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羅秀連 張麗梅
(作者單位:廣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自身的思想建設,既能吸取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也能結合自身實際,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地進行思想建設,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提升解決中國實際問題的能力。鑒于思想建設的重要意義,那要如何開展黨的思想建設?提高黨員干部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和思想政治覺悟,增強黨性觀念,不斷解決思想入黨問題;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理念。尤其在現階段,要實現教育強國的戰略目標,實現兩個百年目標,黨的思想建設對滋養青年人才健康發展的和諧大學文化建設顯得尤為重要。
大學文化建設包括精神文化建設、制度文化建設、物質文化建設和行為文化建設。其中,精神文化建設包括大學精神文化即包括大學目標、大學理念和大學精神。制度文化建設包括教學制度、科學研究制度、人事管理制度、后勤保障制度,大學制度文化是有關大學管理制度和行為規范的總和。物質文化建設包括大學的學科設置、大學辦學條件和教師隊伍。行為文化建設包括大學校長行為、大學教師行為、大學生行為和大學內部人際關系等幾個方面。
大學文化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的重要構成,對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具有重大意義。
精神文化建設更需特色化。每一所高校都應該根據自身的優勢以及國家、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確定好自己的大學目標、大學理念和大學精神,也就是建設好自身的精神文化。這是一個個性彰顯的時代。我國各個高校的發展應該結合自身實際,走特色發展的道路,確定具有本校特色的大學目標、大學理念和大學精神,使得自身的精神文化建設應該更具特色化。
制度文化建設更需人性化。教學制度的制定是否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科學研究制度的制定是否調動教輔職工進行科學研究的積極性、人事管理制度是否促進教輔職工晉升、后勤保障制度是否及時合理,這些都影響著高校制度文化建設是否有效合理。
目前,我國高校的制度文化建設存在幾個問題:教學制度嚴謹但缺乏彈性,對學生的考核基本依靠分數而定,對學生的日常行為考核重視不夠;科研獎勵機制不足,不能全面調動教輔職工科研的積極性;人事管理制度不能及時給予年輕教輔職工晉升空間。只有以人為本,才能建設更加人性化的制度文化。
物質文化建設更需現代化。隨著時代發展,越來越多的現代化教學大樓拔地而起。數字網絡媒體走進了大學課堂,極大提高了大學課堂教學的效果。越來越多的院校緊跟社會人才的需求,在學科設置上新開始了許多新課程,促進了大學生的知識結構更加全面,增強了大學生的社會適應性。
行為文化建設更需自主化。大學的行為文化建設對學校自身的發展傳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校長是學校發展的掌舵人,代表著學校的管理、學術等各方面。大學校長行為對本校的教師行為和大學生行為起著榜樣模范的作用。高校可不定期舉辦大學校長活動。這種招賢納諫聽取一線師生心聲的活動,表明了學校管理上的接地氣,體現了嚴謹踏實、勤于開展基礎調查的行為文化。
大學教師行為應該自主化。大學教師承擔著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的重任,對學生的成長和學校的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高校要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引進人才、留住人才,調動大學教師教學和科研的主觀能動性。
大學生行為應該自主化。現代大學生的自我意識越來越強,但依賴性強、團隊合作意識較弱,這就需要以人為本,調動積極性,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活動,形成自主化的大學生行為文化。
青年大學生將是實現中國夢的主力軍。如何培養合格的主力軍?這既要給青年大學生教導夯實的專業知識,更要引導青年大學生努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其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其內容涵蓋了國家層面、社會層面、公民層面。“愛國、敬業、誠信、友善”對青年大學生起到了很好的規范引導作用,推動大學和諧校園文化建設。
以人為本、執政為民是黨一貫追求的執政理念。高校的發展,在堅持黨的領導前提下,要借鑒黨“以人為本”的重要內容。高校的“以人為本”主要是以學生為本,關注學生的發展,以教師為本,為教師提升提供平臺。
以學生為本,就是要以學生的成長和發展為目標。首先是要以學生的興趣和專業發展為主,提供專業知識培養,既要由淺入深開設專業課程,也要開設交叉課程,拓寬學生的學術視野。其次,要在課外課堂,多開設社會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參加各種實踐活動,提前適應社會。再次,對學生的考核,要把課堂內和課堂外相結合,把成績、品行和能力相結合,忌以分數論英雄。
以教師為本,為教師的教學和科研提供相應的條件,滿足教師鉆研教學、致力于科研的需求。教師是教育發展的第一資源。第一,要為教師尤其是青年教職工提供相應的生活條件,讓他們安心工作。第二,要提供相應的教學和科研的條件,有相應的激勵措施,充分調動教師的能動性,鼓勵教師努力提升教學效果,潛心做科研。第三,要有相應的考核體系,鞭笞教師努力完成工作任務。同時提供青年教師發展晉升的空間。
時代在進步,高校在發展。高校要與時俱進的發展,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發展思路要與時俱進。高校如果故步自封,墨守成規,就會脫離社會,發展止步不前。高校要跟隨黨的發展思路,努力實現“教育強國”的國家戰略目標,調整自己的發展戰略。第二,管理要與時俱進,對學生的管理,既要根據每一代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對癥管理。也要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QQ、微薄、微信與學生溝通交流,拉近彼此的距離。第三環境、教學等硬件設施要與時俱進。引入網絡媒體設備,提高教職工的教學效果和科研、工作的效率。
實事求是,是黨的思想建設的一個重要方法。高校要發展,要建設和諧校園文化,只能結合自身基本的實際情況,實事求是,穩步發展。每一所高校,都有自身的人文歷史、地域特色、專業優勢。這是高校的“個性”,也是高校文化的“特色”。根據本校實際情況,建設本校的獨具特色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質文化和行為文化,培養具有本校文化特色的青年人才,為“教育強國”輸送源源不斷的棟梁之才。
總之,必須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堅持以人為本、與時俱進、實事求是,才能建設出和諧的校園文化,為青年人才的成長成才提供良好的環境,為社會源源不斷輸送人才,實現教育強國的戰略目標,從而促進“中國夢”的早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