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代杰
(廣西師范大學保衛處,廣西 桂林 541004)
黨的十九大提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新論斷,是對黨的發展歷程及其巨大成就的理論升華,同時強調統籌發展和安全,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這治國理政原則。進入新時代,國務院、教育部把高等教育擺在顯著的位置,《教育部關于狠抓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精神落實的通知》明確了加快振興本科教育,構建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全面提高高校人才培養能力和人才培養質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輸送各類人才。安全穩定是高等人才培養的底線,高校保衛工作是振興本科教育人才培養的重要促成部分,是維持高校校園安全穩定的中堅力量之一。
(一)“互聯網+”大數據全面覆蓋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
1.“互聯網+”大數據時代在高校保衛工作中的特點。(1)開放性。“大數據”時代的信息開放性讓大部分的安全保衛工作信息都處于公開透明狀態,任何人都可以通過不同服務終端進行瀏覽查閱需要了解的數據信息,充分體現了信息開放性特點。(2)便捷性。高校安全保衛工作的數據便捷性主要體現在數據傳輸的便捷便利性和快速性。(3)全面性。大數據覆蓋面廣,傳播渠道多樣性、多樣化,涵蓋了高校安全保衛工作的方方面面,為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了數據基礎。總的來說,“互聯網+”大數據時代的各方面特點促進高校安保工作日益完善的同時帶來更多的挑戰和要求。
2.“互聯網+”信息化、智能化管理。隨著多媒體技術的日益普及化,互聯網技術已經向高校各個領域普及,校園安全保衛工作基本實現“互聯網+”智能化、信息化管理。信息化、智能化管理能有效提高高校安保工作的工作運行效率和管理效率,但是對于一線保衛干部和保衛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信息化技術、智能化管理過程中所需要的技術技能。
3.網絡安全。(1)網絡不良信息傳播控制。高等教育是人才培養之重地,隨著互聯網大數據的全面實現,很多不良的、負面的網絡信息沖擊高校校園信息安全,給大學生造成困擾。(2)網絡手段信息盜竊。很多不法分子通過大數據平臺制造網絡病毒竊取學生的相關信息,通過網絡途徑進行相關的不法分子行為。(3)網絡手段犯罪行為。一方面,不法分子通過“互聯網”大數據平臺對大學生開展犯罪活動;另一方面,滲透大學生開展犯罪活動。大學生對于網絡犯罪行為的認知不足,容易受到網絡犯罪分子的煽動和滲透,開展一些犯罪活動。嚴重危害校園的安全穩定。(4)惡性行為網絡傳播。大學生對于網絡信息真偽辨別能力較低,侵略較為隱蔽性,對于缺乏應對經驗的高校學生極易攻克,導致網絡惡性行為進一步惡化。
(二)形勢嚴峻,政治守護的重要性
1.邪教組織及反動勢力滲透。高校校園是政治守護的重地,大學生社會經驗不足,很多反動勢力會這一點對在校大學生進行反動知識宣傳,利用大學生的同情心、愛心進行一系列的反動身體活動。如:香港的“占中”,臺灣的女教授通過財色對大學生進行相關的反動滲透活動。
2.宗教組織滲透。境外境內的宗教傳道的形式利用互聯網或者其他渠道向高校大學進行滲透。或者利用經濟、技術交流或通過文化交流進行宗教滲透,借慈善和經濟資助之名進行宗教滲透。宗教滲透攜帶著各種不良的政治意圖和政治問題,嚴重影響大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影響學生的成長成才。對高校安全保衛工作帶來嚴峻的挑戰。
(三)招生規模擴大
1.招生規模擴大,增加安全保衛的管理壓力。為了滿足高校擴大辦學規模,多校區辦學已經成為當前高校辦學的趨勢。大學生規模的逐年增加以及多校區辦學模式無形中增加了高校安全保衛工作的管理壓力,人口基數越大,需要在安全保衛方面的投入就越大。
2.學生個性明顯,增加安全保衛工作的難度。當前大學生群體多為獨生子女居多,長期的家庭溺愛養成了比較明顯的個性,常常在日常是學習、工作和生活當中形成了“自我為中心、自我為主”的性格,稍有不順就會出現很多不良的情緒及影響。直接或間接增加了高校安全保衛工作的難度。
3.學生防范意識薄弱,應急處理和自我調適能力較低。當前大部分學生社會經驗缺乏,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較弱,心理承受能力較低。比如:各種類型的詐騙在大學生身上屢禁不止,抑郁癥等心理疾病在大學生群體當中上升趨勢明顯。
職業疲倦是指個體由于對工作內容、工作環境失去激情動力、興趣愛好,并產生難以自我克服的心理懈怠、倦怠,有強烈的逃避工作和更換工作的想法。
(一)職業倦怠產生的原因:(1)工作重復性較多,頻繁,瑣碎。(2)工作環境惡劣,缺乏舒適感。(3)工作缺乏挑戰性。(4)個體心理承受到達閾值。
(二)職業倦怠的危害:(1)對工作缺乏初始的認同感,工作注意力下降,常常遲到早退。(2)工作熱情喪失,情緒波動較大,容易煩躁、動怒和冷漠。(3)工作態度消極(甚至惡劣),缺乏耐心。
(一)職務上升空間狹窄,職稱晉升難度較大
1.學歷層次較低。高校保衛干部隊伍主要由轉業軍人、警察學院(學校)畢業的人員和自主招聘的人員組成。總體學歷水平都為本科學歷,部分干部學歷還未達到本科層次,碩士以上干部的比例較少。學歷層次總體較低對保衛干部的職稱晉升造成很大的阻礙,主要體現在:(1)科研能力總體不高,無法進行高級別的科研項目申報;(2)難以出高質量的科研論文。根據目前職稱評定的現狀來看,保衛干部的職稱晉升難度非常大。
2.機構設置相對固定。高校保衛部門的機構設置根據需要崗位都較為固定,崗位職數變化不大,大大制約了保衛干部在職務上的晉升,導致了一些干部覺得晉升無望之后工作熱情、工作積極性下降。
3.更換崗位幾率低,升遷空間較為狹窄。高校保衛干部在師生當中常被人看低,在當前高校現行體制的崗位輪換中不占優勢,跳出保衛部門更換崗位的概率較低,難以實現更換部門及更換崗位。同時,由于工作性質較為特殊,高校保衛干部的升遷空間也較為狹窄,大大影響了工作熱情和工作積極性。
(二)工作環境因素
1.“互聯網+”大數據平臺的使用增加對高校保衛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技術技能要求。保衛干部必須能熟練掌握計算機的基本操作及簡單的系統程序操作,能滿足日常的管理工作。對于一些領域需要更高的計算機技術、系統維護等技術技能,滿足重大突發事件的應對和分析工作。
2.多校區辦學格局。高校的不斷擴招導致多校區辦學已經成為常態化,對安全保衛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及增加工作量及難度,部分保衛干部在工作環境更換之后難以適應,造成消極應對情緒。
(三)工作壓力大
1.重大突發事件。學生群體個性明顯,特點分明,防范意識較低,突發事件發生率日益升高。長期處于高壓的警備狀態,容易造成神經衰弱,導致心理壓力和工作壓力增加。
2.繁瑣的日常事務。高校安全保衛部門涉及校園的各項安全保衛工作,事務細小繁瑣,工作覆蓋的面廣,如:校園日常的安全巡邏,交通秩序維護,消防安全檢查等。只要涉及到師生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的地方就有安全保衛走在前面。
(四)干部隊伍年齡過大,缺乏動力
1.保衛干部屬于事業編制或者高校A聘人員。從聘用制度上無法及時更新,導致高校保衛干部隊伍年齡偏大或過大。干部隊伍的年齡從根本上影響工作熱情,工作積極性,制約團隊的戰斗力,是導致職業倦怠的重要因素之一。
2.年齡偏大,心理調適能力下降。干部年齡隊伍偏高,適應安保工作的趨勢發展節奏下降。同時,長期的“經驗”導致部分基層干部未能及時更新自身的技術技能,心理調適能力在逐步下降。對于工作崗位日益產生厭惡的情緒,造成職業倦怠。
(一)提高政治意識和政治站位
1.堅定政治方向,錘煉過硬政治素養
(1)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意識。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堅決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認真學習2018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的有關精神,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結合高校自身安保實際,實事求是,勇于創新,夯實新時代高校安全保衛工作的基礎。(2)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練就堅強的共產主義信念,提高高校保衛干部的政治覺悟,政治素養,努力開拓高校安全保衛工作的新局面。
2.練就敏銳的政治洞察力
(1)把握時政脈搏。國內外時事政治是體現一階段內政治的走向,高校保衛干部應當時刻了解時政動態,把握時政的要義,時刻保持與黨中央一致。(2)練就敏銳的政治頭腦,掌握必要的反動、反滲透能力。高校校園是社會主義接班人培養的主陣地,反動勢力頻繁向高校師生滲透,需要保衛干部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練就敏銳的政治觀察力、洞察力,防患于未然,努力培養“講政治、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保衛干部隊伍,維護大學校園的政治生態健康、平穩。
(二)完善制度,提高保衛干部素質素養
1.職業能力。職業能力是指個體掌握的知識、技能和態度在職業活動環境中的外在表現。高校保衛干部的組成較為復雜,如:轉業軍官和退伍軍人,隊伍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參差不齊。完善高校自身的安全保衛制度,大膽創新構建多元化隊伍,充分整合資源,著力整體提高保衛干部的職業能力對于高校安全保衛工作至關重要,可以通過組織基本技能、基本知識的培訓和比賽,通過以賽促練,以賽促學,達到提高職業技能的目的。
2.提高“互聯網+”大數據平臺使用基本技術技能。(1)與時俱進,堅持不懈地緊跟新時代“互聯網+”大數據平臺的步伐,努力學習和掌握必要的使用互聯網大數據的技術技能,充分運用網絡手段為高校校園安全保障服務。
(三)提高保衛干部心理干預、自我調適能力
1.提高保衛干部的心理知識。強化安全保衛常規化教育培訓和學習,定期組織基層保衛干部進行心理輔導,提高心理知識和應對心理問題的能力。
2.提高保衛干部的抗壓能力。牢固樹立以人為本和服務工作理念,鑄造堅忍不拔的心理抗壓能力,時刻保持高昂的工作熱情和積極向上的工作作風,打造能充分展示新時代高校保衛干部風采的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