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琰
(河南推拿職業學院,河南 洛陽 471023)
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英國學者東尼博贊就提出了思維導圖概念,近年來,該工具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得到了較大程度的應用和發展。利用這種工具開展的教學模式,圖像能夠把學生需要學習的抽象知識內容表現出來,有助于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全面培養和提升,并且可以使他們快速掌握需要學習的知識。所以,就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來說,思維導圖教學策略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通過該模式的指引,能夠使教學效果和質量得到明顯提升。
思維導圖是一種教學工具,利用思維導圖進行高職英語教學的關鍵在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把教學內容具體化,通過直觀圖像來表達其具體內容。形象思維的概念產生于人類對自身大腦的認識和探索中,通過刺激視覺、觸覺等多種手段,以便實現提升理解能力和創造能力的目標。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利用這種直觀圖像表達抽象內容的思維方法,使教學內容同時刺激大腦兩個半球,創建并相互交流各種想法和信息,從而設計自然、直接的工作環境,減輕記憶壓力,提高學習效率。
思維導圖模式下的教學效果,學生必然能夠保持思維的發散性,并在這一過程中加深對教學內容的記憶,同時大腦中自覺和其他知識點進行相互聯想,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從當前的英語教學來看,通過思維導圖的教學策略的應用,學生能夠較大程度地提升記憶效果,對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如今,歐美國家在思維導圖的研究和應用層面已經比較成熟,并且在研究中建立起了比較完善的教育模式和教學體系,通過教學使得其價值得到全面展現。但是結合我國高職英語教學的現狀,思維導圖模式是否能夠科學應用還有待深入分析。目前,我國高職學生普遍英語基礎薄弱,學習動力不足,這就需要在教師隊伍對思維導圖教學模式進行廣泛的推廣普及,使大家對其特點有全面的認識,在教學中普遍使用該模式,使學生擺脫枯燥機械的英語學習模式,真正地學會、領會、用會。這也是利用思維導圖提高英語教學水平的關鍵。
思維導圖的第一特點是其系統性。思維導圖把很多直接的教學信息省略,通過關鍵詞的形式把一些文章和章節的內容簡單地通過一個系統圖表達出來,學生可以通過系統圖中有用因素的關聯擴展知識系統,將知識點進行有效聯結,從而建立整體架構、提升記憶水平。
發散性指的是以中心主題知識點為突破口,向多角度進行擴散,組建分支分散和循序漸進地推進上述工作,幫助學生分層記憶,進而將知識更加準確地分類。通過思維導圖的引導,幫助學生逐漸消化抽象的語法規則,掌握具體的語法知識點。
分支發散與思維的發散更加趨于同步性,所以能夠形成一個層次比較清晰的體系結構,在發散的過程中持續構建新的層次。通過知識的發散過程,而非知識單一疊加,形成有效的分層知識體系。
思維導圖本質上就是要以某個中心為基礎進行延伸,持續的生成新的分支,持續的把知識進行分散。但是這并不會導致內容之間,或者是內容和主題缺乏關聯,聯系性是思維導圖進行發散和分層的基礎。通過圖文結合的形式,表現出所有主題之間的關聯,建立有效知識鏈接。
受到過去傳統觀念的約束,當前我國高職英語教學工作中,教師仍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大多數學生在課堂上是被動學習狀態,喪失了學習動機及學習興趣,逃避主動學習,使得課堂教學環境過于緊張,學生參與度不高,整體處于機械、被動的狀態,對教學效率和質量的提升產生了負面影響。
隨著當前我國教學和課程改革工作的順利推進,學生主體意識的提升和培養是當前教育工作者必須研究的關鍵課題。為了能夠達到上述目標,在教學過程中要全面地把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出來,使學生主動和積極地參與到教學工作中,在教師的指引下完成整個教學任務,引導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創設學習環境,激發學習興趣,以此促進課程教學效率的全面提升。而思維導圖策略應用于英語課堂教學正好與當前的時代特征保持了一致,對于提升學生的學習熱情起到了重要作用。
要全面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功能。教學時,必須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科學發揮學生的動手和動腦能力,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活動。高職院校學生往往在知識水平、學習習慣及思維習慣上存在較大差異,但自制力較差,尤其是英語基礎薄弱的同學,學習興趣不強。這時教師就必須扮演其管理者和組織者的角色,和學生共同對問題進行分析和探索,引導他們深入淺出地對知識結構圖進行繪制,并且在理解持續深入的情況下對思維導圖進行完善。例如,先讓學生復習之前的內容,構建知識框架;講述文章的寫作背景,帶領學生了解不同國家和民族的風俗特征、風土人情的差異等,這些都能幫助學生主動進行探索、加深對知識的把握。
(一)明確思維導圖的各組成部分。思維導圖作為一個新的學習工具,在使用過程中,教師需要幫助學生理清思維導圖的總體結構:中心詞、關鍵話題、次要話題、主干、支干、節點及連線等知識。在學生初步理解后幫助他們把思維打開,精確提煉文章的中心思想和提綱。重點在于用主題句或關鍵詞建立好思維導圖的基本框架和主干。
(二)小組活動繪制思維導圖。在這一階段,學生已經有了大致思路,教師可分組讓學生討論,繪制相應的思維導圖。步驟是首先在導圖上添加主體和枝干,隨后逐步添加完善具體條目內容,伴隨學生對內容理解的深化,對知識點進行想象和歸納升華,然后調整圖像結構,最后形成知識點對應的完整版本的思維導圖。例如,教師讓學生針對知識點的思維導圖回答問題,并糾正學生制圖的不足和理解方面的偏差,然后讓他們主動對思維導圖進行修正完善。
(三)課堂展示。由于學生的基本知識和綜合素質方面的差異,他們制作的思維導圖是參差不齊且種類多樣的,這時要發揮他們同伴學習和溝通交流的優勢,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小組討論,取長補短,在共同協作的狀態下完善導圖,使他們通過繪制導圖的過程,準確把握所學知識,將詞匯、短語和句型等知識點都網羅在導圖中,并用導圖來精確記憶和掌握詞、句、篇。
(四)回顧與反思。通過思維導圖了解到本課程所要進行復習的課題之后,還要對本節課、本單元甚至是更多的知識點進行串聯,以達到加深理解和復習的效果,進而使知識點穩定儲存于大腦知識結構中,才能在后期學習中表現得更加自信。
思維導圖本質上就是一種思維發散的工具,將其引入到英語話題復習課中,可以持續地令英語復習課的學習效率得到提升。然而在這一過程中還必須對相關內容進行探索。所有學生都是獨立的,他們的思維能力、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的發展都必然會存在較大的差異性。思維導圖教學法對部分學生可能適合,但是有的學生很可能不適應,使得教學效果無法達到要求。所以,教學時教要結合學生自身的特點開展思維導圖教學工作,以期在教學中達到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