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彩霞
(新疆巴州若羌縣委黨校,新疆 巴州 841800)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若羌縣緊緊圍繞抓黨建促鄉村振興戰略試點工作中的重難點問題,通過創新機制、加大投入、強化幫扶、評星定級、完善考評等措施,明確任務,戮力同心,銳意進取,實現抓黨建促鄉村振興戰略試點工作由抽象概念變為具體清單,把定性要求變成定量指標,把單項任務變成責任體系,確保落實、落細、落小,推動基層黨建工作提質增效、晉位升級,奮力譜寫黨建引領鄉村全面振興的新篇章。
高度重視此項工作,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擺在優先位置,充分認識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貫徹落實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決策部署的具體行動”的深刻意義和豐富內涵,堅持以黨建工作為引領,樹立“黨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鮮明導向,充分發揮黨組織的引領示范作用,將黨組織工作的觸角延伸到鄉村振興的每一個角落,把黨旗插在鄉村振興的第一線,通過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推動“三農”工作中的核心引領作用,讓各族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堅持把嚴肅黨的組織生活作為加強支部政治建設和思想建設的重要內容,認真學習貫徹落實《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村黨支部工作規范》,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規范“三會一課”、黨費收繳管理制度,扎實開展每月“5+X”組織生活,著力解決黨組織運行不規范,組織生活不經常、不認真、不嚴肅的問題。以好支部共建為載體,不斷提高鄉村基層黨組織建設質量和水平,以突出政治功能推動鄉村振興各項任務落實。一是抓好一個班子。十分重視村黨(總)支部班子政治建設,把維護核心放在心上,堅決做到“講政治”、“聽黨話”;十分重視民族團結工作,村“兩委”做到分工不分家,形成“一個拳頭”、擰成“一股繩”。二是帶好一支隊伍。切實抓好教育管理監督黨員職責,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引,規范執行“三會一課”、支部“5+x”組織生活、“8+x”主題黨日、民主評議黨員、談心談話等制度,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以黨組織建設的全面加強推動鄉村全面振興,按照應設盡設的原則,全縣14個村、2個社區成立黨總支,15個工作隊成立黨支部,在村(社區)全面推行“微黨課”、“一會制”,將黨員“每月自認為特殊的日子”確定為黨費日,以“黨費日”為切入點,從學習、警示教育、問題清單、每月一歌、月總結等方面延伸黨員教育管理內涵,提高黨員意識,豐富黨員黨組織生活,提升基層黨建工作質量和水平。堅持以派出單位與村(社區)黨組織融合共建為理念,實施共享思想引導、共強組織建設、共抓團結發展、共聯發展黨員、共過組織生活、共助脫貧攻堅、共帶隊伍建設“六共”機制,壓實后盾單位工作責任,強化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以提升組織力推動鄉村振興各項任務落實。
利民之事,絲發必興。以傳思想、習理論,傳文化、習禮儀,傳科技、習技能,傳道德、習風尚,傳政策、習富路,傳法規、習行為“六傳六習”為主要內容,進一步加強改進農村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設,打通宣傳教育群眾、關心服務群眾的“最遠一家人”。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把群眾當“家人”、把訴求當“家事”,不斷健全群眾困難訴求收集解決機制,發揮村(社區)黨組織和工作隊的作用,常態化收集解決群眾困難訴求,確保“三不出”。通過強化村規民約(居民公約),建立健全村務監督委員會,進一步完善村民自治機制,加強村級民主管理和監督,提升鄉村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為鄉村振興提供制度保障,彰顯村黨(總)支部為民服務本色。
振興鄉村,關鍵在培養千千萬萬名優秀的農村“領頭雁”。堅持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按照“三個區分開來”的要求,以“送清涼、送溫馨、送關懷”激勵基層干部群眾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表彰會為抓手,建立健全基層黨員干部群眾正向激勵工作機制,給予物質上獎勵和精神上鼓勵,制定一系列激勵措施,旗幟鮮明的“為擔當者擔當、讓有為者有位、讓實干者實惠”,最大限度的讓廣大黨員干部敢于擔當、勇于擔當、真干實干,主動承擔工作任務、創造性的開展工作,增強了群眾的感恩意識、責任意識和發展意識,最大程度的凝聚人心、爭取民心,努力讓人民群眾得到實實在在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