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啟明 劉海宏
(湖南汽車工程職業學院,湖南 株洲 412001)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加強互聯網內容建設,建立網絡綜合治理體系,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1]要“不斷增強意識形態領域主導權和話語權”[1]。當今時代,廣大青年思想文化生活主要場域已經轉移到陣地網絡空間,其“三觀”塑造深受網絡影響。網絡空間已經成為加強意識形態教育工作、與敵對勢力爭奪青年的主戰場。共青團是黨的助手和后備軍,是黨聯系廣大青年的橋梁和紐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共青團面臨把握住“三個根本性問題”、破解好“兩大戰略性課題”的歷史考驗。在此背景下,切實把握建構網絡空間意識形態話語權的重要意義,充分認識地市級共青團網絡空間意識形態話語權現狀,研究提出建構地市級共青團網絡空間意識形態話語權的建議措施,增強共青團網絡空間話語權,顯得異常迫切和重要。
網絡空間意識形態話語權,就是意識形態話語權在網絡空間的延伸。話語主體通過在網絡空間發聲,壓制其他話語表達,讓主流價值話語通過平臺影響大眾,以引導和掌控現實社會思想輿論的權力。[2]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第4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到8.02億,較2017年末增加4.7%,互聯網普及率達57.7%。[3]”其中,10-29歲青年群體占總體網民的46.1%。由此可見,建構網絡空間意識形態話語權具有戰略意義和現實價值。
長期以來,西方話語霸權就是以其經濟和科技優勢為基礎,占據互聯網空間中話語權,從而擠壓第三世界國家話語權的空間。據統計,僅僅美國一個國家,就控制了世界60%以上的廣播節目和75%的電視節目的生產和制作,每年有各類多達30萬個小時的電視節目,被輸送到其他國家。美聯社、法新社和路透社基本主宰了全球國際新聞的報道。[4]因此,在網民規模越來越大,網絡空間資訊越來越多的情況下,建構網絡空間意識形態話語權,有利于主流意識占領網絡空間、凝聚網上民意、爭取網民支持。
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必須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使全體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團結在一起。”政府、權威媒體在意識形態領域的絕對話語權,隨著傳統媒體代的式微而不復存在。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帶來了意識形態話語實踐主體的轉移。由此帶來了更加復雜的網絡空間輿情狀況,一方面,人人面前都是麥克風,人人都是新聞發言人,人人都有話語權,人人都是新聞記者,有利于促進交流,催生“意見領袖”;另一方面,網絡空間呈現出觀點龐雜、無序的狀態,給主流意識形態帶來巨大沖擊。同時,話語信息互動性明顯增強,信息傳播由單向轉為雙向,導致網絡意識形態話語越發難以控制。強化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在網絡空間的指導地位,必須建構網絡空間意識形態話語權。
馬克·波斯特曾提出“去中心化”概念,指在信息傳播方式的第三階段即電子傳播階段,持續的不穩定性使自我去中心化、分散化和多元化。[5]新媒體時代,傳統媒體引領意識形態話語的能力逐日遞減,信息傳播手段日益豐富,傳播話語更為多元化,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各種價值理念和社會思潮層出不窮,主流意識形態話語的權威性面臨巨大挑戰。因此,建構網絡空間意識形態話語權,有利于提升社會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權威性。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關于提升意識形態話語權的問題,至少包括“在與錯誤思潮的輿論斗爭中強化意識形態陣地意識,以弘揚主旋律的方針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在解決問題中增強意識形態說服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中增強文化自信”等十個方面的思想與思路[5],它們構成了意識形態話語權的總體理論框架,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地市級共青團官方微信公眾號是地市共青團引領網絡空間青年意識形態的重要抓手。以##共青團官方微信公眾號為例,2018年1月1日至10月10日,該微信公眾號共發表文章99篇,日均發表0.36篇;總閱讀量579383次,最高一篇達59125次,平均5852次/篇;總點贊量達9581個,最高一篇達613個,平均97個/篇。對##共青團官方微信公眾號網絡空間意識形態話語權的建構進行分析如下。
在意識形態工作上,要有陣地意識,在意識形態領域,主流意識形態與其他社會思潮交鋒交融從來沒有停止,主流意識話語主體應該積極發聲,贏得主動。##共青團官微發揮“亮劍”精神,針對現實熱點問題,先后發表《憤怒!奔馳,你這樣做就是與中國人民為敵!》、《家長、學生都應該看看!借5000竟要還100萬?校園貸暴力催債視頻流出......》、《愛國是青春底色!湖南一高校大一新生發表辱國言論被取消入學資格》等3篇微文,累計閱讀量達14885次、點贊量達427個,有效批判錯誤社會思潮,切實增強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
當前,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交織交鋒,先進文化、落后文化甚至腐朽文化同時并存。在這種情況下,營造健康輿論環境非常重要,讓先進的、有益的文化塑造人感染人引導人尤其重要。##共青團官微高舉主旋律旗幟,先后發布《抗雪救災綻芳華,致##市青年的一封倡議書!》、《##市“不忘初心跟黨走 喜迎團的十八大”離隊入團儀式示范性活動成功舉行!》等微文47篇,累計閱讀量達303006次、點贊量達5059個,提供積極向上的理想信念,激發廣大青年團結奮進的力量。
意識形態要有話語權、有吸引力,需要從理想信念、價值關懷等方面打動人,但也需要從把握社會規律、解決現實問題等方面說服人。##共青團官微堅持問題導向,著眼廣大青年的熱點、難點、痛點問題,先后發表《好消息!身份證有新變化,以后出門再也不怕忘帶了!》、《全國交警近期有大動作!開車、坐車、買車的都需要知道這些!》等微文46篇,累計閱讀量達254623次、點贊量達3972個,為廣大青年提供工作生活便利,增強了官微的粘著力,同時也擴大了在廣大青年中的影響力。
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優秀傳統文化有助于我們樹立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自信,在面對西方文化強勢沖擊的浪潮中,有助于我們在意識形態和精神文化方面保持“獨立性”。##共青團官微以傳統節日為契機,先后發表《元宵節,我們應該怎么過?》、《倡議丨這個清明節,讓我們文明祭掃!今天,請給他們一分鐘!》、《剛剛宣布,今年將多一個節日!》等微文3篇,累計閱讀量達6869次、點贊量達123個,為弘揚傳統文化積極發力。總的說來,##共青團官微作為地市級共青團新媒體平臺,通過聚焦時政熱點、服務廣大青年、批判錯誤思潮、弘揚傳統文化等發聲發力,建構網絡空間意識形態話語權,積極傳遞社會正能量,著力引領青年思想建設,發揮了應有作用。
當前,互聯網等新技術新媒介日新月異,網絡空間思想活躍、觀念碰撞,要使精神文明建設始終充滿生機活力,必須創新網絡傳播內容和載體,改進方式和方法。[7]思想和價值觀總是以文字、聲音或者視頻等話語形式在網絡空間傳播。沒有話語就沒有話語權,地市級共青團網絡空間意識形態話語權建構也應從話語平臺建設、議題設置、內容創新等方面著力。
一是優化青年話語平臺建設。青年思想工作是共青團工作的重中之重。當今社會已進入“云大物移”時代,微博、微信、微直播、微訪談等網絡工具正前所未有地拉近政府與人民的距離,改變傳統的意識形態說教模式。主動建設、積極占領青少年經常使用、樂于使用的網絡平臺,是建構網絡空間意識形態話語權的前提條件。地市級共青團組織要調研當地青年網絡行為現狀,把握青年網絡行為特點和習慣,加大人員、經費等投入力度,與時俱進地建設抖音賬號等新興平臺,優化地市級團系統新媒體矩陣管理,為建構網絡空間意識形態話語權奠定基礎。
二是加強話語傳播隊伍建設。網絡空間意識形態話語權的基本生成前提是主體發聲。地市級共青團自有資源有限,一般缺少對“網絡大V”或意見領袖的影響力。因此,要建構地市級共青團網絡空間意識形態話語權,需要發揮共青團聯系青年緊密的優勢,打造一支了解青年思想、掌握傳播技巧、熱心共青團事業的話語傳播隊伍。同時,要加強對地市級團系統新媒體矩陣運營人員的培訓提升,建立一支政治可靠、業務精良的話語傳播隊伍,形成地市級團系統話語傳播的最大合力。
三是創新話語議題設置。搭建好了網絡空間話語平臺,組織好了網絡空間話語傳播隊伍之后,話語內容就是對話語權影響最大的因素。地市級共青團極少掌握生產網絡話語的人力資源,應在話語議題上下功夫、出新招。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要緊跟訊息萬變的當今社會潮流,用科學的、鮮活的話語議題解讀時代的變化和社會的變革;要增強引領潮流的敏銳性,科學利用網絡資源,通過重新組編、增加評論等方式合理設置議題,引領網絡空間話語方向,增強共青團網絡空間意識形態話語權。
總之,網絡空間意識形態話語權是國家話語權的重要組成部分。地方級共青團組織應結合實際從話語平臺建設、話語傳播隊伍建設、話語議題設置等方面著手,著力構建屬于自己的網絡空間意識形態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