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揚陽 曾燕玲
(1.廣西外國語學院,廣西 南寧 530222;2.賓陽縣大橋中學,廣西 賓陽 530408)
一說到《封神榜》里的姜太公,或者一說到“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大家都知道商朝有這么一個神仙人物姜太公,助武王伐紂,最后封神。其實姜太公是真實存在的。姜太公,即姜子牙,姓姜名尚,字子牙,又稱太公望,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全智全能的人物,其通過順應民俗,革除陋習,建立了強大的齊國。
姜太公是中國古代一位杰出的韜略家、軍事家與政治家,他的文治武略影響深遠,他的權謀思想、理論學說、治國經驗博大精深,極大地改變中國,推動人類社會前進和發展。
中國古代一整套軍事理論學說,源于齊國,源自姜太公,正是因為有了姜太公理論和齊國兵家,才會有如此深奧精微、足智多謀、理論健全的中國兵學理論學說。姜太公的文韜武略、治國管軍,理民化俗被當今世界上的政治、經濟、管理、軍事等多個領域所稱道和效法。
《六韜·文韜·文師》提到:“太公曰: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則得天下。”這是姜太公“陰謀修德以傾商政”最大的也是最根本的權謀思想。滅商建周,奇取和建立國家政權是軍事謀略的根本,推行的根本方針是“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的思想。由此可以看出,國君只有推行仁義,傳頌道德,關注民生民情,人民百姓才能與國君同舟共濟,擁戴國君。這一思想在齊國治國實踐當中得到很好體現。
姜太公推行仁道,實施仁政,重視教化,順民俗和民情,這也是其“愛民”根本出發點和具體表現,齊國富裕強盛是“愛民”思想貫徹到齊國建設實踐中的結果。同時其力倡以民為本,仁政順民的思想。順民就是“重民”、“貴民”。始終堅持以民為本,因民俗、順民心實行治理,宣傳教化,使得民眾被教化、受感化,從而服從政令。
姜子牙的前半生生活曲折,貧困潦倒,但他的主要學問也正是在這個時期積累起來的,雖然他沒有完全做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但他的思想很好地體現了以人為本、以德為先的中國傳統思想,他的思想對高校共青團加強民族學生思想引領也具有很好的現實意義。
姜子牙的“愛民、順民”思想對高校共青團工作來說,共青團干部要牢固樹立“四個意識”,把“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融入到加強民族學生思想引導教育中。首先,要將高校共青團思想引領目標與民族學生個人目標完美地結合進來。高校共青團目標和個人目標是屬于兩個不同層面的目標,但兩者相互依賴,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共同發展。只有兩者目標更好地結合,才能調動民族學生的積極性和充分展示他們的智慧,高校共青團思想引領目標才能得以最大程度的實現。其次,提升民族學生的主人翁地位。對民族學生主人翁責任感的激發能夠使他們樹立起主人翁的態度,增強主人翁責任感,能夠使思想引領工作達到最大效果。最后,以人為本的工作念應得到民族學生的認同,用理念指導個人行為,使之符合高校共青團思想引領發展的需要,要增強民族學生內部凝聚力和外部競爭力,推動高校共青團工作可持續發展。
姜子牙的治國方略、用兵之道都給了后世之人很好的借鑒。對于民族學生思想引領來說,高校共青團要把自身的道德修養放在重要位置,姜子牙認為“實施仁義道德思想,方能讓天下人誠服”,共青團干部要重視“以德為先”的教育思想,才能讓民族學生思想引領工作走得更遠。修身除了“德”的建設,還要重視能力建設。在民族學生思想引領工作中,除了學校的規章制度外,高校共青團干部的能力、風格等各種因素對于民族學生思想引領的發展方向也起著重要作用,特別是共青團干部的能力。在協助武王伐紂過程中,姜子牙顯示了較強的決策能力。作為一名高校共青團干部,首先應具備決策能力,決策是否正確關系著民族學生思想引領工作的成敗。其次,要具備組織協調與控制能力,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協調能力是高校共青團干部實現民族學生思想引領目標的重要前提。再次,要具有較好的人事管理能力,人力資源已成為高校的核心競爭力。管理者應不斷的完善與加強各方面素質和能力的建設。
高校共青團要始終堅持以思想引領為核心,以服務大學生成長成才為重點,圍繞“三個依托”(黨團重要會議、重大歷史事件、重大紀念日)組織開展報告會、研討會、主題團日活動等各類主題教育活動,立足實際,發揮優勢,豐富平臺,改革機制,創新載體,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形成團委主導、骨干帶動、支部落實、青年學生參與的思想引領工作立體化工作格局,切實抓牢民族青年學生思想政治引領。
1.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以“四進四信”為載體,深入開展“踐行新思想·擁抱新時代”主題團日活動、“學習習總書記在北大師生座談會和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上的講話精神”研討會、“優秀西部計劃志愿者事跡宣講會”、主題愛國教育《厲害了,我的國》觀影活動、“我們是五月的花海”百人大合唱比賽、“智慧拼搏 青春無畏”黨團知識擂臺賽、“五四運動”愛國主義教育升旗儀式、“青年大學習”網上主題團課學習等活動,堅定引導廣大青年學生聽黨話、跟黨走。
2.組織實施“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以五四運動100周年為契機,制定出臺《廣西外國語學院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實施辦法》并組織實施,不斷提高我校大學生骨干、團干部等青年群體的思想政治素質,實踐能力和組織協調能力,堅定跟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理想信念。
3.真抓實干,務實求效,廣泛開展各類社會實踐活動。秉承“大愛”精神,注重培養民族學生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培養民族學生團結互助、誠實守信、遵紀守法、艱苦奮斗的良好品質。組織學生開展廣西大學生暑期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廣西大中學生“1+1”基層培養計劃、“青年志愿者彩虹橋”行動、五合大學城高校公益知識挑戰賽、“我的愛心不畢業”募捐行動、無償獻血、廣西“壯族三月三˙八桂嘉年華”、廣西“全民藝術普及月”、南寧市“嘹啰山歌”民俗文化旅游節文藝匯演、“兩會一節”、環廣西公路自行車世界巡回賽、“中國杯”國際足球錦標賽、蘇迪曼杯世界羽毛球混合團體錦標賽、南寧國際馬拉松比賽等社會實踐活動。
4.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結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深入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驗活動月”、“與信仰對話”、“青春與時代同行”等主題活動,豐富校園文化活動載體。開展“五杯四優”、“活力團支部”、“巾幗杯”優秀女大學生、學生社團先進集體和個人、“無償獻血先進單位和個人”等典型選樹宣傳工作,引導青年學生自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5.切實加強網上共青團的思想政治引領。將團學思想政治引領等重點工作與“智慧團建”平臺、“青年大學習”網上主題團課緊密融合,建好用活廣外團委、廣外學生會、廣外社聯微信、微博等團學宣傳陣地,重點圍繞建國70周年、五四運動100周年、五四青年節、國慶節、清明節等重大主題宣傳和契機做好網上思想引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