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琴
(麗江師范高等專科學校,云南 麗江 674199)
高專院校是為我國社會建設培養專業人才的主要平臺,其人才培養方式將直接影響學生綜合能力的形成。思政教育在高專院校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毛中特》是一門基礎課程,也是思政教育得到滲透的一個渠道。因此,高專思政教師應該認識到這門課程的重要性,并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選擇合適的方式優化《毛中特》課程教學效果。
首先,教師應該應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對這門課程保持新鮮感,這樣才能使學生愿意主動、自覺的參與到教師組織的教學活動當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學習情境,開展以學生為主體的合作探究活動,播放微課、慕課,構建翻轉課堂等。其次,教師可以嘗試開設第二課堂,為學生組織一些課外實踐活動,使學生能從實際行動的角度踐行在《毛中特》課堂中所掌握的理論知識和信念。學生在參與實踐活動的過程中能對課程內容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感受,有利于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最后,將《毛中特》課程內容與現實社會聯系起來,將一些經典案例導入到課堂教學中,通過對話的方式引導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從而達到優化教學效果的目標。
首先,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在《毛中特》課程中的核心內容是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要想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教師自身應該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形成深入的理解,并能從形式和內容方面將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以及毛澤東思想有機結合起來。從教學技術的角度來看,教師應該合理把握授課語言和思維,為學生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1]。其次,提升教師的道德品質。從思政教師的角度出發,應該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注意塑造自身的德行。只有教師能表現出對工作的敬業態度,才能更好的將全身心投入到教學工作當中,表現出對學生的關愛。最后,提高教師的信息化素養。信息技術已經成為了一項重要的教學工具,很多教學方法需要依托信息技術才能得到開展。這就需要教師加強自己對信息技術的運用能力,更好的將其教學優勢展現出來。
從教育教學的角度來看,只有將理論與現實結合起來,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高專《毛中特》課程與現實之間存在密切的聯系,主要表現在理論—政策—現象這樣的關系。所以,思政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應該將現象巧妙融入到理論的教學過程當中[2]。高專階段的學生已經形成了較為成熟的學習認知,如果教師一味講解“是什么”,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而是應該帶領學生深入挖掘現象背后的“為什么”,這才是《毛中特》這門課程的教學重心。教師可以將現象作為著手點,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對理論進行深入挖掘。
傳統的《毛中特》課程教學模式下,大多數思政教師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僅僅將書面考試作為考核學生學習這門課程效果的唯一方式。這樣的考核方式已經無法完全適用于現代高專《毛中特》課程教學的實際情況[3]。因此,要想達到優化課程教學效果的目標,教師應該對課程考核方式進行改進。首先,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實施考核,將考核與該課程的特點結合起來,重視日常考核和期末考核的比例分配。其次,將能力考核作為側重點。在“學以致用”理念的指導下,應該在考查理論課程的基礎上,重視培養學生形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后,實施有效的教學過程管理。教師應該有意識將“結果管理”的觀念轉換為“過程管理”,通過這樣的方式從更加全面的角度評價學生在《毛中特》這門課程中的學習效果。
綜上所述,優化《毛中特》課程的教學效果已經成為了高專思政教師面臨的一項重要課題。因此,思政教師應該從自身的角度出發,正確認識《毛中特》課程的教育本質和目標,提高課堂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強化自身的綜合素質,將現象巧妙融入教學過程,優化課程考核方式。通過本文對優化高專《毛中特》課堂教學效果的路徑展開的一系列探析,希望能為提高這門課程的教學效率提供一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