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映月
(銅仁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貴州 銅仁 554300)
在學前衛生學科目教學內容中,主要是針對兒童階段的生理特點以及生長發育規律進行教學,通過學前衛生學科的學習,學生們能夠掌握如何維護兒童健康的有效方法。學前衛生學課堂教學質量對于高職院校的學前專業教學質量影響非常大,因此教師需要進一步提升學前衛生學的教學針對性,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提升學生的專業水平,為社會培養更多的學前專業人才。
根據目前我國高職院校用的幾個學前衛生學課本版本分析,學前衛生學的教學內容可以分為不同的教學板塊,分別是人體的相關概述、幼兒的基本發展情況、學前階段的保健制度以及學前兒童常見疾病以及相關治療方法等內容。看上去內容非常豐富,但是其中并沒有明顯的教學針對性,多樣化的教學內容涉及到了心理學、解剖學、保健學以及營養學等內容,學生學習起來找不到學習重點,不利于知識的系統掌握。
學前衛生學屬于理論性學科,因此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教師受到了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都會采用理論教學方式進行知識傳授,學生機械的接受信息和知識的傳遞,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課堂教學的乏味性[1]。再加上一部分教師知識單純的講解了知識點和一些典型的例題,沒有使用貼近學生生活的教學案例,單一的教學模式對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學前衛生學主要是閉卷考試,教師習慣于用考試成績來衡量學生的學習情況,這種應試教育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導致高職院校學前專業評價體系越來越不完善。想要培養出實用性人才,除了需要重視考試成績之外,更需要關注學生能力的培養。把理論知識教學和實踐能力培養相結合,才能夠為高職院校培養出更多的綜合性人才。
學前衛生學課程設置一般情況下都被設置為48個學時,其中大部分的課堂教學時間教師都放在了理論知識學習上,卻忽視了實踐教學環節的開展。一般大一階段主要是學習理論知識,這一階段的學生雖然掌握了比較全面的理論基礎知識,但是缺少了相應的實踐經驗積累,導致學生對于學習的理論知識不能全面的理解,對于很多深奧的理論知識也不會應用。例如在學習兒童衛生生活制度時,由于缺少了幼兒園實踐工作經驗,對于幼兒園本身的管理制度并不了解,因此建立的生活制度并不全面。如果學生能夠進入到幼兒園當中親身體驗幼兒教學過程,掌握幼兒的身體生長狀況,能夠對學習的理論知識更加深入理解。
在課堂教學中想要提升學前衛生學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教師需要詳細的分析在課堂教學中已經出現的問題,并針對性研究出優化措施。首先教師需要簡化課堂教學中的相關內容,深入了解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情況和發展特點,并根據社會中行業的實際發展情況,制定出詳細的教學方案,簡化相應的教學內容。例如在學習兒童心理學相關的內容時,教師需要提前做好教學準備工作,把課堂教學中需要傳授的重點明確出來,重點設計兒童心理變化階段。在課堂教學中還要積極結合課堂教學實踐,幫助學生理解和吸收課堂教學重點知識,掌握更多的課堂教學內容,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通過使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能夠以學生為主營造出良好的教學氣氛,有效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在課堂教學具體實施過程中,教師需要深入的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并根據學生發展情況以及當前社會行業的發展情況,選擇學生感興趣的教學角度入手,開展課堂教學[2]。例如在學習學前兒童營養衛生相關內容時,由于這一部分內容比較枯燥乏味,容易讓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可以應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展示出生動、形象的教學圖片和教學視頻,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教師還可以通過營造出多元化的教學情境,把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充分激發出來。
教師在教學中要設置完善的評價標準,除了要看學生的成績之外,還需要考察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積極性,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激勵學生能夠自主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去。
教學中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同樣重要,教師要認清楚高職院校學生跟普通高校學生的區別,加強實踐教學,帶領學生進入到相應的單位進行實際的觀察和操作,從實踐操作中總結更多的經驗,有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學前衛生學課堂教學的開展中,教師要積極應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簡化課堂教學內容,把理論知識教學和實踐能力培養相結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夠有效提升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