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 萍
(江蘇省南通技師學院,江蘇 南通 226007)
職業學校的學生在經歷了中考的失利后難免會情緒低落,對繼續求學底氣不足,特別是對于伴隨他們多年的語文課程,提不起學習語文的勁頭,為此,作為執教多年的職業學校語文老師,就應該擔當起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的重任,根據多年的實踐,創設教學情景無疑是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積極性的一把寶劍。
語文教學的過程其實就是創設教學情景的過程,其目的是教師用聲情并茂的語言將學生拉到教學課堂情景中,將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語文老師設定的情景中,用感情影響人,用情景打動人,用語言吸引人,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比如我在作文課上曾經布置了這么一個作文:周末,同學們都回家了,劉倩在宿舍里做完當日的作業,準備洗漱睡覺,這時候,有人敲門……要求:根據題意,展開合理的想象,寫一篇150字片斷作文。學生們你問我答的,紛紛給出了答案,有的答案出乎意料。比如有一個同學道:門開了,進來的是學姐,她說她不放心劉倩一人在宿舍,過來看看;還有同學說:是劉倩的爸爸媽媽接她回家過周末;還有的甚至想象為是壞人在敲門等等,同學們各抒己見,氣氛融洽。通過同學之間的互動,同學們打開了思路,活躍了思維,增長了見識,提高了學習興趣,此舉完全把學生拉入課堂設定的教學氛圍里。
比如在講授周國平的《人的高貴在于靈魂》一文時,面對物質生活日益被人們重視的今天,人們的精神家園似乎越來越荒蕪,作家周國平卻告訴我們“人的高貴在于靈魂”。提問:人的靈魂有高貴、平庸乃至卑鄙之分,那你認為人的靈魂高貴在哪里?安徒生的著名童話非常出名,那個堅強的小美人魚寧愿放棄幾百年的壽命,也要得到人類的一個靈魂。教師舉案例:感動中國人物孟祥斌——為救落水者犧牲的年輕軍人。詮釋人的靈魂高貴在于:善良、有一顆憂國憂民之心,臨危不懼、播散愛心、忠誠樸實等等。這樣的提問方式,將學生的思維一步步引入教師教學的內容,既不顯得突兀,又順其自然地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一舉兩得。
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一定要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來營造生活化的教學情景,使語文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
比如:在勞五版下冊學習結束后,我布置了作業:我們模擬學生會在具體的工作中遇到的事項,寫一些常見的應用文。案例:1、開學初,針對本學期開展的工作寫個預案。2、根據預案,五月份的藝術周的準備工作即將舉行,需要寫申請,向上級機關申請活動經費。3、邀請領導和老師參加,需要邀請函。4、活動中需要音響設備,需要寫個借條,向學校廣播站借2臺音響設備。5、籌備中,四名主持人之一的同學感冒發燒,需要擬寫請假條。6、藝術節圓滿結束,為了找出經驗教訓,使今后的工作更上一層樓,擬寫總結。7、針對藝術節活動中,對涌現出來的優秀人物和先進集體,擬寫一份表彰性通報。
模擬工作、學習、生活環境,營造濃厚的教學氛圍,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們的興趣被調動起來,這樣教師就很容易地把學生帶入了現實的生活環境中。讓學生們明白,原來應用文寫作是那樣的實用,在現實生活中是這樣的應用,對自己的寫作是多么的有用。
在授課中,教師最忌諱的是照本宣科、語言干癟、面無表情。教師要啟用教學手段為教學服務,可以運用啟發式、引導式、教授式的教學手段,執行過程中可以用師生互動的方式,讓學生分角色朗讀且讀出感情、讀出氣勢很重要。
比如在朗讀巴爾扎克的《守財奴》一文時,學生分角色朗讀,特別要讀出文中為了塑造人物運用的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的句子,再現了葛朗臺貪婪、愛財如命的拜金主義的典型特征。把葛朗臺這個投機商認為:人與人之間的一切關系都看做是金錢交易的骯臟靈魂的丑惡嘴臉揭露無疑。每每讀到這里,學生們往往會發出會意的笑聲,收到了一定的教學效果。
多媒體教學無疑是當代教學好幫手,它能將無形變有形,通過直觀的視覺體驗來感受文本里所蘊含的內涵。再配以音響視頻,更能將教學效果提升到更高的境界。語文教學尤其如此。比如我在講授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一詩時,為了幫助學生的記憶背誦,我播放了說唱版的《念奴嬌·赤壁懷古》視頻,畫面上聲情并茂、行云流水般的說唱深深打動了同學們。為了幫助學生們理解詞蘊含的寓意,我用多媒體播放《三國演義》里面的精彩片段和主題曲,在視覺和聽覺的共同刺激下,將學生的思緒引入到東漢末年的三國鼎力的特殊歷史時期。通過對周瑜英雄事業的緬懷,抒寫了作者年歲漸老、壯志未酬的失意之感,表現了曠達灑脫、豪情永存的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