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旭輝
目前有媒體統計,武漢市大大小小的設計企業有3000家之多,其中知名的設計企業有中鐵第四勘測設計院、中鐵大橋設計院、中南建筑設計院,中南電力設計院等,這些設計院專業門類齊全、技術力量雄厚、創新能力強,綜合競爭能力強大,是目前市場上大型建設項目的寵兒。而與我們類似的中小型設計企業有近千家之多,生存和競爭壓力巨大。
根據武漢市設計之都建設規劃,到2021年,要實現全市設計產業營業收入2200億元,新增設計企業100家,新增從業人員6萬人,培育一批全國知名的設計企業和設計品牌,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
面對機遇和挑戰,中小型設計企業如何找準定位,贏得發展機遇,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課題。
當前,武漢在全國知名的設計企業有幾十家之多,包括:鐵道第四勘察設計院、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中冶集團武漢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漢鋼鐵設計研究總院、中南建筑設計院、武漢市建筑設計院等。按照設計行業來分,有民用、煤炭、電力、冶金、化工、醫藥、鐵道、公路、水利、郵電等。其中:武漢郵科院(烽火集團),中煤國際武漢設計研究院、中南電力設計院、鐵道第四勘察設計院、中鐵大橋設計院等都是各行業的佼佼者。
成為“設計之都”后,武漢將更能吸引國內外頂尖設計機構,聯合開展世界級的城市設計,助力現代化、國際化、生態化大武漢的實現。按照規劃,下一步武漢將整合各類設計資源,推動工程設計、歷史建筑、工業設計、服裝設計、美術設計等多門類融合發展。
在具體項目上,武漢正全力打造“長江主軸”“長江新城”“東湖綠心”,將重點圍繞武漢主城區長江段,集中展現長江文明、生態特色、發展成就,打造世界級城市中軸文明景觀帶。同時武漢市為加快推進設計之都建設,優化營商環境,正積極清理取消影響設計產業發展的限制性、障礙性、歧視性政策,建立并完善設計企業遭受不公平競爭的投訴與協調處理機制,為內外資和本外地設計企業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可以說,當前武漢的設計企業面臨重大的戰略發展機遇。
近年來,中小設計企業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在設計行業中的比重也逐年增長,尤其是在一些民用領域占比較大。而且中小設計企業已經形成多元化所有制結構,非國有中小型企業占了很大的部分。非國有企業包括資產集體所有、合作所有、私人所有、合伙所有、外資所有以及混合所有類型的企業。中小設計企業在我國現代化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同時也面臨一些困難,主要反映在以下幾個方面:
1.技術創新能力不高。中小型設計企業一般不具備自主開發、創新能力,通常以成熟技術為主,而且是以應用技術為主。
2.研究開發經費投入不足。研究開發經費有限,高級人才匱乏,導致中小型設計企業研究開發能力較低。
3.技術創新激勵機制落后。中小型企業在創新激勵方面往往做得不夠,一方面導致企業創新缺乏活力,另一方面導致留不住人才。
4.中小設計企業工作同質化現象嚴重,這造成了中小企業的千人一面無個性,少活力,缺乏核心競爭力。
中小設計企業是大型設計企業從事設計工作的有效補充,是國家建設發展中的重要技術力量,是國民經濟重要的組成部分。
同時,也要看到中小設計企業自身的缺點:一是目前設計產品生產重合度過高,導致設計市場供過于求是制約中小企業發展的最主要因素,以武漢的裝飾設計公司為例,大有遍地開花之勢,設計工作重合度很高,為了生存,低報價、服務差等惡性競爭情況時有發生。二是由于中小設計企業一般投入和設計規模較小,資本和技術構成一般較低,從而導致競爭能力、抗風險能力低下。特別是很大一部分設計企業集中在從事技術含量低、設計工藝簡單的工作。
如何打破大型設計院的壟斷,在夾縫中求生存,中小設計企業要準確定位,明確發展思路:
1.發揮行業或個體優勢。就是設計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充分發揮和運用其產品或服務對象獨特的部分,利用不同于其它設計企業的獨特產品或服務的優勢,以此來支持企業的持續穩定發展。
2.開發新的市場空間。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的所有環節,都有差異化的可能存在。其中,市場差異化開發是整個運行環節的重點。要分析研究市場,打破思維定勢,通過充分的市場調查,挖掘他人忽略的市場空間。發揮自身優勢,開發大企業無暇顧及的產品和新的市場。
3.加強技術合作,補齊短板。中小型企業在專業化服務方面可以與大企業合作,學習新的技術和先進經驗,彌補技術和能力方面的不足,為創新發展贏得時間和空間。
武漢鐵路時代建筑設計院有限公司是一個小型國有設計院,目前在市場上面臨激烈競爭,缺乏核心競爭力,同類型設計院較多,服務同質化現象嚴重,其發展面臨挑戰。設計院當前主要面臨以下困難:
1.設計院技術骨干力量不足,設計人員大多為年輕員工,設計經驗和能力有待提高。現階段設計院新進的大學生,不能快速形成生產力,而且專業配置不合理,諸如環境規劃專業類的學生較多,土木工程專業類的學生較少,工作能力還有一個學習、適應、提高的過程。
2.市場競爭日趨激烈。隨著武漢局建設格局的形成,基建工作量逐年減少,相應的設計任務也在減少,而且路內及路外各大設計院均參與進來,市場份額逐步減少,且項目零散,設計成本較高,所給費率較低,利潤有限。
3.設計資質較低,業務范圍較窄,所承接的工程受到一定限制。時代院為建筑乙級設計院,在高層住宅設計方面沒有優勢,競爭力不強,目前工作量不飽滿。設計資質和綜合設計能力有待提高。
4.機制不靈活,創新缺乏動力。時代設計院與地方及鐵路大型設計院相比,在用人機制、獎勵激勵機制、管理和創新機制等方面存在諸多差異,職工發揮主觀能動性不強,創新缺乏動力,在管理、技術等方面發展不快。
5.公司制改革后新體制運行,從學習到掌握還需要時間和投入。一是大部分同志的觀念還沒有轉變,認為公司制改革是換湯不換藥,按過去的老套路辦就行了。二是內部規范化管理,很多工作流程大家還不熟悉、不適應。比如說:“三重一大”事項決策會議流程;監事工作規則;黨支部會議議程等,我們還要加強學習和實踐。三是設計院在走市場、與市場接軌等方面還要加大投入,比如:現在已經改制走市場的單位,設有市場營銷部、策劃部、招投標辦公室等部門,而我們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生產上,今后要加大這方面的投入,補齊短板。
1.規范管理,體制創新。設計院的發展目標很明確:就是要打造一支精干、高效、誠信、業務素質強、有競爭力的設計隊伍,圍繞這一目標,在規范管理,經營體制上要調整和創新。一是規范管理,完善各項管理制度,無論是“三重一大”事項決策還是日常考勤管理,工作都要做到有章可循,保證我們決策正確、程序合法、職工隊伍廉潔高效、嚴謹務實、團結向上。二是逐步完善設計院內部管理機構,形成一套與市場競爭接軌的機制,如:成立營銷部和招投標辦公室等,以適應市場的需要;三是構建靈活的用人機制,專業技術人才可培養、引進,可流動、輸出,引入競爭機制和淘汰機制,打破“鐵飯碗”的制約,便于管理,利于發展。四是完善考核機制,實施按勞分配、獎懲分明、公平合理的工資制度,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和創新動力。
2.提高設計院的設計資質和設計能力。目前設計院一是力爭資質能夠升級;二是強強聯合,與地方或鐵路大型設計院聯合起來,彌補技術和專業的不足,以爭取更廣闊的設計市場。當下,時代設計院與中鐵武漢勘測設計院簽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設計服務范圍得到了拓展。
3.大力發展人才戰略。人才是企業最重要的生產力,企業良性發展離不開人才,離不開先進的技術。設計院一是積極引進、培養、發展專業管理人才,制定長遠的人才規劃,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撐;二是引進專家教學,不斷提高職工的技術水平;三是加強與其他設計院的橫向交流與學習,不斷積累工作經驗;四是重大項目請專家把關,不斷提高設計人員的實作能力;五是建立健全、靈活的用人和考核機制,激勵愛崗敬業的員工成長、奉獻、發展,淘汰無責任、無貢獻、無能力的員工;六是形成獨立、完善的企業文化,制定長遠的發展規劃,讓職工有榮譽感、歸屬感、成就感。
4.夯實安全生產的基礎。安全生產是企業的根本,設計院一是要嚴把設計質量關,項目設計質量的好壞關系到企業的信譽和發展,更關系到產品的使用功能和安全;二是提升設計院的品牌效應,把設計工作與完成任務區別開來,不盲目、不應付,在確保安全、質量的前提下,提高勞動效率;三是以安全生產為核心,建立層層把關,環環相扣,多重保障的安全管理機制,確保安全生產萬無一失。
5.集思廣益,積極謀劃經營創效工作。設計院逐步走向市場化,從過去吃大鍋飯到現在自負盈虧,經營效益成了企業生存發展的生命線。與此同時,結合公司制改革設計院調整了經營發展思路:一是下力氣穩固既有的鐵路內部市場,保證收入滿足基本的成本支出和工資需求;二是積極拓展路外市場,探索先進的管理和經營經驗,為下一步的發展打下基礎;三是開發相近的經營業務,如:技術咨詢、市政設計、業務聯合、項目總承包服務等,開辟廣闊的經營渠道;四是營造良好的品牌效應,我們在抓效益的同時還要抓品牌和業績,大力提升企業的知名度和信譽。
目前,時代設計院經過改制,以及與中鐵武漢勘測設計院展開戰略合作,生產經營效果明顯好轉,市場競爭力得到提高,發展機遇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