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 猛 何桂強 孟尚儒
(中南大學粉末冶金研究院,湖南 長沙 410083)
高校大學生黨建工作是高校育人環節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的黨建工作存在內容形式單一、教育程度不強、宣傳方式滯后等問題。面對新時代互聯網快速發展這一趨勢,如何借助互聯網進一步提升高校大學生黨建工作水平,是現階段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各級各類學校黨組織要把抓好學校黨建工作作為辦學治校的基本功。新時代下大學生黨建工作被賦予了新的使命,大學生黨建工作開展的成功與否,對黨和國家的事業具有重要影響。所以為了提升新時代大學生黨建水準,高校學生黨建工作就要時刻保持生機與活力,而“互聯網+黨建”工作的有機結合正是順應時代的創新與發展。
互聯網具有開放性、即時性、豐富性、交互性等特點。這些特點使得任何個體都可以通過互聯網更便捷、更有效地發布和傳播信息,也可以通過互聯網實現客體間的良性互動。這些特點也有利于高校大學生黨建工作的開展,然而,互聯網時代下的大學生黨建工作依然面臨較大的挑戰。
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和成熟,海量的信息充斥著大學生的網絡世界,高校育人環境、黨建工作環境愈加復雜。大學生正處于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好奇心旺盛但缺乏社會經驗,良莠不齊的信息對大學生理想信念的塑造造成了干擾。在這種互聯網環境下,如果不與時俱進地改進黨建工作模式,高校大學生黨建教育將會逐漸弱化。
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傳統的大學生黨建工作理念和方法已經越來越不適應當前的發展形勢,傳統黨建工作的開展,大多采用灌輸的方式,常會引起學生們的排斥。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高校大學生更愿意通過新媒體接受黨建知識。目前許多高校已經將新媒體納入黨建工作中,但黨建工作理念并未有效轉變,造成黨建工作難以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目前多數高校黨建工作者并非新媒體專業出身,甚至沒有接受過專業的新媒體運營培訓,“互聯網+黨建”給高校的黨建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要想實現互聯網與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深度融合,高校黨建工作者需要長期保持對網絡信息的關注,擁有較高的敏感度和較好的網絡輿情應對能力,將互聯網帶來的無限可能運用于黨建工作中[1]。
高校黨建工作要發展,就要運用互聯網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大學生黨建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針對互聯網時代大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對互聯網與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有機融合進行探索,以創新性開展高校“互聯網+黨建”工作。
新時期,搭建“互聯網+黨建”新媒體教育平臺至關重要。單純的理論知識已不能打動大學生,他們更喜歡體驗式的教育。通過把握新時期大學生身心發展和個性特征,發布即時、有趣、青春的黨建信息,以相對開放的方式進行觀點交流,讓大學生利用碎片化時間充電,使廣大學生實現指尖在線學習,更好地利于高校開展大學生黨建教育[2]。
要加強高校黨建工作的質量,就必須提高黨建工作團隊的工作素質,保證團隊成員既擁有豐富的學生黨建工作理論和技巧,又擁有保障團隊信息技術創新和維護的能力。通過開設專業課和開展豐富的實踐活動,不斷提高黨建工作人員的新媒體素養,培養他們對媒體信息的思考和引導能力,從而為做好高校大學生黨建工作打下堅實基礎[3]。
利用互聯網開展黨建教育,不能全盤否定傳統的模式,而應該將黨建工作進行拓展和延伸,使黨建工作從傳統的課堂理論教育模式轉變為實踐活動教育新模式,應該結合日常生活、工作,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促進大學生黨員的綜合能力水平不斷提升,推動大學生隨時隨地通過線上線下接受教育,把單向教育與雙向互動結合起來,不斷增強大學生黨建教育的吸引力與感染力。
綜上所述,互聯網在新時代被賦予了多重任務,這也為高校大學生黨建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新機遇、注入了新活力、帶來了新發展。信息化背景下的高校應著力創新“互聯網+黨建”工作方法,促進大學生黨建工作水平不斷提升,從而使大學生黨建教育體系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