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郅
(長春汽車工業高等??茖W校,吉林 長春 130013)
目前,我國的教育事業不斷的成熟,在各學校不斷擴招的基礎上,高職院校學生就業難的問題日益顯著,加強對高職學生進行職業素養的培養能有效的解決多數企業內部崗位人才緊缺的問題,有利于高職院校的學生更好的實現就業,更好的落實我國人才培養方案。依據現階段的就業趨勢,要向社會輸送高質量的人才,充分的使用資源、明確教學培養的目標、做好人才培養的規劃。目前,多數畢業生面臨著擇業難的問題,高職院校應該將就業作為導向,更好的幫助學生就業。
現階段,高職院校以及學生自身對職業素養培養的認識程度遠遠不夠,在學生層面來說,過度的重視學歷,缺少對未來的規劃,沒有正確的職業觀念,過于重視自身的成績,忽視了對社會知識的了解,單一的認識對職業觀造成偏差,對于高職院校來說,對廣大學子職業素養的培養視為簡單的職業技能培養,忽視了職業素養在學生自身發展中的作用[1]。
在高職院校進行人才培養時,更加注重的是多數學生的專業技能,長期以來,高職院校對學生的培養目標主要停留在對學生的專業技能和知識的培養方面。教師在實際的施教過程中,忽視了對學生思想的啟蒙,不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職業觀念,缺乏有效的學習動力、缺乏對相應專業崗位的認識、社會責任意識較為薄弱,限制了學生的思維,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價值觀。
對具體教學中落實學生職業素養培養中,完全脫離企業的需求。多數的高職院校主要對學生的技能進行訓練和培養,缺少對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以人為本”的教學目標在實際工作中,沒有真正的落實。大多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主要是為了適應企業對人才的培養要求。高職院校對學生職業素養培養中,多處在理論層面,社會實踐較弱,培養的人才,開拓了企業需求。
目前,各高職院校的學生面臨著就業困難的問題,高職院校應該重點的分析造成這一問題的成因,要積極的開展適用用人企業需求的專業技能人才,在就業導向的指導下,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主要目標是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嚴格的按照教育部對人才培養的要求,一方面,要培養學生具有優良的品質能更好適應社會發展,高職院校要對人才進行精準的定位,要重視對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另外,還要符合更高的要求,促進每位學生全面發展。另一方面,高職學生要善于學習、具備協同合作的能力、還要具備更高的社會責任意識、恪盡職守的敬業精神,尤其,要培養學生的創造以及實踐能力[2]。
高職院校在學生培養的過程中,要把對學生的培養擴大到企業培養當中,在高職學校的教學過程中讓企業參與其中,實現課堂教育教學的活動和職場化教學不斷融合、在校園文化中有效的融入各優秀企業的文化,讓每位學子都具備正確的擇業觀,營造優良的職業素養培養的氛圍。在高職院校落實校企融合時,在一定的程度上,促進了校園文化以及企業文化的共同發展。同時,企業人員可以對學生進行授課,可以根據自身的職業需求對學生進行培養。高職院校加大各項教學資源的投入力度,建設模擬職業教育的校園環境,讓學生自身感知濃厚的職場氛圍,更好的感受企業文化和精神素養。在校企結合中,在最大的限度上,釋放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責任感、認同感等、全面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促進學生更好就業。
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應該按照社會的發展需求進行針對性的靈活調整,在適應社會發展的同時,也可以更好的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實現自我教育和自我的管理,促進學生職業素養的形成。首先,高職學校要引導學生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職業觀,加強學生對當下就業形勢進行全面的了解,明確自身的職業方向,考慮到自己的興趣、動機等綜合因素,在不同的學習階段要有不同的學習目標。其次,高職院校應該多鼓勵學生參加多樣化的社團活動、社會實踐活動、公益服務等,以幫助學生樹立團結合作、愛崗敬業、尊重行業的意識。最后,學生自身要加強自我管理,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培養自己解決各項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創業創新精神,促進高職學生的職業素養不斷發展[3]。
就業導向視野下的高職學生職業素養培養,不僅和學生未來發展密切相關,而且能幫助高職院校實現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因此,高職院校在落實人才培養目標時,要切合實際的發展,重點落實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幫助學生實現學習知識、職業技能的全面發展,提高高職學生的就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