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曙光 張京凱
(宣化科技職業學院汽車工程系,河北 張家口 075000)
隨著我國經濟與社會的蓬勃發展,企業的用人理念和人才訴求也出現了一定的轉變,對人才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專業知識提出新要求,尤其是汽車服務行業,對復合型的人才的需求量持續增加。高校作為為我國汽車服務行業輸送人才的前沿陣地,但是其師資力量和教學資源有限,難以滿足市場對人才的要求。利用校企合作可以實現企業和高校的互惠互利,為學生實踐操作和創新能力的提升提供重要平臺,對推動高校教學改革具有積極意義。
首先,校企合作能夠推動專業課程改革,高校結合企業生產需求調整人才培養方案,促使課程改革成為貼近行業發展要求;其次,校企合作能夠強化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企業為高校提供實踐教學資源,充當高校的實訓基地,學生在企業中實訓,能夠接觸更多的專業前沿知識,更好的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操作中,實現專業理論和實踐能力的均衡發展;最后,校企合作有助于培養應用型人才,當前,社會急需大量的應用型人才,通過校企合作能夠促使高校及時獲取企業對人才的標準,進而結合標準開展針對性培養,實現教學與崗位的有效銜接,保證學生在畢業后能夠快速適應崗位要求。
資源合作模式通過實習基地、校外實訓以及專業委員會等途徑實現,企業和高校分別抽調技術骨干和優秀教師共同組成專業委員會,制定育人計劃和實訓方案,針對專業的教學方法、教學環節和課程設置進行改進。同時,企業作為高校的實訓基地,還可以為學生提供體驗崗位和實踐操作的機會,學生以實習生的身份進入企業中,也能夠幫助學生盡快體驗工作環境,進而在畢業后快速融入到崗位中,實現學校與崗位的零銜接。
企業與高校簽訂實體合作協議,在協議的支撐下,學生能夠到企業中開展實習實訓,提升個人專業技能。同時,企業能夠結合自身具體情況,為高校提供教學資源、教學設備、教學工具和教學實物等,高校可以在企業的汽車電器設備制造、汽車氣壓傳動等方面的研究,給予企業支持,配合企業做好技術攻關工作,實現企業高校的互惠雙贏。
在員工代培模式下,企業為高校提供教學所需資源,而高校為企業代培現有員工,對員工開展專業繼續教育,進而提升企業人才隊伍的綜合素質和專業能力。同時,高校聘請企業技術骨干兼任授課教師,可以讓學生接觸到汽車服務行業的前沿知識,擴寬學生的專業視野。
在開展校企合作中,高校需要發揮主導作用,積極在實踐中創新合作模式,與企業開展多元化合作。首先,高校可以與企業共同建設實訓科研基地,用于企業科研和學生實訓,通過科研基地強化校企合作;其次,高校要積極與企業共同制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在學生實訓中,由校企雙方進行成績管理,發揮企業的育人優勢。
在汽車服務行業人才競爭日趨激烈的背景下,高校可以與企業共同探索全新的訂單培訓合作模式,首先,企業和學校組建教學委員會,高校將教師送到企業中掛職培訓,企業將員工送到高校中接受繼續教育;其次,校企雙方共同組建學術團隊和師資隊伍,用于課題科研和學生教育,并且根據企業需要進行人才培養,在學生畢業后經過企業考核,成績優異者可進入企業成為正式員工,滿足企業對人才的需求。
當前,隨著我國對技術創新的高度重視,產學研已經成為未來汽車服務企業的發展趨勢,高校要加速與企業開展深度合作,共同興建實訓基地,打造與行業發展相符的實訓室和實驗室。同時,高校還要積極與當地的知名企業開展合作,共同興建實踐基地,滿足專業實踐教學的需求。
“雙師型”教學隊伍是專業教學改革的迫切需求,在開展校企合作中,高校要積極聘請行業專家、企業骨干來校開展講座和教學,并且與企業進行深度合作,就其在發展中遇見的技術問題組織教師進行科研攻關,進而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和實踐能力,更好的為教學提供服務。
總而言之,汽車服務工程專業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和操作性,開展校企合作可以促使學生在進入企業實訓中接觸和了解企業文化、企業技術、管理模式和前沿知識,通過崗位實訓提升個人的能力和素質,對其未來職業發展具有積極意義。同時,在校企合作下,還能夠緩解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對高校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價值和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