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敏 邵青艷
(滄州師范學院,河北 滄州 061001)
在高校學生教學活動中,為適應當前新課程改革要求,應加強對于學生核心素質的培養,不僅需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而且還應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學校在開展德育教學活動中,對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還存在很多不足,為了提升德育工作水平,應該不斷改進德育教學模式,努力培養和不斷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在學生核心素養教學中,首先應針對學生個體,在日常教學中,通過思想政治教學,使得學生可以掌握基礎的思想政治理論知識以及技能,提升獨立思考的能力和理解能力,培養對于思想政治的認知能力以及審美能力。由此可見,對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應綜合考慮學生的個體發展、良好性格的養成等等,與學生進行言語、心靈方面的互動和交流,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個人素養。
從宏觀角度而言,對于德育教學內容,可以分為道德知識以及非道德知識兩種,其中,非道德知識又包括道德情感、道德意志以及道德行為。道德知識與非道德知識之間具有密切聯系,不可分割。在道德知識的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課堂教學方式傳遞給學生,培養學生的道德判斷能力。在非道德知識教學活動中,不僅需要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而是應該積極創新教學模式,通過感染的方式影響學生。比如,在非道德知識的感染教學中,可以通過播放歷史人物相關影片的方式,使得學生可以在觀看影片的過程中,感知到歷史人物的優秀品格,在此過程中,學生的道德知識水平也在不斷提升。在高校道德教育中,為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可以采用以下分步教學模式:
第一步,將互聯網技術、計算機技術應用于德育教學中。可以選擇德育教學影片,以播放影片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其應用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1)符合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要求。第一,根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要求,在德育教學中應該采用知識的動態性教育模式;第二,建構主義強調,在教學過程中應積極構建教學情境,在知識的傳遞過程中,不僅可以采用傳統的口頭傳教方式,而且還可以構建實際情境,通過情境活動,使得學生可以加深對于知識點的了解;第三,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現如今,在德育教學中,很多新概念、新信息逐漸涌現,學生在原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可以不斷提升自己的理解能力以及主動學習能力;第四,建構主義強調學習的社會互動性。在當前的德育教學活動中,學生在相互溝通、討論過程中,可以分享學習資源以及自身所掌握的知識點,由于影片教學模式集聲音、圖片、動作于一身,能夠創建出生動活潑的學習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2)在教學歷史影片中,展現出歷史人物的真實事跡以及優秀品格,可充分吸引學生的關注度。(3)影片教學模式能夠豐富整個德育教學活動,使得德育教學不單調,避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厭煩情緒,積極參與到德育教學中,促進自身核心素養的養成。
第二步,角色扮演模式。在影片德育教學活動中,對于影片中的歷史人物以及歷史事跡,德育教師可以安排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在角色扮演過程中,使得學生可以從旁觀者的角色轉變為當事人的角色,能夠有效加深學生的道德體驗,在道德體驗過程中培養自身核心素養。
第三步,將學生分為多個學習小組,開展小組討論,使得學生可以交流學習心得。在學生的討論交流過程中,可以采用頭腦風暴法,鼓勵學生積極展現出德育教學中所學習到的知識點、自身學習感悟、對于影片教學的觀點等的。所有學生在影片教學活動中所獲得的心得感悟有所不同,在討論溝通過程中,學生的核心素養不斷強化,同時在不同思想和道德理念的碰撞過程中,能夠有效促進德育內容的內化。
第四步,由德育教師總結德育教學內容,促進教學效果的升華。在整個德育教學活動中,教師的言語引導、講解等需貫穿其中。每個學生都是有獨立思想、獨立意志的,學生的身心發展水平均有一定的差異,在上述因素的影響下,學生對于同一個德育教學活動的理解和所學到的知識點也會有一定的不同,這樣就會造成認知偏差。由此可見,在德育教學活動中,教師的言語講解至關重要,能夠幫助引導學生能夠正確的評價事物,提升自身核心素養。
在德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嚴格遵循一定的道德規范,同時還需要考慮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形成規律,進而對受教育者有目的、有計劃的不斷施加影響,幫助受教育者可以逐漸形成良好的核心素養。德育教學活動是由4個要素所組成的,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教學內容、德育教學方法。在傳統的高校德育教學活動中,往往沒有重視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以及主體性特征。當今社會、學校以及家庭一般認為,德育教學工作者的教學能力會對受教育者的核心素養產生重要影響,沒有考慮到受教育者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對此,應該注意加快推進德育教學模式改革,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升德育教學效果,使得教育者以及受教育者都具有平等的獨立人格,這樣才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將理論知識逐漸轉變為實踐范疇的核心素養。
活動以及交往是保證學生能夠養成良好的品德的關鍵。在活動和交往過程中,個體的思想會受到外界教育的影響,因此,在德育教學活動中,應積極開展活動和交往,在此過程中,不斷提升學生對于德育教學知識的認識、豐富自身情感,鍛煉堅強的意志,培養獨立人格。在高校德育教學活動中,形式主義問題不僅表現在對于德育教學的態度方面,而且還體現在德育工作方式以及作風問題方面。在德育教學中,如果形式主義問題比較嚴重,“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則會對德育教學效果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對此,在德育教學活動中,為了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應該強調將活動以及交往作為支柱,努力克服傳統德育教學的形式主義問題,將德育教學理論工作者、實際工作者以及教育行政部門進行有效結合,明確意識到德育教學的重要性以及對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影響,將德育工作落實到實處。
道德能力是由很多能力所組成的,包括道德辨析能力、道德評價能力以及自我教育能力。知識、技能以及能力的概括水平有一定的不同,在學生的知識學習以及技能學習過程中,能夠形成良好的能力,但是,這種能力與知識以及技能并不相等。德育教學者應該明確意識到,有些學生雖然能夠掌握豐富的德育知識,但是往往很難將德育知識轉變為個人的道德能力以及核心素養。為了不斷提升學生的道德能力以及核心素養,應該將理論教學與道德實踐學習進行有效結合,教師積極引導學生學習豐富的理論知識,促進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和密切配合,相互交流學習心得,在此過程中促進道德能力的提升,進而形成良好的核心素養。
綜上所述,本文主要對基于核心素養的高校道德教學模式進行了詳細探究。在德育的形成過程中,能夠不斷培養學生的知情意行,教師應該積極轉變德育教學理念,不僅需要重視對于學生理論知識的教學,而且還應該改變學生對于德育教學的態度,豐富德育教學方式,加強對于學生的引導教育,使得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加強溝通交流,提升道德品格,培養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