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 楊 葉克軍 劉宇辰 李 響
(1.安徽信息工程學院,安徽 蕪湖 241000;2.安徽工程大學,安徽 蕪湖 241000;3.天津游泳運動管理中心,天津 300191)
從基本的九年義務教育到高等教育,學生在各個時期都應該創建優良的公民形象,持續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并且運用于實際生活中。伴隨互聯網的出現,一方面給高校思政教育的廣泛普及提供了全新的渠道,另一方面給高校的思政教育帶來了大量問題。基于以上情況,我提出了以下優化策略。
課程教學里面作為最活躍的要素之一,教學策略對教學效果產生了進一步影響。在高校思政教育中運用互聯網信息技術,促進了高校思政教學策略的不斷完善。于是,老師應該利用互聯網技術進一步完善教學方法[1]。因此,對于翻轉課堂教學來說,微視頻是相當有效的教學方法。互聯網信息技術對翻轉課堂進行了創造,翻轉課堂的形式是以教與學的為核心目標。在開課以前,教師提前建造內容專一及時間短暫的微視頻,繼而將微視頻實行傳輸到校園網站以及班級信箱。同學們在寢室收到了微視頻信息,提前進行復習,進一步了解學習的內容。在課堂學習時,教師再根據同學們提前學習的詳細狀況,展開針對性地解惑答疑,讓上課前形成同學們自行學習的主要陣地,而課堂中就形成學生進一步吸收知識的陣地。這種教學方法不僅改變了學生以及老師在思政課堂上的地位,而且改變了課后以及課前的基本功能,使思政教育的有效性獲得了進一步提高,然而這樣的教學方法能夠被普及的原因,大多數是來源于互聯網時期的到來。
長時間以來,高校思政教育中最核心的教學資源都是教材。現階段高校思政課本都是通用的,這套圖書內容嚴謹以及章節清晰,擁有較強的理論性以及教學價值。可教材資源依然擁有一定的約束性,一方面,教學內容很難與時俱進,具有些許滯后性;另一方面,教材資源的形式以及內容都具有較大的約束性。為此,導入互聯網資源具有較好的作用。互聯網資源的特點包含多樣性、共享性、海量性以及實時性等,基于互聯網背景,優化高校思政教育一定要借助于互聯網空間,通過收集以及運用互聯網資源更好地拓展教學資源。以近代史教學來講,我國近代的歷程波濤洶涌,以近代史為關鍵題材的紀錄片以及影視作品非常多,這些都是教學進程中的主要資源,老師能夠利用視頻資料進一步填充教材教學,這樣可以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起來,有利于教學效果的不斷深化。同時,在使用互聯網資源的進程中,老師要充分重視所選內容的深入性以及針對性、啟發性。
如今的高校思政教育進一步受到空間與時間的約束,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常常產生捉襟見肘的情況,尤其是對部分知識儲量非常大的課程,如“中國近代史綱要”,有限的學時不符合巨大的課程容量,利用網絡促進在線學習是高校有效優化思政教育的措施之一。以前的在線學習主要是以學校的學習網站為載體,不能進一步擴展學生的學習視野,不斷弱化了互聯網學習的開放性特點[2]。于是,慕課平臺具有非常好的運用價值。慕課主要是指對在線課程進行深入開放,是學生在線學習的主要陣地。目前,國內已經有很多的慕課平臺,例如,學堂在線以及中國大學MOOC(慕課),這些慕課平臺進一步包含了很多的優秀課程。老師在思政教學過程中能夠為學生舉薦部分優秀的慕課平臺以及課程資源,讓學生通過休息時間,仔細觀看思政教學視頻,如此不但可以有效讓學生的思政學習打破空間與時間的約束,而且可以延伸學生的學習視野。
伴隨移動通信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及其與互聯網的深入結合,移動網絡的使用群體以及覆蓋范圍不斷擴大,社會由此踏入了網絡時代。于是在這種背景下,高校對思政教育進行優化的時候,需要進一步發揮移動網絡在學生學習思政時的作用。智能手機是學生進一步接觸移動網絡的終端,手機已經變成高校有效優化思政教育的核心載體,為此,App具有深刻的運用價值[3]。思政教育作為高校教育的核心構成部分,已經有很多院校設立了思政教育App,例如,某大學研制開發的思政App,某大學研制開發的工大思政App等,內容包含很多經典案例、考試題庫以及學習資料,并且具有交流互動的作用,有利于學生的思政學習。于是,高校應該從學生的具體學習現狀出發,研發特色的思政教育App,對學生的學習陣地進行擴展。
一言以蔽之,高校一定要進一步了解到思政教育的實際意義,使用有效的手段推進思政教育的改革與創新。互聯網背景下優化思政教育應該敢于創新教學模式,強化理論與實踐的整合,改變思政教育的思想,進一步鍛煉學生個人能力。唯有有效整合以及完善教學資源,不斷優化教育制度,才能夠提升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