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碩華
(南京鐵道職業技術學,江蘇 南京 210000)
當今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對一個人的交際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它要求現代人才具備高超的交際能力,正確的交往意識以及較強的合作能力。大學生作為承載社會高期望的一個特殊群體,和諧、良好的人際關系必不可少。而近些年來,因宿舍人際關系差而導致的自殺、退學、投毒等惡性大學生宿舍事件頻頻發生。如今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越來越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與重視[1]。因此,研究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問題及對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當前,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從總體上看并不樂觀,其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大學生互不相讓,缺乏寬容。當代大學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養成了很多自私自利、不懂分享以及不懂從對方角度考慮問題的品行。當進入大學后,他們不再被特殊對待,在心理上存在一定落差,再加上欠缺人際關系處理能力,導致矛盾一觸即發。二是生活習慣上的差異。一個宿舍的學生來自五湖四海,地域文化以及生活習慣均有所差異,這就導致在相處過程中很容易引起各種矛盾。比如有人忍不得臟亂差,而有人不注意個人衛生;有人喜歡早睡早起,有人喜歡晚睡晚起等等。三是小團體的存在。大學生宿舍成員由于來自不同地方,往往一部分成員會因為興趣愛好、性格等相似而走得更近一些,關系也會更加親密,或者因為是老鄉關系而更近一些等,從而形成小團體。這些小團體會對其他成員產生一定排斥,進而對宿舍人際關系造成一定影響。
彼此寬容、換位思考就是理解各自之間的差異,寬容互相之間的缺陷與不足,并多站在他人角度想問題,將心比心,從而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每一個人的成長會因社會、家庭、學校與經歷等的影響而使個性千差萬別,大學生要多看他人的優點,盡量少爭個人利益的得失,不能用自己的價值尺度去衡量別人,也不能將自己的想法與觀點強加給別人,這樣煩惱會少很多,大家處起來也會輕松得多。
要想更好解決宿舍人際關系問題,大學生具備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與溝通能力,是必不可少的[2]。但是,這些能力并不是天生的,需后天學習與練習。所以,高校開設提高人際關系的課程與講座。首先,高校在新生剛入學時就積極組織各種關于人際關系的專題講座。由于大學生剛入學,環境出現了很大變化,尤其是和陌生的同學在一起相處,新生很容易不知所措。這時高校應積極組織人際關系方面的講座,引起大家對人際關系,特別是宿舍人際關系的重視。其次,開設和人際交往相關的心理課程或選修課程。比如《心理學》、《合作與溝通》等課程,從而培養大學生在宿舍人際交往過程中慢慢學會互相尊重、互相理解與寬容,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通過這些講座與課程,讓大學生能掌握溝通技巧,縮短和同學的心理距離,同時也可恰當的表達自己的想法,促進友好、和諧宿舍人際關系的建立。
現階段,各大高校越加重視心理咨詢在人際關系方面的作用,所以,應在高校設立專門的心理咨詢室。通過心理咨詢室大力向大學生普及心理健康教育,與此同時,針對大學生宿舍等人際交往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進行專業疏導與指導,為大學生提供團體輔導、個別咨詢等輔導服務,幫助大學生建立和諧的宿舍人際關系。
宿舍文化是大學生學習、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提升宿舍凝聚力,構建和諧宿舍的重要基礎。宿舍文化建設和宿舍中的每一位成員息息相關,高校可通過開展各種團隊活動來促進宿舍文化的建設,建立良好的宿舍文化氛圍。比如:高校可依托高校社團以及學生會,開展豐富多彩的團隊活動,如宿舍趣味運動會、文明宿舍評比、宿舍文化節、宿舍標語大賽等。通過各種團體活動增進同學之間的感情以及協作意識,營造出和諧人際關系,還可豐富他們的業余生活,進一步促進各位舍友之間的粘合力。又比如開展一些人文活動,如:宿舍音樂會、讀書會以及藝術展覽等等,以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養,通過思想文化的熏陶培養他們的情操,消除負面情緒。另外,還可通過評選優秀宿舍、學霸宿舍等活動,給其他宿舍樹立一個典范與標桿,引導學生向這些宿舍學習,這比簡單地喊口號要有效得多。
綜上所述,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和他們自身的學習、生活以及未來發展均有著很大關系。它貫穿于大學生的整個大學生活,所以,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是有效衡量人際交往能力、心理健康水平的一個小標尺。然而當前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存在諸多問題,針對這些問題,高校需積極探索一些有效的解決對策,以營造出和諧的宿舍人際關系,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