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海年

【摘要】目的 本次研究分析在心內科患者護理中采用責任小組組長管理的應用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樣本從本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心內科患者中選取100例,將護理方式作為分組依據,實驗組患者采用責任小組組長管理模式,對照組患者采用傳統責任制護理,對比兩組患者護理結果。結果 統計數據分析兩組患者護理質量評分,研究得知,實驗組患者護理質量評分較高,兩組對比符合統計學標準,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通過此次研究得知,在心內科患者護理中采用責任小組組長管理,能明顯提高患者護理滿意率,改善患者護理質量。
【關鍵詞】心內科;責任小組;組長管理;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9.27..01
在心血管內科疾病患者當中,患者疾病一般比較危重,另外護理工作比較繁重,而近年來由于護理人員招聘的數量越來越多,護理團隊也越來越年輕化,并且各項專業疾病的掌握程度也具有一定的差異,護理質量也無法得到保障,因此需要對現有的護理人力資源進行利用,合理的安排各項工作,對護理人員的潛能進行激發,對護理質量進行改善,從而提高服務質量,本次研究特對本院心內科患者采用不同的護理方案,探究責任小組組長管理的應用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研究樣本為本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心內科患者100例。將100例患者依據護理方法分為兩組,實驗組與對照組。對照組45例患者中,男22例,女28例,年齡32~64歲,平均(52.2±1.1)歲;實驗組50例患者中,男23例,女27例,年齡32~62歲,平均(52.1±2.2)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對本次研究沒有影響。
1.2 方法
實驗組患者采用責任小組組長管理模式,組建護理小組,護士長根據科室收治特點,在周一到周五安排五名護理人員,周六與周日安排四名護理人員,護士長需要每天進行分組,責任組長進行分配病人,根據患者的病情進行調配,采用五查五指導的管理方式。第一查一指導:在早上接班的過程中,在晨間對護理資料進行收集,對于病情不穩定或者是新入院、手術、轉院等患者進行重點觀察,另外需要詢問護理人員患者的護理情況,落實護理各項措施,在交接班的過程中,護理人員需要進行心電監護回顧、肺部聽診與心臟聽診。第二查二指導:上午下班的時候,需要將治療班、管床醫師、辦公班進行溝通,對問題進行反饋,護理人員需要重點落實措施,針對檢查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監督,檢查患者基礎護理、出院指導、特殊治療、動態心電圖進行檢查。第三查三指導:早班接班的過程中,需要對患者的醫囑了解情況進行分析,對患者的輸液情況、服藥情況進行分析,對于特殊治療進行重點觀察,另外在傳遍交接的過程中,需要對危重患者、新患者的工作重點進行指導。第四查四指導:下午接班的過程中,對重點患者的情況進行觀察,對于2天以上為排便的患者以及體溫在37.5℃以上的患者進行分析,另外需要針對手術患者、病情不穩定的患者的護理方式進行落實。第五查五指導:在交班之前,需要落實各項檢查情況,對新進患者進行健康知識教育、基礎護理模式,落實護理文件書的書寫,在晚班接班的過程中,還需要督促下級護理人員解決各項問題。
對照組患者采用傳統責任制護理。
1.3 觀察指標
護理質量評分。
1.4 統計學方法
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分析研究。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以x2檢驗,相關性采用Pearson分析法,當P<0.05時,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見表1)
3 討 論
在本次研究中,統計數據分析兩組患者護理質量評分,研究得知,實驗組患者護理質量評分較高,兩組對比符合統計學標準,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通過此次研究得知,在心內科患者護理中采用責任小組組長管理,能明顯提高患者護理滿意率,改善患者護理質量。
參考文獻
[1] 趙晉平.責任小組組長管理在心內科護理中的應用[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1,04(9):154.
[2] 丁金玲.責任制護理小組管理模式在心臟內科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2,18(16).
本文編輯:趙小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