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婷
(杭州師范大學,浙江 杭州 310000)
現代教育與傳統教育的區別在于教育資源的來源和豐富程度,現代教育在“互聯網+”戰略計劃的推動下形成了更為開放的教育模式,師生間聯系更為緊密,為學生提供了更為優質的學習環境,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成長奠定了基礎。隨著“互聯網+”個性化教學模式的逐步普及,新型教學模式受到師生的廣泛關注,在短時間內被接受,在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提升上取得了較高的成績,應當得到廣大同仁的關注和思考。
傳統網絡教學模式下,教師只能使用固定的教學模塊和功能,無法滿足課堂教學的創新性設計,也無法滿足學生在課余時間的自主學習;傳統網絡教學模式對教學過程沒有相應的記錄,在教學分析方面對教師的支持程度較低,對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提升幅度有限。“互聯網+”個性化教學模式在以上方面有較強的改善和優化,通過碎片化的模塊重構和對教學過程細化的記錄與初步的分析,輔助教師的教學工作展開。
“互聯網+”個性化教學模式的應用,使得課堂教學更加偏向于學生的需求,潛移默化中促使課堂教學方式的轉變,將學生作為教學活動開展的主體,將教師放置在引導者的位置,滿足學生在不同階段的學習需求。在“互聯網+”模式下,學生可以在課前對重點、難點進行學習,也可以在課后對課堂重點內容進行復習,使課堂上師生間的互動和交流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
“互聯網+”教學模式利用計算機和互聯網成功將能夠參與教學活動的學生人數和所在地點、時間的限制抹除,不僅可以統一對數百、上千的學生進行教學,還可以滿足學生在不同時段、不同地點的登錄學習,為學生提供從任意時間點進行重播學習的便利,使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中斷和續學不再困難,避免了學生因意外中斷學習無法跟上后續學習而導致放棄的現象發生。
教學環境的優劣對教學活動的開展效果有不可忽視的影響,傳統課堂教學的教學環境、紀律維持主要依靠教師的把控,線上互聯網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圍繞學生的需求和個性化發展進行,通過對資源、情境、工具的利用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創建更加適合的線上線下混合學習的教學環境,提高教學活動開展的效率和質量。
根據傳統網絡教學效果可知,完全線上的教學方式存在一定的問題,由于過于強調和依賴學生的自主學習,使學生經常因為缺乏教師面對面的指導和督促而出現較高的棄學率和較低的考核通過率。若采用線上與線下混合的教學方式則可以有效改善其中問題,雖然采用混合教學方式會限制學生人數和教學地點,但教學效果優于完全的線上教學方式,更適合現代教育要求;且由于加入了線上教學方式,可以有效借助互聯網教學資源和教學模式的優勢,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教師在進行教學課前準備時應當注意對線上教學部分和線下教學部分的分別和整合準備,線上部分需要明確教學重點和難點,注意教學視頻的時間和清晰度,教師在運用第一人稱進行講解過程中要注意與課堂教學的一致性和趣味性,所選取的教學資源應當與線下課堂教學相貼合;線下教學部分教師需要在師生交流與生生討論合作的環節投入更多精力,注重與學生面對面交流的效率,注重設計探究和討論的題目和情境,實現對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的提升。
教學反饋是教學中十分重要的部分,教學結束完成后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課上測試、課后作業情況進行教學評估,對不同學習程度的學生進行個性化輔助和提升,為不同學習特點的學生制定個性化學習計劃,為學生創設獨立的教學通關任務,從而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
線上線下一體化“互聯網+”個性化教學模式的興起,使得原本抽象、枯燥、復雜的理論知識在flash動畫、影像資料等信息化教學資料的影響下,成為更容易被學生接受的知識;且教師可以利用此種教學模式,設立教學活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方式,也使得學生可以通過互聯網尋找到更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將自主學習的意識深植于學生心中,為終身學習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