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全國各大高校都在不斷探索與思想政治課程相關的課程改革,其中不少學校都將思政課教學目標與紅色資源進行對接,以此對教學形式與教學內容進行改革。特別是一些具有豐富紅色資源的地區,各高校積累了較多的做法與經驗。但是將紅色文化與思政課技巧融入過程中,缺乏全環境、全方位、全要素、全過程的融入,這就導致紅色文化資源教育作用未能全部彰顯出來。在高校的思政課中也未能充分體現紅色教育的教育功能,所以如何才能在高校思政課教學與紅色文化之間形成精準對接,通過精準利用紅色文化使得教育資源有所拓展,不斷提高高校思政課堂教學實效性,成為當前熱議的話題。
紅色文化在教學中出現缺位情況。在高校思政教學過程中,紅色文化長期出于缺位情況,主要指的是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雖然將思政課教學與紅色文化進行對接,但是在實際教學中選擇使用了紅色文化中與教育相關的資源,針對教學內容教學課題等,有選擇性的加入了紅色文化內容,深入且全面的挖掘紅色文化內涵。但是在挖掘過程難以彰顯現代價值與時代性,與此同時,也難以將紅色文化與學生學習興趣進行結合,這就導致兩者在不斷貼近過程中,未能充分的發揮紅色文化教育意義,并且出現大量紅色文化教育資源未能被充分開發情況,難以在思政課教學過程中將其充分地融入其中。在高校思政課中存在紅色文化缺位情況,不僅導致紅色文化資源浪費,同時也難以提高教學效果。
紅色文化在教學中出現錯位情況。在高校思政課程教學過程中紅色文化出現錯位情況,主要指的是在開展教學時,紅色文化教育資源在使用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問題,教師未能對紅色文化使用形式進行充分的考量與權衡,導致紅色文化資源在教學過程中形式多于作用。比如在開展實踐時,教師組織學生觀看相關影片,或者在特殊節日對學生進行教育,帶領學生參觀烈士陵園、博物館等,這種形式雖然看起來十分熱鬧,但確缺乏實際教學效果學生也難以收獲一定的知識。因為教師對紅色文化缺乏深入的研究與理解,導致其在教學過程出現順從的情況,最終導致紅色文化在教學過程中發生錯位。在該情況影響下開展的思政教育,不但未能對學生起到提高教學水平、提高知識、價值等作用,同時也會導致很多學生在接受文化教育時只是注重形式教育,未能認真對待教學內容。
紅色文化在教學中存在越位情況。在高校思政教學過程中,紅色文化存在越位情況,主要指的是將紅色文化與高校思政教學過程進行融合過程中,紅色文化為能準確的找到自身位置,往往會與思政課教學內容出現本末倒置情況。紅色文化資源具有一定的思想教育功能,但卻不是能夠作為教學全部,而是作為一種服務于思政課的資源,其主要功能就是與思政課緊密相連,以此才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如果未能正視紅色文化資源,在教學過程中的位置與作用,就會導致紅色文化教育功能雖然發揮出來,但是卻忽略教學本身情況,不僅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反而會難以保證高質量的完成思政課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
全要素組合配置。陳旭正曾經在其著作《課程與教學理論》中明確的指出,教學活動六個要素,將教學活動可以分為教學時間,教學環境,教學手段,教學內容,學生個體,教師個體等六個部分。在高校思政課教學過程中,則是處于一個十分復雜的教學系統中,其教學實效性必須通過教學系統內部各要素不斷地結合,并且相互的對接才能滲透,在思政課程教學過程中,實現各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與相互聯系,對于思政課程教學產生最大影響。從上述這些內容來說,高校思政課程教學小組可以對紅色文化所含有的各種教學資源進行深入的挖掘研究,篩選出與思政課程教學內容相符合的教學知識,并且針對教學不同關節制定相對地融入方法,同時要做好分門別類,以此保證紅色文化教育資源與各要素結合最優化,從而最大效率的利用紅色文化教育資源,提高思政課教學效果。比如在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利用革命歷史與發動群眾,聯系群眾,依靠群眾等相關實例進行講解,人類群眾在歷史發展過程中所有渠道的作用,這一內容通過具體實踐對知識點講解,幫助學生對課堂知識進行吸收。
全方面立體融入學生。在大學四年的學習過程,實際是體驗一個由淺入深的過程。紅色文化在各高校思政教學中不斷的滲透,需要從學生的認知特點與學習成績出發,分重點,分階段,分別領域,積極的采用滲透方式,逐漸與思政課程進行結合。根據不同學年思政課教學內容,可以將紅色文化記憶滲透其中,制定出具有高效率的滲透方式。并且不斷規劃出每個學年所需要滲透的內容與時間表。比如黃岡師范學院充分利用紅色文化教育資源與思政教學任務進行結合,開展四年四主題文化活動。在第一學年開展“文化紅色路”主題,比如參加游歷活動,開展身體鍛煉等;到了第二學年開展“我懂這片土地”主題,學校組織學生觀看影片,舉辦各項知識講座;等到了大三則開展“我是祖國建設者”的社會實踐活動;最后到大四開展與“文化共相處”的文化活動,從四個方面不斷培養學生對我國紅色文化的進行能力與認同感。通過這些方式,使得在大學不同階段都能將紅色文化滲透其中,最終實現全方面滲透,使得紅色文化的作用發揮到極致。
全方位與多重覆蓋。在高校的教學過程中,在運用紅色文化教育資源時大多是采用理論學習方式或者學校統一組織學生參觀博物館等,這種教學方式具有單一性。如果依靠這些形式來實現思政課教學與紅色文化精神對接,其實是遠遠不夠的。在開展紅色文化與思政課對接過程中,不能采取全理論灌輸方法,這就在對學生的價值判斷,道德觀念,思想意識產生影響前提下,必須重視實踐教學,所以在文化教學中,比如以在紅色文化與思政課程結合過程中,將色文化不斷的深入其中,使其貫穿在學習各個方面,同時在完成實踐過程中,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情景表演,再現當年的革命歷史??梢岳眯交鹣鄠鬟@一主題,學生自己組織,編導,排練等,不僅能夠親身感受紅色文化,也能更加堅信自己的理想與信仰。高校在思政教學中過程中可以開展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實現思政課教學內容與紅色文化形成對接,并且將重點放在理論滲透的同時,還需要兼顧課堂實踐,以此實現自主教學全方位覆蓋。
綜上所述,紅色文化作為革命歷史年代保留下來的文化遺產,為我國高校思政課教學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與文化基礎,在高校思政教學課程不斷推進與改革的過程中,實現高校思政課教學與紅色文化有效對接。可以為思政教學加入新的活力,以此為我國開展思政課教學工作,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