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薔
(長春大學旅游學院,吉林 長春 130000)
隨著社會的發展,教育部針對大學英語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不斷強化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發展,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能力,以實現學生大學生綜合素養的全面發展,實現大學生的個人進步,進而滿足社會、學校提供高素質的英語應用人才,滿足學生自己個人的發展需求。但是在實際的大學英語教育教學過程中,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學生一年的大學英語課程實際上僅有10天左右,受到學分以及學時壓縮的影響,并不能充分滿足學生英語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需求。面對這一現實情況,積極利用現代信息化的時代特點以及工具,開創新的英語第二課堂是現在十分重要的,是提高學生英語應用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際意識和培養能力的重要途徑。大學英語教師以及學校領導必須加以足夠的重視,應用現代智能移動設備打造“移動微學習”環境,并結合、利用校園豐富多樣的社團活動,去構建英語第二課堂,開展創新教育,以實現大學生的全面發展與提升。
在2016年的《大學英語教學指南》上就明確指出了要大力推進現代化的教育技術,尤其是在英語教育領域或其他外語教育領域,信息技術的教育作用已經非常明顯,教師必須加以足夠的重視。另外,現在所追求是自由化的學習,打破實踐和空間限制的學習,所以說是數字學習的延伸,也就是泛在化(Ubiquitous)學習,又名普適(Pervasive)學習[1]。
時代的進步,科學技術的進步以及移動通信技術的普及發展,使得移動學習以其獨特的優勢逐漸進入到泛在化的學習體系當中。另外,針對語言知識的學習以及能力的提高,很多的人都認為語言學習并不是有意識的學習,大量的可理解性的輸入能夠有效促進語言的學習和掌握,但是在現實過程中,針對母語學習,學習者有著非常多的機會,而第二語言學習者,在現實生活當中卻缺乏對第二語言環境的接觸。而泛在化學習的存在,則為二語學習者提供了非常豐富的,且無處不在的學習環境,能夠有效的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獲取語言知識,并充分打開學生語言交際渠道。
在全球化以及信息化的時代背景下,積極培養大學生的現代化信息意識,強化提高學生的英語交際、跨文化交流以及思辨的能力非常重要,大學生作為建設社會,推動時代發展的中堅力量,英語素養和能力的強化提升也是社會和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眾多教師以及學生自身也不難發現,影響學生英語口語交際能力的重要因素和環境有著極大的關系,而他們之所以講不好、說不順是和語言環境的缺失有著極大關系的。而且當前高校英語評價的手段,最終的測試也主要與試卷測試結果有關,再者就是課上時間的提問回答表現,并未直接針對學生的英語口語交際能力進行直接的考察,而學生處于母語的環境,對自身英語交際表達并不十分上心,這就直接導致大學生的英語口語交際能力并不高,可以說是其英語學習中最薄弱的環節。最后受到課堂教學要求以及學時的問題,針對學生的英語口語實踐教學還存在差距,需要加以彌補。
而社團活動,尤其是英語社團可以充分補充英語課堂教學內容,以多元化、內容豐富的活動,實現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提升,其中所滲透的西方文化,能夠充分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2]。加上信息技術移動設備的支持,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為學生營造了豐富和諧的英語交流環境,能夠為學生打造一個具有英語浸透式的校園氛圍,各類英語演講、辯論等活動的開展,更是提高了學生的創新思辨和語言表達、應用的能力,還有利于學生國家思維以及國際視野的拓展,意義重大。
總之,單一的課堂教學并不能滿足大學生未來發展的需求,更加無法滿足社會以及時代進步對跨文化意識和能力人才的需求。所以大學英語教師教學必須重視第二課堂的開發,走進生活,走進實際。積極通過互聯網信息技術為學生打造線上輕松自由的英語學習鍛煉的環境,打開學生的國家思維模式,通過英語社團活動的開展,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交際以及應用的能力,培養出國際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