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愛桃
(銅仁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貴州 銅仁 554300)
作為當代大學生,學會感恩既是時代要求、民眾期盼,也是提升自我修養,完善人格,促進發展的需要。將感恩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有利于加強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想的感恩教育,同時有利于激發大學生感恩意識、行為養成,促進其成長成才。
為了充分了解和掌握銅仁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對于感恩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情況,專門設計了調查問卷,共計向學生發放問卷400份,收回有效問卷373份。通過對有效問卷進行現狀分析,得出以下結論。
第一,學生感恩教育成效顯著。近年來,銅仁幼專在思政教育和思政工作中取得了重大進展,尤其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板塊中成效顯著,大多數學生充分肯定了學校將感恩教育融入思政課教育教學的做法,對其重要性也有了一定的認識和了解。
第二,學生感恩教育還有差距。一是識恩感受不深。如在問到“在聽過《感恩的心》后你有什么感受?”的問題時,64%的同學認為感觸頗深,還表示要衷心地感謝身邊的每一個人,但仍然有6.2%的同學認為剛開始聽的時候會有點感動,現在已經麻木了。二是對知恩理解不準。一些大學生對父母的艱辛付出不理解,只強調索取與權利,不懂得奉獻與義務,只強調與父母間的物質關系,而忽略了情感與精神交流,甚至還有些學生在學校里盲目攀比、擺闊,沉迷于網絡游戲難以自拔,忘記自己作為學生應該好好學習這一“本職工作”。三是感恩行動不實。大學生中的弱勢群體,由于物質生活條件、知識能力素養、教育資源分配等不利的客觀條件,加之一定程度主觀上身心脆弱、敏感等,易產生自卑甚至敵視社會心理,導致感恩行動無論從客觀因素還是主觀因素上都出現不實的現象。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接受感恩教育的對象。一方面自我感恩意識存在偏差。當前部分學生依賴思想比較嚴重,有些學生心安理得地享受社會、學校、父母和他人提供的幫助。認為理所當然,不但沒有感恩之情,反而抱怨社會不公。另一方面感恩他人意識存在差距。很多學生自身存在道德品質修養不足,不重視提升自身思想道德素質,不明確自己的權利和義務,只是一味索取不懂得付出。問卷調查發現,部分學生存在對父母親情、他人、社會責任感不足甚至缺失現象;還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立、冷漠無情、只圖索取,不懂回報、更不知道如何關心他人,認為任何事情都“心安理得”,導致感恩意識與能力逐步喪失。
思政教師是感恩教育融入思政課堂教學的主力軍,思政教師理論水平的高低將影響到學生對感恩教育的認知。首先,銅仁幼專思政教師隊伍規模小、工作量巨大,面臨著來自各方面的工作壓力,有些思政教師不僅承擔教學任務、行政工作,而且還擔任班主任職務,造成精力不足;其次,教師在完成大量的工作量之余沒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認真鉆研書本以外的知識,更是缺乏對感恩教育的深入研究;再次,思政教師繼續教育,尤其是外出學習、培訓機會較少,教育教學理念有待更新。若教師的教育理念得不到及時更新,不僅阻礙教師個人發展,還影響到學生接受新知識。
學校在學生感恩教育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但當前學校感恩教育內容和方式偏形式化。一方面,學校感恩教育內容形式化。面對市場經濟的沖擊、當前大學教育的就業化傾向等,大學教育更側重其功利化一面,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德育的育人功能;另一方面,學校感恩教育方式形式化。例如感恩教育的形式也無非主題班會、感謝信、觀看各種音視頻資料、學院官網、宣傳欄、主題晚會、社團活動、志愿活動、社會實踐等,難以形成一種常態化、長效、特色機制,真正在入腦、入心、入行上缺乏實質性的舉措。
一方面培養學生的感恩意識。讓學生逐步識恩、知恩,感恩。在思政課的教育教學過程中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各種感恩活動豐富第一課堂的感恩教育內容與形式,同時將“第一課堂”和“第三課堂”有機融合,讓每位學生能全面識恩,科學知恩,逐步感恩。
另一方面化為感恩行動。一是利用校內外實訓和實踐基地,學雷鋒、五四、三下鄉、青年志愿者服務等實踐平臺,在重要時間節點和節假日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實踐活動,將感恩意識化為一點一滴的感恩行動;二是可以通過各種校內公益性社團,開展形式多樣的志愿者服務活動,在奉獻愛心的同時學會幫助他人,關懷他人;三是利用社會實習,用自己的一技之長去回報社會,感恩社會。總之,感恩教育需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且要不斷地去踐行。
按照“配方新穎、工藝精湛、包裝時尚、終身受用”的要求,立足高職高專學生思想文化實際,思想政治理論課在做好“三進”工作的同時,需有意識的加強學生感恩教育。一是在內容上豐富多彩,在形式上推陳出新,使得感恩教育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中能接地氣,揚正氣,真正入腦、入心、入行。二是構建起“課程思政”的感恩教育教學體系,使其他課程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三是構建三全育人體系。在全過程、全方位、全員育人上狠下功夫,構建起與“三全育人”體系相適應的感恩教育體系。在此過程中,尤其要重視輔導員隊伍建設,使得其在大學生感恩教育中發揮關鍵性作用,真正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響學生一生一世,讓其學會感恩,實現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的有機統一。
一方面,豐富感恩教育內容。將感恩教育納入思政課教育教學體系,豐富感恩教育內容,將感恩教育有機地滲透到教育教學全過程。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強化。一是加強硬件環境育人功能。如利用校園中的特色建筑、一草一木、以及校史館等來傳遞感恩情懷。二是加強文化育人功能。通過身邊的先進事跡、榜樣人物等內容及校園廣播、板報、學院官網等各種媒介,利用重要時間節點開展豐富多彩的感恩教育活動,傳播正能量,實現以文化人。
另一方面,創新感恩教育形式。一是開展形式多樣的各種公益活動。真正讓學生在深入社會、奉獻社會的同時,將自身所學與社會服務結合起來,真正學以致用,體會感恩教育的真諦所在;二是利用重大節假日營造濃厚感恩氛圍。通過社團組織、主題活動、重大節慶等營造感恩教育的濃厚氛圍;三是舉辦特色感恩教育活動。結合學校辦學定位、育人目標及學生專業特點,舉辦特色感恩教育活動,通過成果展示,體現特色感恩教育效果。
總之,感恩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全過程是一系統性、復雜性、長期性的歷史性過程,要在第一二三課程融合發展,課程思政體系和三全育人體系構建等方面重點著眼,形成良好育人氛圍。