展、動作,背誦臺詞,甚至對著鏡子邊演邊看自己的表演朗讀是否把劇中的人物性格展現出來,學生十分投入,津津樂道于劇中的情節,不僅訓練學生朗讀記憶能力,而且加深了學生對課本的理解,可以培養學生合作意識。
在激發學生興趣方面,我主要是創設課堂情境,因為初中學生長于形象思維,習慣于直觀、形象認識事物,課堂情景是激發學生的興趣的重要途徑,我充分運用多媒體課件教學,多媒體可以形象、直觀展示課堂的教學內容,全面刺激學生的感官,讓學生進入最佳學習狀態,有視頻、音頻、動畫,學生觸景生情,圖文并茂、聲情并茂,激發學生強烈表達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