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帥帥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北京 100089)
《2017中國女性職場現狀調查報告》顯示,女性群體對于就業中的性別歧視感知更為強烈,超八成女性認為在就業中存在歧視。這其中,女碩士研究生因為有其學歷偏高,社會期望高,年齡偏大等特點,在就業過程中所遇到的歧視現象有其自身特點,值得深入挖掘研究。
本研究以女碩士研究生在就業過程中遇到的歧視現象為入手點,以社會性別理論視角,社會排斥理論分析歸納在女碩士研究生就業過程中不同階段遭受的性別歧視。主要通過就業過程中的四個方面,分別是簡歷投遞,筆試,面試,錄用及待遇來進行分析歸納,最終得出結論。
本研究主要采取半結構式訪談法,主要選取女碩士研究生,包括畢業生和應屆畢業生,以及不同類型的工作單位招聘人員,通過女碩士生本人感受與用人單位的實際操作進行雙向對比研究。最終梳理出女碩士研究生就業過程中所遭受的具體歧視現象。
本研究的重點在于對女碩士畢業生就業過程所遇到的歧視進行分析研究,希望就此可以發現在目前對女碩士研究生就業歧視中存在的共性和特殊性。
關于研究對象和研究內容。(1)在就業歧視的大背景下,以性別、學歷、地點、戶籍為劃分維度,最終選取了女碩士研究生為研究對象,使研究更加具有針對性。(2)著重于對就業歧視過程的研究,通過半結構式訪談得到一手資料,在對資料的分析歸納中總結這一過程的階段性特點,試圖通過對樣本分析,劃分階段。(3)在訪談者中選取了多位用人單位負責招聘的人員,通過對招聘人員的訪談歸納女碩士研究生就業過程中所遭受到的歧視的客觀性,避免單一訪談對象得出結論過于主觀的問題。
在訪談的6位女碩士研究生中,有5位在就業過程中感到,遭遇了性別歧視。訪談的4位招聘人員中,4位都表示在招聘過程中存在性別歧視的情況。有受訪者表示“我覺得吧,性別歧視就是貫穿在整個我找工作的過程當中。”(001)“再投簡歷的過程中,會感覺到有性別歧視,尤其是當時在國企招聘的時候,還有在招聘大學輔導員的過程中就很明顯的感覺到男生會很占優勢。”(003)
1.設置崗位和簡歷篩選階段
在感到遭遇性別歧視的5位女碩士研究生中,均表示自己收到的簡歷反饋相比男生來說,更少一些。訪談的4位招聘人員顯示,在設置崗位的過程中,會有性別歧視的情況,但是多為隱性歧視,不會在招聘職位時明顯提出只要男性,但是會在簡歷篩選時凸顯出來。“我們這個法務我們想要一個男生,但是北京現在好像有規定就是說發的這個招聘通知里面不能帶有就是性別歧視的字眼,所以說我們發出去通知是不限男女的,但是其實我們收到了簡歷之后是區別對待的。”(010)。公務員的崗位設置如果沒有規定需要男性報考,錄取到女性的比例會大很多。
2.筆試階段
受訪者普遍認為,在筆試階段沒有體現出性別歧視。“筆試的時候倒沒什么區別,因為如果他愿意來參加筆試的話,題目啊什么的,其實都是一樣的”(010)。
3.面試階段
在感到受到性別歧視的5位受訪者中,有3位表示,在面試過程中遭到了明顯的性別歧視,表現在同等甚至更低水平的男性應聘者得到了更高的分數。“我在參加公務員面試的時候,我們筆試的前5名都是女生,男生都在5名以外,但是最后面試的時候,總成績的前三名都是男生,也就是他們的面試成績要高于我們很多才能讓總分也比原來的前3名高”(002)。這一結果也得到了招聘人員的證實。“然后面試的時候會盡量的先考慮男生,如果說男生排到前面面試比較合格,后面的女生基本上就不通知面試了。”(008)
4.最終錄用與薪酬
研究結果表示,在最終錄用上與工作初期的薪酬上,沒有存在較為明顯的性別歧視。
在本研究中所訪談的被試中,6位被試其中有5位都表示在就業過程中遭遇到了明顯的性別歧視。其中006號被試表示在就業過程中沒有感受到性別歧視的原因是,相對早的進入目標行業實習,最終直接留任。通過對4位不同性質單位的招聘人員的訪談,可以得出在不同性質的單位招聘過程中,都表現出了不同程度的性別歧視,從另一個視角佐證了性別歧視的存在并不是女研究生的主觀臆想。
研究表示,在男性和女性幾乎相同的條件背景與專業背景之下,男性研究生相比于女性研究生更好就業。
受訪女碩士研究生表示,班級的同學中,男性同學找到工作的比例更高,同比受到面試的機會更多,工作的薪資水平更好,找工作的周期更短。“我當時跟在我這里實習的時候跟我一起實習的兩個男生,我覺得他們能力也沒有很突出,但他們在上半年的時候接到了面試的機會應該是我的兩到三倍吧。”(002)。研究表明,招聘方在最終錄用時存在性別要求大于能力要求的現狀。“我們最后會在一個本碩北大的女生和一個不知名非法本北理法碩的男生之間選擇了后者。”(010)
用人單位在對女研究生進行性別歧視時使用的是隱形的歧視手段,沒有在招聘過程中明確表明不要女性,而是通過別的方式與要求拒絕錄用女性。招聘者在受訪時表示拒絕女研究生的理由多不是硬性理由。還有就是,要你可能你還沒有結婚,你可能要生孩子。我們希望有一個至少在五年十年之內不會面臨生育這件事情的。(008)
用人單位在招聘時,會以某些適合男性工作的理由來淘汰來應聘的女性。女大學生遭遇就業性別歧視的根本原因在于將兩性的生理性別差異等同于社會性別差異,并且無限擴大到就業領域。在調查中,人們普遍認為男大學生比女大學生更能勝任工作,看不到女性大學生的特點和優勢。“他那個選男生的理由,就是男生可以陪他們領導一起出差什么比較方便”(007)。
通過研究表明,雖然女碩士研究生在就業過程中普遍遭受到性別歧視,但是,自我能力的提升有利于提高就業的機會,研究表明,對比女大學生,女碩士研究生對于招聘單位來說有明顯優勢。當自身能力達到較高水平時,性別造成的影響會相應下降。用人單位還是更加看重日后的工作能力。“我覺得研究生學歷可以保證你可以夠得著更好的工作吧,譬如現在就是北京的情況吧,如果你是外地生源的話,如果你是研究生可以解決戶口本科基本上很懸。而且現在我們單位如果你是本科的話,你只能去三級單位,但是就是分院的都要求是研究生的。”(007)
女研究生就業形勢現狀并不樂觀。如何推動女研究生的就業過程更加公平,不受歧視,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從政府角度,政府需要創建良好的制度,完善社會保障制度,讓用人單位沒有后顧之憂。希望相關政府用人單位起到帶頭作用,在招聘過程中保障女研究生權益,婦聯等單位積極引導社會,企業做出相應表率。各用人單位要承擔社會責任,保證招聘工作的公平。高校應設置針對女性特點課程,提升綜合實力的同時做好就業指導工作,幫助女大學生尋找更多更好的就業機會。女大學生要加強自身學術以及實踐能力的同時,及時地制定自己的職業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