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藝
(山西師范大學,山西 臨汾 041004)
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40年前,中共中央召開了十一屆三中全會,在這次會議上做出了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使得中國關閉已久的大門被打開,確立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基本國策,中國開始了改革開放的漫漫長路,開啟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40年春風化雨、春華秋實,改革開放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中國的面貌。中華民族站起來了、富起來了、強起來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創立、發展到完善。中國人民從溫飽不足到小康富裕。實踐證明,改革開放是我黨正確的歷史抉擇。
我生于九零年代初,沒有經歷先輩們的戰爭,貧窮和饑餓,從小享受著黨的關懷,在二十多年的成長過程中,也見證著改革開放的顯著變化,90年代,身處童年的我,每年過年是一年里最期待的日子。可以穿新衣、吃各種糖果;玩具是沙包、跳繩、皮筋;穿著的衣服雖然談不上破舊,但也是樣式單一、顏色單一,少年時,娃哈哈、健力寶、喔喔糖和各種新奇的圖書逐漸出現在我的視野,老夫子、阿衰等連環畫、大風車等電視節目陪伴著我的業余生活。青年時,笨重的電視換成了超薄的數字電視,出行工具從自行車、摩托車、電動車,再到綠皮火車、高鐵、飛機速度是越來越快。仍記得大學時代從學校到家鄉六個半小時的火車,現在僅需兩個多小時就到了,電子設備、電子工具等慢慢成了我生活中必不可分的一部分,各式各樣、色彩艷麗的衣服慢慢掛滿了我的衣櫥,在超市里看到了越來越豐富的蔬菜、肉類、零食、水果,即使不用去到國外,也能品嘗國外的食品。
40年的實踐充分證明,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開辟的中國特色社會道路、理論、制度、文化是完全正確的,形成的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是完全正確的。這是我們黨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逢山開路,遇水架橋進行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40年;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40年;是不怕困難的40年;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40年。
40年來我國社會發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原因在于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堅持了改革開放這一重大舉措,建設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改革開放,不僅讓中國變得更加強大,同時也讓中國人民相互團結。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未來是屬于中國的。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中國必定也會更加富強,人們的生活一定會越來越美好。
作為青年學生,明確自己的奮斗目標,以堅定的信念,創新的精神,不懈的努力,不忘改革開放的初心,牢記自己的使命。
首先應該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就是好好學習專業知識,提高自己的專業修養和思想覺悟,堅定共產主義的信仰,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的理論成果武裝自己的頭腦,時刻關注黨和國家的最新政治理論,不斷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素養。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我想,只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定共產主義信仰,中國人民會更加富足,中國人民的心也會更加團結,中國的未來亦會更加光明。
其次,作為青年人要肩負起實現中國夢的偉大重任。中國夢是歷史的、現實的,也是未來的。習近平總書記說過如果青年一代有擔當,國家的發展就有力量,我們的民族未來就有希望。所謂的擔當就是不怕艱難、不懼挑戰、不辱使命的堅定信仰。并將這種信仰轉化為生活中的實際行動,為社會作出一點貢獻,即使是微乎其微的小事。習近平總書記說過,為了人民作出貢獻的青春,是充滿溫暖、持久回憶的青春。
再有,要努力向先進榜樣學習。學習他們身上所具有的精神。例如,90歲高齡的老黨員宋書聲不畏艱難險阻,自學精通了兩種外文,無數個挑燈夜戰為我國翻譯馬列著作,為我黨輸送精神食糧。長期翻譯工作中的枯燥和艱苦并沒有使他放棄,他的行動和故事告訴了無數像我一樣的,新一輩共產黨人,什么叫“信仰”。再如,北斗總工程師王淑芳,她20年的筑夢“追星”歷程,讓我們看到了什么是堅持的力量。20年如一日,漫長的研發過程,她走過了沒有任何經驗和技術可以借鑒的艱苦研發初期,和同事們摸著石頭過河,克服了重重困難。這讓我深深體會到奮斗者的青春最美麗,只有不斷充實理想、積極響應黨的號召,以愛國為理想,使個人價值與黨和人民的利益實現高度統一,勇敢的擔當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才能書寫下最動人的青春故事。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對待學習和工作,既要有敢打敢沖、一箭中靶的精神,也要有矢志如初、奮斗不息的品格,把個人成就與國家需求緊密結合,把國家富強、人民幸福作為自己的任務,胸懷理想、志存高遠,投身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
現階段,我國已經進入新時代,遇到了新的發展機遇,要繼續堅持改革開放,人民有信仰,國家才能不斷的進步,不斷的強大。作為青年人,肩負起時代的使命,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