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婷雅
(西華師范大學,四川 南充 637000)
誠然,在叔本華看來,具有世界本質的意志是一種沒有意志的存在,這使得生活具有了神秘的色彩,在他看來是一種“盲目的、不可遏制的沖動”。
叔本華作為唯意志創始人,在他看來世界是由自在之物和現象兩個部分組成,從而宣稱自在之物是意志,現象是世界。他反復強調:“唯有意志是自在之物。”從他的思想中我們不難發現意志才是一切的本原,是所有物存在的反映。他曾說過,如果意志是自在之物,是我們這個世界蘊含本質的東西;那么生命,我們可以觀察到的世界、現象,又只能是體現意志的一面鏡子。其實,叔本華所提倡的世界觀其世界本質的意志其實是一種無意識的意志,是非常神秘的力量,用他經常愛說的一句話是“盲目的、不可抑制的沖動”。叔本華常思考,意志的特性是尋求生存,所以又稱為“生命意志”、“生存意志”或者“生活意志”。
經驗主義的代表人物杜威最重視的就是經驗,他總是談到,宇宙的本體其實就是經驗,即宇宙是在人與自然、有機體與環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這里所說的經驗不是自然本身,自然是經驗的對象。即經驗需要經過人的加工處理或者說自然與人之間相互作用,否則只能稱之為自然。
從上邊的論證可以發現,人本主義不同學派雖然探討的問題不同,有的是談意志,有的是在說經驗,有的是存在,各式各樣,表面上看可能不太相似,其實本質卻有一致性。
唯意志論者認為意志是唯一實在和世界本質,同時又把意志稱之為“生活意志”、“生存意志”或“生命意志”。實用主義者認為實用主義哲學是一種付諸于實踐和行動的哲學。同時,存在主義者大都得意自己哲學在哲學史上的地位。他們對過去的哲學進行批評,說他們所考慮的是個人的外部世界或者是個人的外部感覺,并沒有涉及人內在的特性,即沒有把人的主觀意識當做一切問題的出發點,沒有真正了解人的存在。其實,存在主義者他們認為的新方向,就是更多的去關注的人的世界。
現代哲學更加關注人的生活世界,它所探討的不是自然與人的關系,而是主體與主體之間的關系。
美國實用主義者代表米德談到,人只有把自身當成是自己的對象才真正存在?!白晕抑淮嬖谟谂c其他自我的關系中。”有許多的人格主義者有這樣的看法,一個人的人格是受限制的,要想發展,我們必須把重視人格的倫理道德特征,把個人人格容納在以上帝為主宰的偉大人格體系當中去。根據他們的觀點,我們可以得出,個人不可能獨立存在,更不能只存在于自己的世界和自己的意志當中去,必須要與周圍的人發生關系,個人與他人都有一個共同存在的世界,這也就使得我們的交往得以繼續。
在工業社會經濟利益的推動下,人情關系越來越淡漠,每個人都只為自己的利益考慮,這樣的社會現象需要現代哲學更加關注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花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去研究人的主體性。關注人,思考人的問題凸顯了一個主觀性的世界。在這個世界里,不強調物只重視人,在一定程度上突出了人的主義性意識,換句話說也就摒棄了人的客觀性。長久以往,主觀性遮掩了客觀性,客觀性被主觀性同化。
現代哲學關注人的問題并且深入挖掘人的生活世界,這就使得現代哲學中關于價值問題就成為了新的關注點,成為了研究的方向。對于價值問題的思考最有話語權的就是新康德主義的弗萊堡學派。弗萊堡學派推斷,價值的一般理論說的就是哲學。而哲學的目的就是從人的主觀價值作為出發點,總結所學過的知識,從而理清事實領域和價值領域之間的關系。最有說服力的是李凱爾特提出的哲學的根本范疇是價值范疇,哲學一直以來研究的對象就是價值。他提出,哲學中思考的價值領域才是屬于自己的天地,要想真正研究哲學,必須從價值領域著手。是否具有價值,主要看它是否是人的意志或者對人是否存在價值。從這個意義上說,肯定價值其實就是對人的肯定。
在現代哲學中關于價值論經常還有這樣的觀點,關注人,關注人的生活世界,更加關注價值,那么可以把人看成是最高價值的體現,而一切關于真理的標準都是為人而存在的。于是,唯一真理和最高價值是人的價值和尊嚴。這說明人們越是崇拜價值和真理,越能夠體現對人的關注和崇拜,價值論和真理論的本質就是把人本身當做價值和真理。
總而言之,現代哲學給我們構建了一個嶄新的人的世界,人成為了哲學經常探討的問題,關注的角度轉向了人的日常生活,人的內心世界被關注,人的價值被推崇,這也為哲學史上關于人學提供了新思路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