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樹湘
(云南師范大學國際漢語教育學院,云南 昆明 650500)
漢字作為一種歷久彌新的文字,漢字在字形上具有其鮮明的特點:漢字是方塊形的,漢字的結構具有層次性,漢字書寫有一定的規律。但這也造成了初級階段的非漢字文化圈的學習者在學習漢字上的困難。
對于非漢字文化圈的學習者來說,書寫漢字的難度極大。筆畫教學是初級階段漢字教學的重要部分。漢字的書寫是從筆畫到部件,再到整字的過程。對于母語為拼音文字的學習者來說,方塊形的漢字學習起來并不容易,而筆畫就是學習者需要攻克的第一道難關。
在以往的漢字教學中,往往認為漢字教學從筆畫開始教學有些零散,因此更注重部件的教學。尤浩杰(2003)則通過分析大量語料得出了一個結論:非漢字文化圈學習者書寫漢字時對正確率影響較大的是筆畫,而不是部件。因此,在初級階段教學中要注重筆畫教學。
筆畫的書寫對學習者能否正確書寫漢字有很大影響。金枚(2015)指出:筆畫增減、筆畫形錯是初學漢字的外國學生最容易偏誤的類型。由于漢字中有大量的形近字,學習者很難區分,也很容易出現筆畫增減的偏誤,例如:“了”和“子”,“大”和“天”等。形近字還會讓初級階段的學習者出現筆畫形錯的偏誤,例如:“見”和“貝”,“干”和“千”等。這些字筆畫數量一樣,區別在于筆畫形狀不同,非漢字文化圈的學習者初學時很容易出現這樣的偏誤。
在漢字教學中筆畫是不可忽視的重要部分,需要學習者和教師多加注意。筆畫書寫規范與否對漢字整字的影響很大,書寫不規范容易造成寫錯字或寫出來的漢字不成字的后果,所以要從一開始就緊抓漢字筆畫的書寫規范。
漢字的基本筆畫有八種:點、橫、豎、撇、捺、提、折、勾,除此之外,對于漢字筆畫的總數、類別等學界尚未有一個明確的定論。但通過對漢字筆畫的歸類總結和整理,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王漢衛、蘇印霞(2012)歸納整理出了25種教學筆畫,即19種基礎筆畫和6種非基礎筆畫。學習者只要掌握了19種基礎筆畫就已經打好了大部分漢字書寫的基礎。對漢字筆畫有針對性地進行整理分類,明確了教學內容,使教學更具有針對性。
教師在進行漢字教學時可采用多種教學方法,讓學生保持學習積極性。當學生在重復練習書寫漢字的枯燥過程中失去學習興趣時,可用游戲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進行漢字練習時,可采用競爭機制,對用時短且準確率高的學生進行獎勵,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活躍課堂氣氛。
書寫筆畫是書寫漢字的第一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注意學習者筆畫書寫的規范性。橫平豎直是最基本的,教師要加強監督學生筆畫從書寫的方式到寫出來的筆畫的規范性,讓學習者從一開始就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為漢字的規范書寫打下扎實的基礎。
劉麗萍(2008)和尤浩杰(2003)還對筆畫數進行了研究,得出了非漢字文化圈學習者加工漢字過程中存在的筆畫數和部件數效應的結論。對于初級階段的學習者來說,書寫漢字時筆畫數的多少對書寫正確率有較大的影響。因此,在初級階段的漢字教學中,針對學習者易誤加或遺漏筆畫的漢字,可用筆畫數輔助學習者識記、書寫漢字。
在漢字教學的過程中,還需注意到認讀漢字與書寫漢字的難度差異。在劉麗萍(2008)的研究中可以看出,筆畫數效應在認讀漢字時并不明顯,具體都體現在書寫漢字方面。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不同的教學任務來進行漢字教學,不同的課型對學習者提出不同的漢字學習目標,比如口語課以認讀漢字為目標,綜合課以書寫漢字為目標。
本文強調筆畫教學的重要性,并不是否定通過部件教學漢字和直接教授整字的教學方法。漢字的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不同的階段應該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初級階段的學習者容易產生畏難情緒,從簡單的筆畫入手進行教學,學習者較容易接受。到了中高級階段,可采用通過部件教學漢字和直接教授整字的教學方法,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學生較容易接受,也能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本文對筆畫教學的重要性、筆畫教學的內容進行了簡單的闡述,提出了幾點淺薄的教學建議,希望對實際漢字教學有些許幫助。影響漢字書寫正確率的除了筆畫數效應,還有部件數效應等,本文并未一一提及,但并不代表否定它們對漢字書寫的影響。本文闡述的內容大多是理論性的,還需要實踐證明其可操作性以及教學效果,筆者會在今后通過實踐檢驗理論,并加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